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現場|北京798藝術節:呈現“不息”的時代圖景
國慶期間,一場“2021北京798藝術節”正在北京798藝術園區呈現,藝術節為期一個月,包含多場藝術展覽及街頭涂鴉、潮流藝術集市等公共活動。
主題展中的當代展名為“乾乾不息”,分為“美侖美術館·圣之空間”展廳和“玫瑰之名”展廳兩個單元,包括繪畫和裝置作品。此外, “時代壯歌 奮進舞臺——當代主題性創作美術作品展”選擇了近年來與國家主題性創作密切相關的美術作品23件,在時間線索上勾連起當代中國的時代圖景。
《乾乾:尋找繪畫之“意”》是2021北京798藝術節主題展當代部分“乾乾不息”的繪畫單元,參展藝術家包括劉丹、沈勤、徐累、梁銓、梁纓、張弓、楊黎明、吳笛笛、付蕊。
當代藝術的語境中,繪畫的可能性倍增。固守水墨的畫家們眷戀并為之陶醉的,并非只是水墨這遇水后敏感洇滲的材料,而是直觀感悟中氤氳浮現的“意”。“意”又與莫可名狀但若有所悟的“道”緊密相聯。對“意”有所感應,用美學的方式加以表達,就和中國本土文化傳統血脈相連著,讓它繼續生長不息。至于體現為“水墨”還是更寬泛的“繪畫”,或“繪畫”之外的豐富媒材,其實無關緊要,尤其在當代藝術的理念和方法漸成常識的當下。所以,很多并非使用水墨的畫家們的努力,也不謀而合的匯集于此。

付蕊 《一首藍色的詩 II》 布面油畫 2020

梁纓 《荷動知魚散》紙本設色 2018

吳笛笛《∞》布面油畫 2020
主題展的裝置單元是《不息:傳統的當代轉化》,參展藝術家為徐冰、展望、張羽、陳曦、李鋼。“不息”,意指不停止、不滅。
在當下的情境中,傳統的、歷史的、地方的、習俗的經驗和認知,如同深流靜水,越來越多的當代藝術人意識到了它們的重要性。但如何有效汲取、生動轉化并經受“道”的考驗,是具體微妙的課題。在國際視野中關注本土,在當代視角中審視傳統,出人意料的觀念結合和美學轉化……這些都能讓當代藝術在疲態中再獲生機,并激活本土傳統文化中塵封的精妙資源。

“不息”展覽現場,展望作品
對時效性的重視,讓當代藝術有過渡、短暫、偶然的氣質。但時效性的半徑其實是因人而異的。時空的刷新、思路的更迭、靈光的閃現等,能讓人走出日趨固化的觀念和方法,不落窠臼,另辟蹊徑。
在國際視野中關注本土,在當代視角中審視傳統,出人意料的觀念結合和美學轉化……這些都能讓當代藝術在疲態中再獲生機,并激活本土傳統文化中塵封的精妙資源。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波德萊爾對“現代性”的定義是:“現代性就是過渡、短暫、偶然,就是藝術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變”。
這次展覽中,徐冰把《芥子園畫傳》中的程式化符號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組合,形成承載著他個人理念的山水長卷。《芥子園畫傳》是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法的符號化、程式化歸納。展望讓不銹鋼復制的假山石拔地而起,多種機遇匯聚于45度,催動陌生化的效應。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局部
展覽中,陳曦的“兔子”指向一個個生命體,但物像間不是用敘事來聯系,多維度意向的重疊交織,建構出豐富的想象空間,讓詩性隨機流淌,應目會心。
閃爍的群星被人類的想象連接成星座,地上的石頭由于和人距離太近,反而被熟視無睹。李鋼把地上的石頭按自然散落的距離一一相連,形成大地上的星座。如果人類站在宇宙的某一點觀看地球,會發現它也是一顆星,存在其上的你我眾生,都是發光的一部分。
“點苔”是中國傳統文人畫的技術,張羽用手指摁壓現成物,形成“點苔”,讓“指印”走出水墨畫,藝術家的生命與自然生命相互遭遇。《上茶》通過水加茶浸入宣紙,還原材料本身自然性的呈現過程。當主體完成“上茶”行為后撤離現場,整體作品以自然的方式使媒介的物性自身發生自足關系。
傳統如何進行當代轉化,其轉化點和轉化方向在具體的藝術家那里如何超越時效抑或某種人為設定的當代性從而抵達藝術史的內在邏輯,這在今天成為一個樸實但必須面對的問題。

張羽 《上茶》 宣紙、茶碗、綜合材料,2021

陳曦 《迷途》 繪畫 木質雕塑 2021
李鋼作品現場
美術作品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它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種直接的敘述角度,對于歷史與當代重要題材的圖像化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術史上,老一代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經典作品,如今,新一代的藝術家們繼承了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密切關注現實,在時代中形成了一組組奮進的視覺序列。
“時代壯歌 奮進舞臺——當代主題性創作美術作品展”選擇了近年來與國家主題性創作密切相關的美術作品23件,在時間線索上縱向勾連起當代中國的時代圖景。

丁一林《蕩寇先鋒--吉鴻昌率兵出張家口抗日》畫稿布面油畫 2012
從世紀之初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運動》,到反映艱苦卓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蕩寇先鋒——吉鴻昌率兵出張家口抗日》《大會師》,再到表現中國經濟史上大規模工業遷移過程的《三線建設》,以及反映新時代圖景的《G20: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這一組組作品,通過藝術家筆下的主題創作,穿越時間的長廊,呈現了國家歷程的基本輪廓。

籍洪達《黃河擺渡人》紙本著墨 2020
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既有表現戰斗英雄的《新四軍與八路軍會師》,還包括《帕米爾雄鷹――拉齊尼·巴依卡》這樣描繪英模形象的肖像作品,也有體現普通人民風貌的《黃河擺渡人》《信仰》《健美》以及體現藍海防務的《我為祖國守海疆》,這些作品以大愛之心深入生活,以寫實手法抒發對現實的關切。
這些作品描繪了黨史與國家記憶中值得長久回味的視覺圖景。通過這些美術作品,展覽對諸多的重要歷史事件進行了一次讀解致敬與深情回望。畫中那些樸素而根本的,對自然、對生活、對人民的熱愛,都是生動的時代寫照,也是對于民族精神的主流審美構建。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團隊(主創人員:呂品昌、張偉、陳科、柳青、徐曉楠、楊靖、牟柏巖、李展)《信仰》小稿 樹脂 2021
此次藝術節由北京798藝術區管理委員會和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藝術節將持續至10月26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