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WEP國際經貿評論|G20讓“跨國避稅”無處可遁
今年2月在上海召開的2016年第一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將國際稅收合作作為一個重要議題,核準了關于全球落實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項目的包容性框架。明確將在中國建立一個國際稅收政策研究中心,進行國際稅收政策研究和設計。4月在華盛頓召開的第二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對進一步加強抵抗“避稅天堂”的措施表示支持,主張將那些在信息共享問題上不合作的避稅天堂列入黑名單。可見,G20集團十分關注跨國避稅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經濟犯罪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的傷害,并試圖在G20框架下達成一致,使跨國避稅無處遁形。
跨國逃稅是指一些跨國公司為了獲取超額利潤,常會采取“把GDP留下,把利潤帶走”的避稅手段,即把一些利潤轉移到“避稅天堂”,以便支付很少甚至不支付稅費。傳統的“避稅天堂”,是指瑞士、列支敦士登、盧森堡、西薩摩亞、百慕大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和巴哈馬群島等國家和地區,全球50%的資金經過它們中轉。盡管各個“避稅天堂”的法律和監管體系各有不同,但它們至少有以下幾個共同點,即普遍的低稅率或零稅率、相對寬松的金融監管環境以及銀行賬戶和稅收信息保密性。加上各國之間涉水信息交換不暢,以及征管上各自為政,均為跨國避稅提供了溫床,使這種趨勢愈演愈烈,特別是金融危機后。據統計,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55%的國際貿易和35%的資金流動從“避稅天堂”過境, 涉及約10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避稅使多國政府遭受損失。根據“稅收正義網絡”2012年發表的報告,估計全球在“避稅天堂”逃稅的資金總額在21萬億至32萬億美元之間。如果按照3%的年利計算,這些資金每年要向各自政府繳納30%的資本盈利稅,即各國政府會因為“跨國避稅”每年損失1900億至255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
像亞馬遜、蘋果和星巴克這些國際知名的大型跨國公司也加入了“避稅”行列。以蘋果公司為例,2011年蘋果公司的利潤為340億美元,但只繳納了33億美元的現金稅,繳稅比例不足10%。而按美國稅法,像蘋果這種收入規模的公司,應適用35%的聯邦稅率。但實際上,蘋果公司將稅前三分之二的收入轉移到愛爾蘭,再從愛爾蘭轉移到荷蘭,最后轉移到加勒比島國。這樣,只需要繳納荷蘭低廉的交易稅和部分愛爾蘭低廉的所得稅。據測算,蘋果海外收入的稅率只有3.3%,從而大大拉低了整體稅率。
可見,利用全球化,在“避稅天堂”通過空殼公司打掩護來避稅已經成為跨國公司經營的常態,使原本可起到財富調節作用的稅收體系顯得蒼白無力。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基本面一直沒有發生顯著改變,復蘇進程緩慢且不均衡的大背景下,跨國避稅有愈演愈烈之勢,引起了G20集團的極大關注。2009年4月初,20國集團(G20)倫敦峰會猛烈抨擊了“避稅天堂”對全球經濟的危害,并在《全球計劃附件——加強金融體系的宣言》中提出了打擊不符合稅收、銀行賬戶透明度國際標準的司法管轄區(含“避稅天堂”)的“一攬子”制裁措施,G20集團保留對這些不合作司法管轄區有關財務關系進一步的行動選擇權利。2012年墨西哥峰會上,G20達成了將“被請求的稅收情報交換”升級成“稅收情報自動交換”的共識,再一次體現了G20在全球反避稅治理中發揮政治引領的功能。2013年7月,二十國集團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支持經合組織將《多邊稅收征管互助公約》框架內的稅收情報自動交換作為全球稅收情報交換的新標準。同年9月在圣彼得堡召開的G20集團的峰會上,又通過了《二十國集團圣彼得堡峰會領導人宣言》,同意在2015年底前開始執行國際稅收情報交換新標準——自動交換稅收情報。新行動計劃打算加強對不同級別的報稅信息的監控,重點是監控個稅大戶納稅信息和跟蹤了解,并將采用公司向實際得到收入所在地納稅的原則。這一標準的實施標志著全球打擊逃避稅的合作進入一個新階段,并將進一步遏制大型跨國企業利用“避稅天堂”逃稅的問題。2014年的澳大利亞G20峰會和2015年的土耳其G20峰會仍然將反避稅治理作為峰會的核心議程之一,并取得了實質性成果。
可見,G20為全球反避稅治理提供了政治推動力,特別是在應對“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 (BEPS)和“稅收情報自動交換”(AEOI)兩項核心稅收議題上,G20發揮了設定議程和凝聚政治共識的關鍵作用。在G20等國際組織的壓力下,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新形勢及開展國際間合作的需要,一些主要“避稅天堂”加強了自身的整治,“避稅天堂”保護隱私的傳統做法正在受到沖擊,一些“避稅天堂”同意公開銀行記錄的詳細信息以及銀行賬戶的外籍占有率。以瑞士為例,一直以來瑞士的銀行業以嚴格的保密制度著稱于世,使瑞士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在OECD及G20集團的壓力下,2014年5月7日,瑞士政府發表聲明,宣布支持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簽署關于實施銀行間自動交換信息標準(AEOI),要求各國收集外國人的銀行賬戶、公司的實際擁有權等信息,并自動與其他國家分享。此次宣言的簽署,宣告瑞士銀行保密制度的終結。與瑞士一起簽署宣言的還包括其他經合組織國家、G20成員國以及開曼群島和澤西島等離岸中心。
無論從跨國公司走進來的視角分析,還是從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角度觀察,中國事實上已經與“避稅天堂”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方面,在中國的外國跨國公司將自己的離岸公司作為貨物中轉站,以獲取更多的進口配額或者逃避稅收;另一方面,一些“走出去”的中國國內企業,在避稅天堂創建離岸公司。資料顯示,僅英屬維爾京群島所注冊的公司中就約有1萬多家與中國有關,而通過離岸地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也有不少。避稅天堂在方便中國企業快速進入國際市場、降低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成本的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應。根統計,僅2012年中國反避稅對稅收增收貢獻346億元,是2008年的27.9倍。因此,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了自身的利益也必須加入到全球反避稅行動中來,努力強化國際間的稅收合作、堵塞跨境逃稅漏洞。
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在國際反避稅舞臺上發揮了積極作用。2013年中國加入了《多邊稅收征管互助公約》國際公約,同時,積極參與G20國際稅收規則制定,全程深入參與BEPS所有行動計劃,提出“利潤應在經濟活動發生地和價值創造地征稅”的總原則并為G20所接受,為書寫新的國際稅收規則體系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是2016年G20的主席國。在今年已經召開的兩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中國都把加強國際稅收合作作為一項重要議題。相信,在G20全體成員國的共同努力下,跨國避稅會受到嚴厲遏制,從而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