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知道哪些魚中國獨有嗎?快來上海海洋水族館這個特展看看
哪些魚中國獨有?上海海洋水族館用為期兩個月的特展告訴你。
上海海洋水族館是全世界唯一一家擁有獨立中國展區,來展示中國特有水生生物的水族館。
該館表示,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同時也面臨著生物多樣性受威脅的嚴峻考驗,相關研究表明,近代物種的喪失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比物種的形成速度快100萬倍。這就意味著那些歷經漫長歲月的進化來到我們身邊的物種,正從我們眼前慢慢消失,這當中也不乏中國特有的生物。
此次特展的主角之一,是一種遠古時期的獨特藍血生物——鱟。鱟已經生活了4.5億年了,其他生物或滅絕或進化,鱟雖經歷各種滄桑之變,卻仍然像個老頑固一樣,外形、構造幾乎沒有改變,因此也被稱為海洋中的“活化石”。
但人類活動正在破壞鱟的繁殖和生存環境,使它們接近崩潰的邊緣。中國政府已正式將中國鱟、圓尾蝎鱟列為國家重點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相關部門也正在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它們。
此外,本次特展的水生生物主要包括中國鱟、中華鱘、中國大鯢、中華鱉、中華鳑鲏、中國團扇鰩、中國斗魚等。
館內還將對中華白海豚,中國小鯢,中華花龜,中國火龍,中華錦繡龍蝦等中國、中華珍稀生物進行特別視頻展示,喚起游客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意識。
【特展特展生物清單】
1.中華鳑鲏
拉丁名:Rhodeus sinensis
英文名:Chinese bitterling

簡介:中華鳑鲏身體側扁而高,體色靚麗,尤其是生殖季節,性成熟期的雄魚體色鮮艷,臀鰭呈紅色,有的邊緣呈黑色,在陽光照耀下呈現出美麗的光澤,它們相互追逐,互相嬉戲,但如果想孕育后代,它們還需要河蚌的助力。
2.中華鱉
拉丁名:Pelodiscus sinensis
英文名:Chinese soft-shell turtle

簡介:中國鱉在中國分布廣泛,除了青海和西藏,各省份均有分布,是中國最為知名的鱉類。中國民間以“春天發水走上灘,夏日炎炎柳蔭棲,秋天涼了入水底,冬季嚴寒鉆泥潭”來形容鱉的生活習性,生動而又貼切。中華鱉以魚、蝦、軟體動物等為主食,多夜間覓食,其野生種壽命可達60歲以上。
3、中國斗魚
拉丁名:Macropodus opercularis
英文名:Paradisefish

簡介:中國斗魚又名叉尾斗魚,天堂魚,色彩斑斕,雄魚好斗,是知名的觀賞魚,廣泛分布于中國南方的野外溪流、河溝、稻田等處。中國斗魚的神奇之處在于它具有特殊的鰓上器官,可以直接呼吸空氣,即使水中溶解氧很低,它也可以生存。繁殖期的中國斗魚吐泡沫為巢,將卵匯集于中,雄魚有護卵的習性。
4、中國團扇鰩
拉丁名:Platyrhina sinensis
英文名:Chinese fanray

簡介:中國團扇鰩分布于中國,朝鮮西南部和日本本州中部以南水域,為暖海性沿岸小型底層魚類。體盤平扁如同團扇,喜棲息于巖礁間泥沙底質水域底層,游動緩慢,晝伏夜出。有時也會進入江河口內淡水中索餌,其模式產地在中國。
中國團扇鰩是玩捉迷藏的高手,可以通過腮部的呼吸掀起海底的珊瑚沙,來蓋住整個身體,只露出尾巴。
中國團扇鰩是卵胎生的底棲魚類,口下位而很大,可以捕食小魚,小型甲殼類和貝類。
5.中文名:中國鱟
拉本名:Tachypleustridentatus
英文名:Horseshoe crab

簡介:鱟最早出現在4億年的古生代泥盆紀,和大名鼎鼎的三葉蟲輩分相同,有“活化石”之稱,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鱟的血液富含銅離子的血藍蛋白,使鱟血在與空氣接觸后呈現奇異的藍色。鱟血不僅顏色特殊,功效也很神奇,可以幫助檢測細菌中的內毒素。
鱟有一條細長的劍狀尾巴,是鱟防御敵人的有力武器,還會在鱟腹面朝上的情況下幫助完成翻身這一高難度運作。
6.中國大鯢
拉丁名:Andrias davidianus
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

簡介:中國大鯢是與恐龍同時代的生物,有“活化石”之稱,是現存最大的兩棲動物,其性情兇猛,處于山溪,河流生態系統食物鏈的頂端,基本沒有天敵。中國大鯢體表皮膚光滑,散布有小疣粒,受到刺激時能分泌出似花椒味的白漿狀黏液。中國大鯢可以用肺呼吸,但由于肺發育不全,需要借助濕潤的皮膚來輔助呼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