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翻譯官》捧紅了一本書,該書作者希望“學法語”能紅
有人問我最近在干什么?當然是在追《翻譯官》啦。這是一部由楊冪和黃軒領銜主演的職場愛情劇。劇中,楊冪飾演的法語系女碩士喬菲是個大學霸,她從小立志成為一名翻譯,然后歷經了各種波折和情感糾葛,最終實現理想過上歲月靜好的日子。
這部劇別開生面,給足了法語的戲份,哪怕是從一些細節就可以看出來。比如,楊冪走進一家酒莊的更衣室里,居然搬出了能用于防身的法漢大詞典。再比如,楊冪坐在沙發上收拾東西時,又過手了一本法語書。因此,有影評人稱贊它架起了中法文明的橋梁。

在劇中其他鏡頭中,這本書也常出現,簡直就是楊冪隨身必備。其實這本書背后,還真有很多不得不說的故事。


黃葒教授覺得,童鞋們的反應折射出一個長期普遍存在的現象。當我們手上有了他山的石頭,轉過身回過神再看自己的文化,我們茫然無措,不知從何下手,始終找不準一個自在舒服的姿態去和他者平等對話。因為,在中西文化交流這個問題上,走得出去、拿得回來固然重要,但拿得出去、走得回來也同樣重要,甚至在當前的語境里顯得尤為重要。

“懂得內觀自省,我們在看外面世界的浮華時才不容易迷失,或者一時走入迷途也找得到回家國的方向。我是誰?我知道什么?我們不遠萬里,滿世界奔跑,我們在逃避什么?我們在尋找什么?”因此,黃葒教授的這本《法語漫談中國文化》就提供一個雙向的窗口。
透過這個窗口,讓我們看到自己的文化、歷史、傳統和時尚,也讓世界看到我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這本書里的中國,就是我們每個人正在經歷的中國,它像一個萬花筒,轉出中國社會的千姿百態,她沸騰著、沖突著、變化著,這正是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本書試圖傳達的信息和畫面。
黃葒教授專門撰文說,“文化之旅,既是對照,也是對話。左手法語,右手中文,套一句政治上常用的話:‘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然后,我們才能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和世界同步。”《法語漫談中國文化》的第二版,以及這本書的姊妹篇《中法文化面對面》《法語漫談法國文化》將在今年暑假推出。



黃葒教授說,雖然沒有看這部電視劇,但聽學生說,“有配音的,但配音的法語也有口音,當然不是巴黎口音。因為一部芒果臺看臉不看腦子的神劇拉動一個外語專業,也不能算壞事吧!而且劇里給各種法語字典教材做了360度無死角的免費廣告,我是完全原諒大冪冪和黃軒口型完全對不上!”
對于大多數不以法國文化研究為志趣的人來講,恐怕鮮有機會接觸《法語漫談中國文化》。但是沒關系,黃葒教授也是散文作家和詩人。她先后出版過個人隨筆集《經過》、《閑來翻書》、《轉身,相遇》,并且都收獲相當不錯的銷量和評價。

今年正是20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女性之一西蒙娜·德·波伏娃逝世30周年。在媒體和網絡上,她的重要傳記《戰斗的海貍》重新獲得了關注,而黃葒教授就是這本著作的第一翻譯者。
黃葒教授的翻譯生涯和另一個遠隔重洋的女作家緊密聯系著。她就是杜拉斯。和杜拉斯相逢,占據了黃葒教授近20年的時光。1997年夏,剛畢業的黃葒被推薦翻譯“杜拉斯小叢書”中的一種。那是她第一次與杜拉斯的文本有了親密接觸。

此后,從碩士論文到博士論文,黃葒都是做杜拉斯。她留校工作以后申請的江蘇省社科項目、教育部社科項目、國家社科青年項目全都是杜拉斯。“可以說,杜拉斯讓我的科研拿了一個‘大滿貫’。我要感謝杜奶奶,感謝她賜予我‘飯碗’。”
但黃葒并沒有因此而癡迷杜拉斯,她說,“我是慢熱的人,每每我作為中國研究杜拉斯的代表在國際上參加研討會時,大家都覺得我應該非常癡迷杜拉斯,她必定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我一直在否認這件事情,也從來沒說過她是我最喜歡的作家,哪怕是之一,但是20年過去了,我覺得她真的已經成了‘我的作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