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小區電梯,我被困了90分鐘”| 被限電的東北人
“斷水斷電斷wifi,你能活幾天?”
這聽起來,像是一則現代社會的寓言故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時常會被拿來提醒人們居安思危。但如今,這樣的狀況,卻作為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正在東北部分地區發生。
不久之前,“東北限電”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連續幾天沖上被娛樂新聞長期霸榜的微博熱搜。另有未被證實的民間消息流傳,此次限電將不定期、無計劃、不通知持續到10月底,甚至明年3月。
盡管國家電網已經就限電原因做出了明確回應,承認了是因為煤價高位運行、電煤緊缺,才造成用電供需緊張的局面。但對于限電結束的具體時間,依然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更讓人擔憂的是,人們還將面對電價上浮帶來的更多的不確定。這邊限電引發的討論還在持續,另一邊,已經有“煤電交易價格浮動機制”在試行。
追溯到事件的源頭,限電到底是怎么發生的?為日常生活帶來的哪些變化?人們又將如何應對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我們與限電事件的幾位當事人聊了聊,重新回到了那個現代化崩壞的一刻。

整個小區26部電梯
停電那一刻,很多人被困
雞西 毛茛 59歲 教師
那天早上五點,我按時出門,先是在樓下鍛煉了一圈,然后又去了菜市場買菜,回來的時候六點鐘左右。
本來想上樓做飯,當時坐進電梯里面,往上走了一段兒,快到家門口時,突然停了。開始我以為是電梯壞了,因為燈還是亮的,我馬上呼叫,對面很快就傳來聲音,讓我別著急。
但因為太早了,物業主要的管理層可能還沒上班,當時只有一個值班的工作人員,他也不知道什么情況,然后就和我說,讓我等一等,他先和領導聯系。
這期間我每隔十分鐘呼叫一次,后來對方告訴我,是臨時停電,導致電梯出了問題。整個小區13棟樓,每棟樓里配兩部電梯,類似的情況很多,物業要根據被困的情況,挨個救援。

圖自視覺中國
了解到了這些,我心里大概就有了底,知道救援早晚能來,只是時間問題。
之前我就經歷過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地方,當時是電梯故障,也是第一時間進行了呼叫,從等待到救援,大概用了半個小時。那次之后我就也知道,急也沒用。
門是鋼的、是鐵的,你著急、生氣用腳踹也不管用,弄不好電梯還會下墜,就不如定下心來等著。早上下樓的時候,手機剛充滿電,那會兒電量還是滿格,所以就在里面看看手機、聽聽音樂緩解心情。
不過這次被困在里面的時間確實比較長,也確實會有點著急。當時心里主要想著三件事兒,第一上班肯定得遲到;第二電梯空間狹小、空氣有些不流通;第三上廁所是個問題。
等了大概一個半小時,救援隊趕來了。我愛人當時也醒了,給救援隊打開了樓道門,救的時候他們先把應急燈給關了,有那么一段時間,電梯里面是黑的。
然后就聽到有人在敲電梯門,確定我在哪個位置,然后就把我救出來了。
出來后的第一件事兒,我就直奔廁所,確實憋了挺長時間了。早飯就簡單對付了一口,趕緊去上班了,下樓的時候就只能走樓梯了,還好家在6樓,要是在30樓,就夠嗆了。
那個時候還不知道電具體會停多長時間,也發愁,要是之后出門都走樓梯,對于老年人來說,膝關節真受不了,況且有的時候還得拎東西。
最擔心的還是我養的金魚,電一停,換氧設備不工作了,金魚恐怕就要憋死了。
停電第二天,小區張貼了告示,通報了停電原因是限電,但是接下來這種情況要持續多久,什么時候開始,小區物業也不清楚。
這可能和國家節能減排的大方向有關,咱東北主要是煤電肯定有污染,限電咱也能理解。

我就想著趕緊準備點蠟燭,真到了黑燈瞎火的時候,飯也不能吃到鼻子里。不過蠟燭也不好買,一般商店不賣那個玩意兒,利小,買的人也少,這次之后,希望有商店能想著進點貨。
至于金魚,就只能手動的方式,攪動水,讓里面的空氣循環起來。生活不方便是肯定會有,但也要考慮和國家一起承受。

被隔離的第12天,停水停電
被窩冷得像冰窖
哈爾濱 果果 22歲 學生
第一次停電是在28號晚上十二點,我記得很清楚。因為那天我發了條朋友圈,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了句:“想從13樓跳下去的想法愈發強烈。”
那段時間哈爾濱疫情嚴重,我就下樓去了趟超市,回來就被通知是密接,要求被隔離14天,連同朋友一起,都被困在家里,心情特別郁悶。再加上那天停電也沒有提前通知,就更難受了。
停電的時候,我正和朋友刷微博,突然眼前一黑,只剩下手機屏幕的亮光。我們兩個年紀都不大,嚇得大叫了一嗓子,但也意識到可能是停電了。

限電下的東北 圖自果果朋友圈
因為之前在抖音上刷到過限電相關的視頻,所以這次停電我一下子就把兩件事聯系到一起,第一時間上網搜了“黑龍江到底那些地方限電?”。然后發現,除了我們所在的江北地區,呼蘭和周邊的幾個縣都停了。
我心情特別差,抄起手機就給物業打電話,我想問問為啥不通知?究竟還要停多久?結果物業那邊也一臉懵,拿起電話說他們也不清楚。就這樣,又刷了一會兒微博,我就憤憤地睡著了。
直到凌晨三、四點左右,我和朋友被刺眼的強光照醒,才發現來電了。
這次的停電持續了3、4個小時。第二天我們上網去看,網上怨聲載道。有人說家里老人吸氧,停電差點讓老人窒息;有人說孩子剛開始吃奶粉,電一停都沒熱水沖奶;還有人說,冰箱里的東西化了……但說的最多的還是,為啥不提前通知?
關于這個問題,我也很疑惑。如果說這次停電給我和朋友造成的影響不算大的話,第二天下午四點左右的這次停電,就真的讓人措手不及。
因為兩次停電時間間隔不長,我們根本就來不及準備,當天還要上網課,網課正上到一半,電腦就沒電了。不過好在關機前一刻,及時和老師溝通了情況。
但接下來的晚飯就很讓人發愁了。
因為我們是租戶,小區不讓用天然氣,停電之前,我們一直用電磁爐做點簡單的飯菜,又因為防疫要求,每三天才有一次補充生活必需品的機會。停電之后,既不能做飯也不能點外賣,給我倆餓的夠嗆。
而且家里又特別冷。
秋天的哈爾濱,室內已經降到10度左右,因為還沒到供暖的時候,家家戶戶只能靠電褥子取暖,電一停,被窩里好像冰窖一樣。當時我甚至都生出一個想法,如果之后一直不來電,手機也關機和外界失去了聯系,我就直接開門出去。
還好,三四個小時之后,電又來了。

礦上接到“限電令”
我們夫妻一周沒回家
大慶 黑白棱鏡 32歲 油田工人
很早我們就聽到“限電令”的風聲了,那會兒下班回家的路上,路燈都被一點一點關掉了。

圖自 知乎@哈莉
雖然針對油田限電的具體方案還沒出來,但單位干部層面已經在開始討論這個事兒,大家心里都有數。對于大慶來說,油田是最大的耗電口,限電怎么會把它刨除掉呢?
限電就意味著工作強度的增加。
站上除了負責日常巡檢的兩到三人,還需要預留足夠的人力,來操作“停電”帶來的應急處置和“來電”帶來的重新起機。這是兩三個人解決不了的,至少要留八到十人。很多人都要加班。
所以在限電令下來之前,每天早上開早會和晚上點名的時候,我和書記都會時不時囑咐兩句,給工人打好預防針。之后即使限電政策真的開始落實了,大家也能以很好的心態面對。
其實對于我們這種24小時生產單位的工人來說,即使不是“限電令”,日常因為夏天雷雨天氣等特殊情況,也經常會出現停電停產的情況,這是油田工人們日常必須面對的一個情況。
更何況,“限電令”下的停電是有通知的,會提前告訴你今天要停哪一趟線。而日常特殊情況導致的停電都是突發性的,根本不會有提前通知。
不過也確實有緊張的時候。上周二,發生了最大規模的一次限電,當時全礦的產量都停掉了,大家都擔心在自己這一環出現不該出現的錯誤,所有人都小心翼翼。
當時我正在工作崗位上檢查生產,接到通知說所有副職干部加上單位骨干,下班留守本崗位等待停電。大概四點半,各小隊管理的井和站陸續停電。

圖自視覺中國
我們一邊在等待上級命令,做好準備隨時重新投產,另一邊又安排人上井巡檢,看看停電有沒有造成原油不及時向外輸出,進而導致一些環境污染的問題。
直到八點左右,才重新來電,晚上十二點,所有的生產線恢復正常。
從那之后,一直到今天,幾乎每天都會停電一段時間。工人當中,目前還沒聽到有負面的聲音,我們盡量合理安排人手,大家也都理解。
我自己,因為是小隊隊長,這一周也基本上沒回過家。我媳婦也在油田上工作,這一周她也一直住在單位。所以彼此也都知道,相互也能理解。

怕切斷聯系、丟了生意
我屯了好幾個充電寶
吉林 小白 34歲 演出經紀
我本身是和媳婦一起,在吉林弄了一家演出經紀公司。大概9月中旬的一天,原本要去公司約見客戶,結果早上一起床,發現停水停電。
當時覺得納悶,以往停水停電,社區群里都有有通知,這次卻一點征兆都沒有。但因為接下來有事兒,就也沒再細想。
當時的第一反應是,趕緊給工作室那邊打電話確認情況,得到的回復是,那邊也停了。眼看馬上就到和客戶約定的見面時間了,心里特別著急。但也只能硬著頭皮,趕緊打電話溝通。
還好對方是從小看著我長大的一個親戚,對于臨時變換見面地點這件事兒是理解的,也比較寬容。如果是陌生客戶,可能還沒合作,留下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
商量之后,我們把見面地點重新約在了對方家里。
但因為是談業務,比較想正式見一面,盡管沒電沒水,也不能邋里邋遢的。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去樓下理發店,借著對方的存水,簡單洗漱了一下,然后就去見客戶了。

圖自微博網友@野野野max
可能是比較幸運吧,這次停電就也沒有給業務上帶來太大影響。
過了兩三天,我刷抖音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那次不是普通的停電,而是整個東北地區都在限電,之后的限電也沒有準確的計劃。
這個時候,我會有一點擔心了。因為影視行業,說白了,有很多突發狀況,比如某一個演員什么地方出了問題,某一個合同需要你親自來過……種種突發情況下,都需要有一個能夠托底的人,給到一個及時的回復。
可能有好的機會,你看到了,對方能聯系到你,你就把握住了;你看不到,對方聯系不到你,可能你就從合作名單里被踢出了。這個行業里的很多東西,都是稍縱即逝。
而且,我們之所以敢于下定決心,從北京回吉林創業,微信、電話……這些便捷的溝通方式,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支撐。即使我人不在片場、不在北京,也能遠程遙控合作的推進。
但現在,因為限電,我開始心里沒底了。
期間我媳婦就經歷過一次,業務聊到一半,電又停了,手機本身電量也不是很多,通話就中斷了。這種情況持續了將近三個小時,才又和合作方聯系上。
我也因為停電,只能跑到商場這些有緊急供電設施的場所辦公,如果當天沒有找到商場的話,可能按照原定計劃要提交給用戶的視頻樣片兒,就要延后了。
還好目前拍攝期間還沒有停過電,如果真的是正在開拍,電突然停了,那后果真的不堪設想。不僅僅是人員、設備的空轉,拍攝進度也會受到很大影響,錢會損失不少,信譽更是無法挽回。
那次之后,我們趕緊往家里多屯了幾個充電寶。因為害怕,萬一有一天,電一停一整天,或者對外需要應急用電的情況下,我們要至少保證自己和外界還有一點聯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