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田沁鑫談話劇《直播開國大典》:舞臺大縱深,劇情大手筆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2021-10-04 12:16
來源:澎湃新聞
? 文藝范 >
字號

《直播開國大典》排練照。 國家大劇院提供

“各位聽眾。今天,北平宣告解放。奉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命令,國民黨北平廣播電臺即將停止播出……”男聲纖細,語調(diào)低徊。

“新華社前線22日電: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三十萬人渡過長江!”(女聲)“國民黨反動派號稱固若金湯的長江防線,已被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全線擊潰!”(男聲)“老大娘奮力搖櫓,護送解放軍;大姑娘也奮力劃槳,冒著硝煙戰(zhàn)火前進!”(男、女合聲)聲音嘹亮,情緒高亢。

“用電波記錄歷史,見證一個國家的誕生!”10月1日,由國家大劇院委約創(chuàng)作,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原創(chuàng)話劇《直播開國大典》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先“聲”奪人,首演成功。該劇首次將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時刻,實況轉播的幕后電臺故事搬上舞臺。本輪演出將持續(xù)至10月7日。

首演當日,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直播開國大典》編劇、導演田沁鑫表示,“‘直播開國大典’這六個字打動了我,這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天字號’任務。很難想象,解放初期的北平,面對技術瓶頸,設備簡陋,還有潛伏特務實施破壞的大環(huán)境,有這樣一群可愛可敬的廣播人員隊伍,不舍晝夜,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圓滿完成直播開國大典實況轉播,向全世界發(fā)出新中國的‘成立之聲’。”

海報

《直播開國大典》制作團隊陣容強大,彰顯出中國話劇“國家隊”的創(chuàng)作實力。該劇編劇由田沁鑫領銜、劉金妮、姜文良三人共同擔綱,導演田沁鑫,戲劇構作羅兵,顧問史博華、畢連柱,播音指導冉迪,執(zhí)行導演劉丹,視覺總監(jiān)王琛,舞美設計李楊,燈光設計王琦聯(lián)袂打造,張桐、吳樾、陶虹、吳彼、劉威、蘇青、韓青、田征、馬昂、趙焌妍等優(yōu)秀演員加盟共同演繹。

還原生活 精耕劇本  “高亮穩(wěn)”取代“平緩柔”

恰如本文開頭所示,劇中“直播開國大典”的實況轉播任務是由北平新華廣播電臺承接執(zhí)行的。而解放之初的北平,電臺的人員構成分為兩部分:原延安新華廣播電臺與原國民黨北平廣播電臺的播音員和技術人員,要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磨合成一個戰(zhàn)斗的團隊,以對黨和人民負責的高度政治自覺性和責任感,攜手完成好這一“天字號”任務。

《直播開國大典》排練照。國家大劇院提供

“首長,這兩群人怎么能坐在一起?思想認識完全不同啊!”劇中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總編輯提出的疑問,恰恰也是觀眾們的好奇所在——在封閉式管理下,從前隸屬于國共內(nèi)戰(zhàn)兩個不同的陣營,限于保密紀律具體任務又不甚明朗,卻要為了一個崇高的目標并肩奮戰(zhàn),開啟一段隱秘的共處時光。他們間會有怎樣的故事?

《直播開國大典》排練照。國家大劇院提供

磨合中的磕碰,自然是少不了的。來自延安,嗓門洪亮的播音員高大梅(陶虹飾),帶領著新華廣播電臺的女播音員們一起在播音前備稿,一旁同樣正在備稿的前北平廣播電臺的女播音員們提了意見——

“你們小聲點。”

“不能小聲,播音應該是這樣的音量。”

“但像你們這樣的音量我們做不到。播音就是要平、緩、柔。”

“哈哈哈,怪不得你們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敗退呢。播音要高、亮、穩(wěn)。要像勝利的號角,讓人熱血沸騰。”

“什么你們、我們的?現(xiàn)在大家都是‘同志’。咱們是一個天下,一個新中國!”

……

《直播開國大典》排練照。國家大劇院提供

長久以來,不少觀眾已經(jīng)從影視劇中,對國、共兩黨治下電臺播音風格有過感性的認識,并將前者統(tǒng)稱為“靡靡之音”。但如這出話劇般,將兩者風格高度凝練地標識出來,且融匯到生趣盎然的情節(jié)之中,則足見劇本創(chuàng)作上的開掘深度與細節(jié)深耕。編劇之一的劉金妮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國統(tǒng)區(qū)的播音員習慣于每分鐘念80個字,而解放區(qū)的播音員每分鐘播報字數(shù)則在120個以上,“兩者在語速上有明顯的差別,帶出的情緒和感情也不一樣。”

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經(jīng)歷,為了一個相同的目標朝夕相處,彼此間的姊妹情誼慢慢地生發(fā),悄然締結。戲中讓人頗為感動的一幕是,兩方的女播音員們湊在一起為大家準備宵夜。此刻,是為了向世界莊嚴宣告新中國的成立而團結在一起;過往,彼此分屬的黨派也曾經(jīng)在民族危亡的關頭一致對外。

《直播開國大典》排練照。國家大劇院提供

“在重慶那會兒啊(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田里的青蛙都給炸沒了,可是我們的廣播每天照樣播出,把日本對中國的暴行向全世界進行揭露。氣的東京的報紙報道說,飛機轟炸重慶,那里的青蛙都被炸光了,為什么惱人心緒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還在叫個不停。日寇稱我們?yōu)椤貞c之蛙’。”

“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王皮灣村的舊窯洞里,建立起了新華廣播電臺,呼號為XNCR,功率為300瓦,從此我們有了自己的聲音。我們播報時事新聞、名人演講、革命故事,激起愛國熱情,共同抵御外辱。”

《直播開國大典》排練照。國家大劇院提供

不同的回溯角度,拉近了戲中人彼此的距離,觀眾也逐漸被那份油然而生的愛國熱情所感染。劇場之中,“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精氣神沛然激蕩,不僅漸成統(tǒng)攝整個舞臺的演出氛圍,更令人思接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工作人員原本就是文職軍人,不僅日常身著軍裝,言談舉止也帶有革命軍人的習慣和本色。編劇顯然對此十分熟稔,戲中表現(xiàn)“我方”人員的襟懷坦蕩,用到了解放軍官兵嘴邊常說的那句“呱唧呱唧”(意味鼓掌慶祝),令人拍案叫絕。

即時拍攝、實時投屏   “血脈賁張的代入感”

有了感召之下的“同聲氣”,更要面對時間緊、任務重下的“共克難”。1949年8月中旬,北平新華廣播電臺接到“直播開國大典”的艱巨任務,不足兩個月的籌備時間,可謂迫在眉睫。一似過往田沁鑫導演作品都由綿密的臺詞織就,此次《直播開國大典》也不憚于表現(xiàn)無線電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和術語。不少演員在接受采訪時都坦言,接演這部戲要過的第一關,“就是先把專業(yè)術語說順溜。”

《直播開國大典》排練照。國家大劇院提供

“不要草率,不要輕易,不要呼口號,要大動腦子,縝密思考怎么完成。‘T’字形廣場上收聲怎么收?擴音怎么擴?11萬平米的廣場,要裝幾個喇叭?選什么話筒給毛主席?怎么傳回朱總司令閱兵的聲音?廣場上,誰是最合適的播音員?這些都是最大的難題。”開場不久,實況轉播現(xiàn)場最高總指揮王進將軍一連串的提問,不僅綱舉目張之后劇情的發(fā)展和高潮,更緊緊地讓觀眾同劇中人一道屏住了呼吸——且看他們?nèi)绾喂タ艘粋€又一個技術難關。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有現(xiàn)實人物原型相對應的。剛才提到的王進將軍,原型就是革命戰(zhàn)爭時期紅軍無線電事業(yè)的“鼻祖”王諍將軍。

劇照 圖自國家大劇院官方公眾號文章  攝 影:牛小北、高尚

伴著回旋的鴿哨,吳彼飾演的原國民黨北平廣播電臺技術科科長趙英杰款步登臺。“穿過熱鬧的街巷。夏天的風,熱烈飽滿,配著這剛剛解放的城,鼓蕩著一股子精氣神。‘八大祥’綢布店的招牌,紅底白字,怎么都紅不過一面面插在商鋪上的紅旗。人們說話的嗓門特別的大,都在聚著堆兒地議論。每個人都想過著新日子,都在規(guī)劃著新活法。洋車——”

圖自中國國家話劇院官方公號文章    攝影:田雨峰、林靖人、宋佳濱、李楊

從狹長的舞臺中央,趙英杰帶著行李從前門大街趕往北平新華廣播電臺。該劇視覺總監(jiān)王琛利用縱向的舞臺拉長景深,配合著舞美設計李楊與燈光設計王琦用簡潔有力的視覺裝置,映襯出前門大街宏大的歷史景象。虛實之間,仿佛一下子將觀眾帶入了1949年8月中旬的北平。而這正是此次舞臺設計上的一大亮色——與國內(nèi)戲劇舞臺上傳統(tǒng)的橫向“黑匣子”不同,《直播開國大典》采取罕見的縱向狹長型舞臺,從視覺上拉長景深結合多媒體即時攝影技術,利用舞臺空間結構上的幾何變化和道具的快速變更,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劇照  圖自中國國家話劇院官方公號文章    攝影:田雨峰、林靖人、宋佳濱、李楊

就澎湃新聞記者現(xiàn)場觀摩,此次狹長的舞臺本身就多次參與進劇情的敘事表達。原延安新華廣播電臺與原國民黨北平廣播電臺的播音員和技術人員第一次匯聚在一起,每個人起身輪流做自我介紹的戲份中。演員們集中在舞臺前端表演,而在他們身后一面懸垂的LED屏幕上,實時表演的視頻被做成黑白效果投放其上。如此便形成一種藝術再現(xiàn)和歷史實況互相映射的交融,呈現(xiàn)出“現(xiàn)今”和“過往”回環(huán)觀照的銜接。

劇照  圖自中國國家話劇院官方公號文章    攝影:田雨峰、林靖人、宋佳濱、李楊

時間一天天在逼近,無論是來自團隊中由陶虹飾演的高大梅欣賞與愛慕中帶出的懷疑,還是老同學、北平新華廣播電臺技術部主任盧海宇夾雜著故人情誼的不信任,或是面對由劉威所飾演的特務老夏迷離復雜的態(tài)度,有形與無形間,都給趙英杰的工作增加了難度。“你為什么要問起大會時間?這是保密信息,你不知道這種問法會引起我的警惕嗎?”舞臺上,信任危機一觸即發(fā)。

此時,即時拍攝團隊通過鏡頭即時拍攝與實時投屏,透過舞臺兩側的幾塊多媒體屏幕,隨著打在兩位演員身上燈光的變換,夾雜著挑貨郎的叫賣聲,行人嘈雜的喧鬧聲,舞臺的后區(qū)一派重慶朝天門碼頭的熱鬧景象映入眼簾——7年前趙英杰舍命相救的畫面,瞬間重現(xiàn)在盧海宇和觀眾面前。

劇照  圖自中國國家話劇院官方公號文章    攝影:田雨峰、林靖人、宋佳濱、李楊

通過光影和即時攝影技術的應用,這兩個時空的畫面重疊在一起,虛實之間,讓觀眾的思緒也跟著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來回穿梭。這樣全新的戲劇舞臺呈現(xiàn)形式和寫意的表達方式,既直擊心靈又引人深思。不僅如此,即時拍攝團隊還將數(shù)字時鐘、人物細微表情等細節(jié)畫面放大到屏幕上,不僅考驗演員們的演技,呈現(xiàn)角色心緒起伏,更能讓所有觀眾獲得觀看電影般血脈賁張的代入感。

從《偉大征程》到《直播開國大典》  田沁鑫的階段總結

當舞臺上最終響起毛主席的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聲音時,臺上臺下的所有人無不為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而歡呼和震撼,現(xiàn)場的觀眾們也情不自禁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重溫這開天辟地的重要歷史時刻。不少觀眾表示:“這一瞬間仿佛讓自己激情燃燒,穿梭回1949年,置身于天安門廣場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

劇照 圖自國家大劇院官方公眾號文章  攝 影:牛小北、高尚

在《直播開國大典》的導演闡述中,田沁鑫寫道,“謹以此劇獻給為新中國廣播事業(yè)做出貢獻的人,向新中國成立72周年和建黨100周年獻上我們的祝福,向正在為新時代中國發(fā)展做著不懈努力的中國人民,致以最誠摯的敬意。”其實,劇中電臺工作人員所經(jīng)歷的封閉式管理,以及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統(tǒng)籌全局、協(xié)調(diào)各方,“一定要做到萬無一失!”(劇中臺詞)又何嘗不是田沁鑫去年年底正式被任命為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后,近一年來工作狀態(tài)的摹寫與觀照。

《偉大征程》排練期間田沁鑫導演工作照

今年6月28日晚,四度騰空而起的焰火,將鳥巢上空映照得璀璨奪目;7月1日晚,守候在大小熒幕前的觀眾,更看到了高達16米的金色黨徽莊嚴升起,光芒萬丈……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雖已落幕,這臺由8000多人參演,囊括了兩岸三地藝術家的晚會依舊令人久久難忘。

作為《偉大征程》副總導演,田沁鑫在此前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曾講述過那次文藝演出的創(chuàng)作歷程。在她看來,《偉大征程》作為一場集大成的晚會,“而中國話劇在這臺大型晚會中,是一種獨特的故事情境化表達。整場演出要求時長準確,每分每秒都要計算精準,一段戲劇表演平均時長只有一分鐘左右,最長也不過兩分多鐘,卻都是時間軸上的重要節(jié)點,每一個戲劇故事呈現(xiàn)的都是一個時代的鮮活切片,要擊中觀眾內(nèi)心最柔軟的所在。”田沁鑫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將科技與藝術進行創(chuàng)新結合,十二個字概括為“即時拍攝、瞬時導播、實時投屏。”而這一技術實踐同樣在此次《直播開國大典》的演出中得到了應用。

《偉大征程》演出截屏

恰如《直播開國大典》中的一句臺詞所言,“在萬眾一心的潮海中,我變成了一滴海水。”在今年前三個季度中,田沁鑫的工作日程表可謂排得滿滿當當。大年初一,《典籍里的中國》第一期《尚書》在央視播出,繼續(xù)用電視和戲劇跨界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三月兩會期間,作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獲頒“全國政協(xié)委員優(yōu)秀履職獎”。之后,她正式領受了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副總導演一職,同另一位副總導演沙曉嵐一起負責整臺晚會視頻部分和戲劇視頻組的導演工作。

田沁鑫在國家體育場

這期間,田沁鑫在排練現(xiàn)場一個沒留神摔了一跤,造成左腳腳踝骨折,至今尚未痊愈。而在六七月間,一面是《偉大征程》的最后沖刺,她還要分出精力,確保由她擔任總導演的話劇《紅色的起點》,作為中國國家話劇院慶祝建黨百年“紅色演出季”展演劇目,在6月30日如期公演,她真的可以說是坐著輪椅、架起雙拐忙得不亦樂乎。在此次《直播開國大典》演出間隙,田沁鑫再度接受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以下以口述形式呈現(xiàn)。

田沁鑫導演 圖自國家話劇院官方公眾號

【口述】

《直播開國大典》  “技術難題+諜戰(zhàn)+全空間舞臺”

《直播開國大典》這部戲創(chuàng)意誕生的起點,是從這個戲的戲劇構作羅兵而起,他是原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主持人,幾年前他提到過開國大典的直播,但只是很簡短的幾句話講了這么一個事。他說在那個年代,在那么大的廣場上,直播肯定很艱難。

我感覺這會是個好題材,委托他幫我查了一些資料,了解到在1949年8月中旬,從西柏坡來到北平的原延安廣播電臺的這批廣播人,接到直播開國大典的任務。廣場收聲怎么收,毛主席的話筒怎么設計安排,朱總司令閱兵發(fā)出的口令怎么收音,都是他們面臨的難題,而且時間非常緊迫。

劇照 圖自國家大劇院官方公眾號文章  攝 影:牛小北、高尚

后來我們查了很多資料,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向無線電的專家畢連柱、廣播史專家史博華、黨史專家王均偉請教。出于保密的需要,當時技術人員接到任務時并不知道直播的是開國大典,一直都叫它“天字號任務”,也不知道在哪里舉行,只能從圖紙上看出是一個古代建制的廣場,到最后還剩兩三天的時候才知道活動地點、內(nèi)容等更完整的信息。但是為了藝術效果的呈現(xiàn),我們的話劇會在第一個場景就說出接到的是直播開國大典的任務,之后就用“天字號任務”來指代。

《直播開國大典》排練照。國家大劇院提供

《直播開國大典》的創(chuàng)作最難的就是關于“技術”的部分,特別重要的是兩條線的技術攻關:一是怎么能在一個半月里實現(xiàn)直播,二是防止特務破壞,有一些諜戰(zhàn)劇的特質(zhì),這兩條線的構成本身就很有意思。如果要總結這部戲的創(chuàng)作構想和實現(xiàn)難度,我想此次可以歸納為:“戲里戲外”的技術難題+諜戰(zhàn)劇情的引入+全空間舞臺。

新排版《狂飆》  開國內(nèi)“即時攝影”應用先河

半電影化的即時攝影,其實我在2017年,中國話劇百年之際,排演新版《狂飆》時就有所應用。當時想讓科技和藝術結合,就用了業(yè)界認為比較新的技術——即時拍攝,舞臺上用了8臺攝像機,現(xiàn)場做了一個半電影化的即時拍攝的《狂飆》。

2001年版《狂飆》劇照 圖片自國家話劇院官方公眾號文章

說起來,話劇《狂飆》是我的第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話劇作品,也是應中央實驗話劇院為紀念建黨8 0周年而推出的委約作品。2001年在北京首演后,還開啟了全國巡演。《狂飆》也是中央實驗話劇院“最后一部作品”,之后就和中國青年話劇院合并為現(xiàn)而今的中國國家話劇院。

2001年版《狂飆》劇照 圖片自國家話劇院官方公眾號文章

《狂飆》中的五出“戲中戲”,除了第一出“日本戲”之外,“莎樂美”、“鄉(xiāng)愁”、“一致”和“關漢卿”都是田漢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和翻譯的話劇作品。我選擇這幾個作品是在表現(xiàn)田漢作為一個戲劇家的創(chuàng)作軌跡, 也在預示中國話劇未來多元局面的可能。

坦白講,2001版的演員陣容,像辛柏青、袁泉、陶虹、朱媛媛、師悅玲等,雖然是戲劇學院剛畢業(yè),但已經(jīng)是話劇院正式演員。2017年版,主演是金世佳,其他演員都是上海戲劇學院各年級的學生。但演出依舊一票難求,尤其是90后、00后的觀眾,喜歡我們用的新技術,即時拍攝,即時剪輯。當時還沒有5G,我們只有一個切換臺,最害怕的是信號掉號,掉號就會出現(xiàn)彩屏色條,我們大概有二三十場的演出,掉號好像有過那么一次,大部分還是能夠保證演出質(zhì)量的。

《狂飆》(青春版)2017上海·靜安現(xiàn)代戲劇谷演出劇照

我為什么會在2017年想到要用到“即時拍攝”技術?其實,前輩田漢啟發(fā)了我,他是在中國最早放映蘇聯(lián)電影《戰(zhàn)艦波將金》的人,讓我們第一次領略到“蒙太奇”的藝術魅力。半電影化的即時攝影,也是在致敬田漢當年參與到中國電影事業(yè)的進程。那是在中國話劇舞臺上第一次應用到“即時拍攝”技術。這出戲演到田漢曾經(jīng)留學的日本東京,日本同行對我們的技術手段都感到驚訝——舞臺上用到8臺攝像機拍攝,還是無線連接傳輸,當時德國的戲劇同行也只是做到了6臺攝像機(拍攝),而且影像傳輸還是有線連接。

《狂飆》(青春版)在東京世田谷公共劇場公演劇照

《直播開國大典》技術的氣質(zhì)比較強,我們就會有些與技術相關的裝置,有一些裝置臺下觀眾看不清,就會有即時拍攝。這次還是采用舞臺化的影像風格,舞臺劇藝術是假定性的,有意思就在于不像電影電視那么真,我們努力與影視影像相區(qū)分,不是實在地去拍攝。《直播開國大典》的話劇表演占到百分之六七十,裝置構成只是輔助性的手段。

5G智慧劇場  “把影視化和戲劇化效果結合起來”

不了解我的人,可能覺得我這人挺文藝的,其實我還是個“技術控”。在世界范圍內(nèi),喬布斯、盧卡斯、斯皮爾伯格,都是順時應天,將感性和理性對接,產(chǎn)生了科技和藝術結合的新形式。這些新的動向,我時刻都在關注——可能是有點遺傳,我父親當年就在鐵道部通訊學校研究院工作,小時候家里有好多跟科技有關的東西,我都愛去鼓搗,挺好玩的。但我媽媽是畫畫的,我又自發(fā)地對中國的藝術精神很喜歡,同時對科技感興趣,對空間構成感興趣。

《故事里的中國》劇照

如今,科技和藝術的結合在各個行業(yè)和藝術門類廣泛出現(xiàn)和應用,電影行業(yè)很早就有后期制作公司,現(xiàn)在的虛擬偶像,VR、XR的不斷拓展,都是科技和藝術結合的產(chǎn)物。我擔任戲劇總導演的《故事里的中國》是多臺機位拍攝、不喊停的“戲劇+影視”的沉浸式呈現(xiàn),在拓寬了戲劇表達領域的同時,用科技手段貢獻了新的電視節(jié)目形態(tài)。

話劇《紅白玫瑰》劇照 圖片自國家話劇院官方公眾號

我們看到的舞臺多媒體,很多是舞臺上弄個景,景上有點影,有點多媒體。但在我看來,舞臺劇的影像技術應用,不是舞臺之上的關系,而是舞臺帶動全體觀眾體驗的一個關系,跟全體觀眾有關系。所以我在并沒有影像手段的階段,想的就是如何構成舞臺和觀眾的關系。《生死場》就是電影的結構藝術,平行蒙太奇,打破戲劇“三一律”;《狂飆》實現(xiàn)了五個戲中戲在一個戲上體現(xiàn);《紅玫瑰與白玫瑰》徹底是一個劇本結構的勝利,兩個佟振保,兩個紅玫瑰,兩個白玫瑰,過去進行時的紅玫瑰的空間和現(xiàn)在進行時的白玫瑰的空間同時進行;《北京法源寺》,我在一個舞臺上制造了三度空間。

《北京法源寺》劇照 圖自國家話劇院官方公眾號

原來我喜歡在個人作品中做技術創(chuàng)新,現(xiàn)在我作為國家話劇院的院長,是帶著我們院一道創(chuàng)新。今年9月,我們對外發(fā)布了全國首家兼具創(chuàng)作能力和演出場地的院場一體化“5G智慧劇場”——國話先鋒智慧劇場即將建成的消息。立意就是要突破傳統(tǒng)劇場限制,營造全新觀劇體驗。

如果是傳統(tǒng)的小劇場,第一排的視角可能是與演員在同一水平線上。但是如果我坐在大劇場,第一排是在舞臺的下面,平視的角度是演員的腳,最后一排的話,可能看到的是演員的頭部甚至頭部以上區(qū)域。而5G智慧劇場的VR聯(lián)屏不存在視角過低或者過高的缺陷,因為它會超越最佳位置的觀感,給人不一樣的體驗。按照計劃,這項技術到2022年的7月份,還會有進一步的更新,我可以在觀劇過程中的時候通過頭部的挪動,看到舞臺上更多的細節(jié),繼續(xù)轉動,還有可能看到觀眾席。

“5G智慧劇場聯(lián)合實驗室”正式揭牌  圖自國家話劇院官方公眾號

未來科技和藝術的結合會產(chǎn)生一個新的文藝業(yè)態(tài),我們期望做一個沉浸式的數(shù)字化劇場。國家話劇院也正在努力平衡好線下演出和線上演播的關系。線下演出不能松勁,因為我們核心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進到劇場,看到演員的真實表演,同時線上演播要達到更加完美的效果,要把影視化和戲劇化效果結合起來。

堅定文化自信  “演員回到功夫上去,劇團回到創(chuàng)作上去”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隨時隨地都可以給予我們無限的藝術滋養(yǎng)。我個人非常喜歡中國人的寫意精神,“裝龍扮虎”,而不是真龍真虎上臺。我們在舞臺上是求善、求美,不是刻意去求真。中國的創(chuàng)作者在結構空間上不用刻意效仿西方,大家只要回歸一下,文化自信就會產(chǎn)生,尤其在科技和藝術結合的這個問題上,五千年的文明推動一下,真的就比他們強。這就是我的感覺。

我們的建筑、文化、藝術,都有著無法言盡的精彩。戲劇藝術浸潤其中,中國文化中的寫意精神滋養(yǎng)了文學藝術中的可變性和流動性,像《西游記》的人佛妖三界、《白蛇傳》的人佛妖三界,空間結構都不得了。中國所有的藝術精神都跟意境有關,技術和藝術的結合如果通達了,說山是山,說水是水,中國人都能懂,藝術表達就會非常流暢。

《生死場》劇照 圖自國家話劇院官方公眾號

我們已經(jīng)很久沒有為世界貢獻出新的藝術形式了。在中國寫意精神上,如果我們的科技和藝術能夠巧妙結合,會產(chǎn)生新的形式表達,我們中國人還要繼續(xù)努力,在科技更加進步和發(fā)展的時代,會產(chǎn)生新的藝術形式提供給世界。這是我們未來想要去做的事,很希望中國能有一批優(yōu)秀的藝術家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參與進來。

國家話劇院是一個表導演藝術的重鎮(zhèn),明星眾多,一線演員有幾十位,熟面孔得有百余位。像李雪健老師,他回到劇院,跟我們看門的大爺、收發(fā)室的阿姨都打招呼,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像劉佩琦、倪大紅等資深的老師,工作風格非常嚴謹;《直播開國大典》的主演之一劉威老師,在后臺會跟年輕演員交流,提醒他們哪里不太對,應該怎么樣,有的演員愛看手機,他有時候就提醒,“導演說話呢,你干嗎呢!”我們的藝術家會說,在劇院以外可能是一個商業(yè)流程上的演員,但是回到劇院,這里是鍛造自己成為優(yōu)秀表演藝術家的地方。

《直播開國大典》排練照。 國家大劇院提供

像英國、德國、俄羅斯都是戲劇大國,表演生態(tài)就是戲劇,不演話劇就沒辦法演影視作品。比如英國有莎士比亞的傳統(tǒng),戲劇環(huán)境非常好,好演員很多都是名牌大學畢業(yè),從小到大有戲劇傳統(tǒng)的培養(yǎng),能上舞臺演出話劇,才能演影視劇。 “卷福”演福爾摩斯,一張嘴就能感覺到臺詞功夫非常好,演技極其高超。我會跟年輕人講這些話,因為國家級劇院的演員要有更高的標準,回到劇院創(chuàng)作更是必須嚴肅認真。

韓童生在“加強文藝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設座談會”上發(fā)言。圖自國家話劇院官方公眾號

靠資本運作,看年輕人長得漂亮就認為可以演戲,不考慮表演基本功的準備,青年演員也會因為收效快而膨脹,可是演員如果身上沒有真功夫,終究是走不長的。只為置房子置地,大家伙兒奔一件事去干,我覺得這樣做人的意義和質(zhì)量都不高。我們需要端正態(tài)度、尊重生態(tài),回到藝術的本體上去,演員回到你的功夫上去,劇團回到創(chuàng)作上去。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青海省| 若尔盖县| 旺苍县| 康乐县| 莱州市| 拜泉县| 获嘉县| 个旧市| 洛隆县| 阿拉尔市| 广德县| 义乌市| 响水县| 利津县| 获嘉县| 旌德县| 阿拉善右旗| 临澧县| 连州市| 茂名市| 宾川县| 汝南县| 上饶县| 文水县| 和硕县| 赤水市| 郸城县| 根河市| 左贡县| 邹平县| 汪清县| 青河县| 大冶市| 盐山县| 定边县| 定陶县| 大厂| 都匀市| 象山县|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