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區域協調發展要將心比心

北京的發展不能僅考慮北京市的利益。過去曾經采取的一些產業轉移做法無法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對周邊地區利益考慮不夠所致。河北、天津環境污染了,生態被破壞了,在同一地區的北京同樣難逃厄運。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只能和京津冀協同發展聯系在一起。城市副中心選擇在北京市的東邊建設,可以理解為這是在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中心。協同發展的極致是一體化,京津冀一體化雖難以一步到位,但仍應作為努力的方向。
京津冀最終要實現一體化,應該做到一地規劃與他地聯動,甚至統一規劃。協同發展是要在更大的空間范圍內實現產業布局的合理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區域一體化。規劃的視野因此需要進一步打開。事實上,如果一地規劃不考慮另一地,那么規劃將很難落地。不考慮其他地方一地規劃的落實即使采用非常規手段,也只能管一時,而無法長期有效。規劃必須調動三地的積極性,必須在地位更加平等的基礎之上進行,要突出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促進三地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地區的需求不能漠視。京津冀三地中,公共服務較落后的河北省可能更需要教育資源的共享,更需要教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將心比心,三地協調發展才能真正做到。同一級別的一地政府是不可能命令另一地政府做事的。執行主體缺位,規劃是無法落實的。從一地規劃到跨行政區協調規劃必然挑戰多多。協同發展更多了,行政區劃的調整終將水到渠成。
大城市病的出現和城市功能的貪大求全有關,與城市管理水平不夠匹配有關。城市的發展受到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的約束。人口密集城市的發展正面臨下一步選擇的困惑。采取行政辦法控制城市人口規模,可能在短期內有效,但城市人口最優規模是多少,非規劃者所能知曉。技術進步和規模經濟都決定了城市人口最優規模不那么容易確定。即使要控制人口,用什么標準控制也是一個難題,畢竟城市良好生態的形成需要各種類型的人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