- +1
剛當首富2個月千億王國就塌了,最慘中國首富真是最大忽悠?

文 | 華商韜略 程錦
曾經從無到有,1967年的廣東人李河君農村出身,創(chuàng)建全球最大的私有民營水電站、最大的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yè)…….20年時間創(chuàng)造出3000億漢能帝國。
然而,大廈倒塌只要一瞬。
從身價千億首富,再到深陷千億債務困局,僅用了兩個月時間,李河君便從神壇隕落,經歷大起大落,一代首富為何淪落至此?

1989年,還在大學讀研究生的李河君,一心想著創(chuàng)業(yè)。
跟老師借了5萬塊錢,李河君賣過礦泉水、玩具,還炒過房地產,最終還真賺到了錢。
1994年,有了第一桶金后,李河君發(fā)現水電行業(yè)的暴利,決定以1000萬收購家鄉(xiāng)水電站,李河君也是豪氣沖天,一口氣簽下6座水電站,總裝機規(guī)模達2300多萬千瓦。
但彼時沒有一家民營企業(yè)可以進入百萬千瓦的業(yè)務,光百億的投資額就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但膽大的李河君,直接將發(fā)改委告上法庭。最終,李河君獲勝,拿到了裝機量達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
金安橋所需投資高達200億,為了籌措資金,李河君將手上優(yōu)質水電項目全部賣掉,幾乎把全部身家賭在金安橋水電站。
李河君的all in沒有白費,水電站建成后日入賬1000萬元,一年下來賺二三十億沒問題,就這樣,靠著金安橋,李河君春風得意。

在金安橋上嘗到了甜頭,2009年,李河君將目光投向比水電更賺錢的光伏產業(yè),500億進軍薄膜太陽能。
有了“提款機”金安橋水電站托底,李河君也有了背書,漢能第一個210億的項目在老家河源,李河君拉著政府、銀行一起,各出資三分之一,而漢能的部分,也是通過銀行貸款而來,說到底,李河君其實玩的是“空手套白狼”游戲。
2012年,漢能官網宣稱,預計各基地總產能將達到200萬千瓦。這意味著漢能將成為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yè)。
與此同時,李河君加速擴展,不斷增加產能,又簽了400萬千瓦的太陽能電站建設協議,問題是,生產這么多薄膜,能賣得出去嗎?李河君自有主張。

2012年年底,漢能薄膜借殼成功登陸港股市場,謎底揭開,原來,彼時漢能薄膜100%的產品,都賣給了漢能集團,漢能集團不僅是漢能薄膜的控股股東,還是其最大客戶。
2015年3月,漢能市值超3000億港元,李河君也以1655億元的身價成為新任中國首富。
這種“左手倒右手”的游戲,終有一天會被揭穿。
戲劇性的是,漢能市值創(chuàng)新高還不過兩個月,2015年5月,漢能遭做空機構精準打擊,市值一天蒸發(fā)1442億港元,李河君的身家瞬間蒸發(fā)近1000億港元。
隨后,漢能被緊急臨停,因關聯交易、操縱股價而被香港證監(jiān)會調查,陷入長時間停牌。與此同時,向來為漢能輸血的銀行,也開始停止貸款,漢能的資金鏈徹底斷裂。
對于李河君來說,2015年是個難忘的一年。這一年,他成為首富,屁股還沒坐熱,2個月后就跌落首富神壇。

漢能不是沒有想過自救。
薄膜不行,那就做汽車。2016年,李河君把目光盯上了太陽能汽車,帶著四輛太陽能汽車高調回歸,聲稱比馬斯克還強,不耗油、不用電,全靠太陽能。結果放在市場一點水花也沒有,還被不少媒體嘲諷為“黃粱一夢”。
2018年,漢能系又想了歪招:在公司內部發(fā)行理財產品,員工被強制認購上億理財產品:不出資會被開除,與此同時,漢能又開啟了大裁員,財報顯示,漢能控股集團將從總部、事業(yè)部及各區(qū)域公司大幅裁員2千人。
但種種自救并沒有效果。經過4年掙扎的漢能薄膜復牌無望,仍然避不開慘淡退市的命運。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李河君的種種項目也相繼翻車,2011年建成的金安橋水電站身陷百億債務,慘遭拍賣,降價到27億也無人接盤。漢能移動能源更是早在2020年7月就接受法院的破產審查。
如今,李河君已被列為被執(zhí)行人次數超70次,被執(zhí)行金額高達120.75億。如果沒有當初那么貪心,李河君也許不會淪落到此命運。昔日富豪變負豪,李河君還能東山再起么?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