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次的諾獎研究,出現在膀胱、化妝品和你為洋蔥流下的眼淚里
原創 見文末 果殼 收錄于話題 #諾貝爾獎 77個內容

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大衛·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
朱利葉斯發現了一種辣椒素受體蛋白TRPV1,這種受體對溫度敏感,當溫度達到令人疼痛的程度時,這種受體就會被激活。帕塔普蒂安則發現了一類機械敏感離子通道Piezo,當收到壓力時,這種離子通道就會被激活。他們倆還各自獨立發現了另一種受體——TRPM8,這一受體可以被寒冷激活。
這些看起來很難?實際上,他們發現的這些蛋白質,不僅已經在化妝品里有應用,甚至跟膀胱憋尿、切洋蔥流淚這些現象有關。
感受憋尿
PIEZO2蛋白是PIEZO蛋白家族中的一個,它負責感知觸摸、振動、疼痛,以及給自己身體在空間中定位的“本體感覺”。
阿德姆·帕塔普蒂安發現,能感覺到“憋尿”,也和PIEZO2蛋白也有關。
對普通人來說,排尿不但令人愉悅,而且對健康也至關重要。

圖 | pixabay
不幸的是,那些因為基因突變而沒法正常制造PIEZO2蛋白的人,大多有排尿問題。他們感覺不到“膀胱充盈”,沒有尿意,每天小便次數比正常人少5~6次;有的人甚至一整天都沒有小便的沖動,不得不按著自己的小腹來引發排尿。因為排尿不夠及時,他們也更容易尿褲子或尿床。
抗敏感化妝品
手碰到辣椒會覺得痛痛的,烤火時候覺得熱熱的,這是因為皮膚中大量存在著TRPV1受體。一般人可以耐受生活中微小的刺激。但是有一類人,在別人一切安好的時候,卻容易感受到皮膚灼燒、發痛,乃至發紅、癢。在皮膚醫學中,會把這類人歸為“敏感性皮膚”。皮膚屏障受損,激活了他們的TRPV1,引起皮膚血管、神經高的反應性,促進炎癥與免疫反應,又導致了上述臨床癥狀。
如果讓他們的TRPV1“安靜”下來,問題是不是就解決了呢?相關的思路已經被證實有效。4-叔丁基環己醇,一種TRPV1受體拮抗劑,已經被添加在了許多抗敏感化妝品中。

一張過敏的臉 | pixabay
另外,紅外線促進皮膚衰老,也與TRPV1有關。紅外線通過熱誘導等使TRPV1活化,加速使鈣離子進入細胞內,促進MMP-1(基質金屬蛋白酶)的表達,會加速膠原蛋白降解和皮膚衰老。
對“冷”過敏
TRPM8這種能被寒冷激活的受體,則與薄荷醇和冷誘導的過敏反應有關。這個受體是大衛·朱利葉斯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利各自用薄荷醇識別出來的,位于神經末梢,可以檢測到低溫以及薄荷醇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冷感。

把薄荷花露水涂滿全身,感受身臨北極丨pixabay
薄荷味的牙膏、清涼感的衛生巾可能會帶來冰冰涼涼的清新體驗,這種清涼感通常是由薄荷醇產生的。但是,對于一些人來說,薄荷醇和冷感會引起蕁麻疹、哮喘和鼻炎。研究人員發現,TRPM8 介導了肥大細胞的薄荷醇和冷誘導的過敏反應;也就是說, TRPM8 拮抗劑有望用于治療這類過敏。
切洋蔥流淚
來給下面的東西找共同點:刺激性煙霧、剛切好的洋蔥、芥末、大蒜、甲醛。
外行的答案是,它們都讓人淚眼婆娑;內行的答案是,它們都通過激活黏膜神經細胞中的單個感受器分子,來釋放眼淚以保護人體。

讓人潸然淚下的一張照片丨pixabay
感受器是感覺神經的神經末梢,能夠將物理環境中的刺激轉變為神經沖動,大多數感受器只會與特定的分子結合,就像是一把鎖只能由特定性狀的鑰匙打開一樣。
但大衛·朱利葉斯與合作者程亦凡發現,TRPA1(TRP受體蛋白家族里的一個成員)則不同:它有一個精妙的結構,能夠檢測任何可能對敏感組織造成損害的化學分子,其中就包括芥末和洋蔥中的刺激性分子,于是它也被命名“芥末受體”。
這些分子需要觸發一個復雜的兩步過程才能激活 TRPA1,這保證了傳感器的激烈反應只有在真正的威脅下才會被激活 —— 這讓我們對多種化學刺激保持了合適的敏感度。(順便說一句,這個研究是通過冷凍電鏡發現的,這個技術讓它的研究者在2017年獲得了諾獎。)
數百份毒液
這種芥末受體,還會被蝎子的毒液激活。
大衛·朱利葉斯的團隊,從蝎子毒液中分離出一種毒素。這是一個很小的蛋白質,可以直接進入細胞內,激活芥末受體。也就是說,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它們都有相似的防御策略——辣椒產生辣椒素,蝎子產生毒液,但這些物質最后都能激活芥末受體。毒液激活受體后,會引發急性疼痛,但不會引發炎癥。
朱利葉斯團隊做了很多毒液研究。為此,他們實驗室的-80℃冰箱里放了數百份毒液樣本,包括蜘蛛、蛇、蝎子,甚至偶爾還有鴨嘴獸。他們試圖用這些毒素,找到疼痛的作用方式。

雄性鴨嘴獸爪子上的一根尖刺可以分泌毒液丨 Justine E. Hausheer
鳥不怕辣
這次諾獎的研究,還能解釋辣椒怎樣“欽定”鳥類作為獨家種子傳播者。成熟美麗的果子,能吸引動物吃它們,搭便車傳播種子??墒抢苯纺敲蠢?、動物不想吃它,它還怎么傳種呢?關鍵就在這些感受熱覺的受體上。
在哺乳動物中,熱覺受體不但能被較高的溫度激活,也會對辣椒素產生反應。但是鳥類的熱覺受體功能少了點——它們也有類似TRP家族的受體,這些受體無法被辣椒素激活。也就是說,它們嘗不出辣。

辣嗎?沒有啊 | 站酷海洛
對辣椒來說,被哺乳動物吃掉種子,并不是什么好事。這群在演化出了一口好牙的家伙們,可以把種子統統嚼碎;鳥類則恰恰相反,無法有效咀嚼,它們只好讓種子穿腸而過,而且又能飛,將種子帶到更遠的地方。
于是,辣椒素讓種子更辣,就能阻止無法有效給辣椒傳種的哺乳動物,而把種子留給鳥類,讓它們跟著鳥類遠走高飛。

能給辣椒傳種的褐矢嘲鶇(Toxostoma rufum)。研究者發現,有的辣椒甚至出現了有不辣的變種,但它們的果實被嚙齒類吃掉后,種子都被嚼碎而無法發芽;被褐矢嘲鶇吃掉時,種子發芽率則沒什么變化 | Peterwchen / Wikimedia Commons
至于兩腳獸——唉唉唉!兩腳獸怎么回事?!都這么辣了還要吃!不過話說回來,人類因為喜歡吃辣,倒也用另一種方式讓辣椒分散到了世界各地。
彩蛋——以清華命名
PIEZO2受體的一個基本結構,是以清華命名的。
PIEZO2的結構里,長得像“螺旋槳”的部分是由3個“葉”組成的,每個葉是一個蛋白質,長200埃;蛋白質反復穿過細胞膜(跨膜),3個葉共跨膜114次。


PIEZO2的結構 | Ardem Patapoutian/Twitter
每個蛋白中含有38次跨膜螺旋區,其中1-36次是9組類似的重復。這個由4個跨膜螺旋區所構成的結構單元,被命名為THU (Transmembrane Helical Unit,跨膜螺旋單元),也就是研究者單位清華大學的英文縮寫。
9個THU首尾相連,組成了彎曲的“槳葉”。3個槳葉圍合成“穹頂”,穹頂直徑28 nm、深10 nm。凹面是細胞內,凸面是細胞外方向。
明后兩天,2021年諾貝爾獎還將公布物理學獎和化學獎。果殼依然會跟你一起等待諾獎的結果,并在第一時間發布最靠譜的諾獎解讀。
快來關注,不要錯過!

作者:luna,游識猷,田野婧,蘇七年,麥麥,核桃苗
編輯:麥麥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ih-research-matters/how-your-body-senses-urge-urinate
[2] Cho Y, Jang Y, Yang YD, Lee CH, Lee Y, Oh U. TRPM8 mediates cold and menthol allergies associated with mast cell activation. Cell Calcium. 2010 Oct;48(4):202-8. doi: 10.1016/j.ceca.2010.09.001. Epub 2010 Oct 12. PMID: 20934218.
[3] Babes A, Ciobanu AC, Neacsu C, Babes RM. TRPM8, a sensor for mild cooling in mammalian sensory nerve endings. Curr Pharm Biotechnol. 2011 Jan 1;12(1):78-88. doi: 10.2174/138920111793937835. PMID: 20932256.
[4] Keh SM, Facer P, Yehia A, Sandhu G, Saleh HA, Anand P. The menthol and cold sensation receptor TRPM8 in normal human nasal mucosa and rhinitis. Rhinology. 2011 Oct;49(4):453-7. doi: 10.4193/Rhino11.089. PMID: 21991571.
[5] https://www.ucsf.edu/news/2020/07/418136/wasabi-receptor-reveals-its-eye-watering-secrets
[6] https://www.ucsf.edu/news/2019/08/415186/scorpion-toxin-targets-wasabi-receptor-may-help-solve-mystery-chronic-pain
[7] Jordt, S.-E., & Julius, D. (2002). Molecular basis for species-specific sensitivity to “hot” chili peppers. Cell, 108(3), 421–430. https://doi.org/10.1016/S0092-8674(02)00637-2
[8] Tewksbury, J. J., & Nabhan, G. P. (2001). Directed deterrence by capsaicin in chillies. Nature, 412(6845), 403–404.
[9] https://doi.org/10.1038/35086653
[10]http://www.sps.tsinghua.edu.cn/cn/news/achievement/2019/0823/597.htm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505-8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