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核醫學之父”、中科院院士王世真逝世,享年100歲

據北京協和醫院官方微博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醫學奠基人、北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教授王世真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6年5月27日16時16分去世,享年100歲。
公開簡歷信息顯示,王世真生于1916年3月7日,福建省福州市人,著名生物化學家、核醫學家、中國核醫學事業的創始人,長期致力于原子核醫學的科學研究、應用和教育工作。

王世真193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后獲美國愛荷華大學碩士及博士學位。1951年,王世真回國后,歷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副教授、教授,放射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名譽所長,核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1980年,王世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8年轉為資深院士。
被學界尊稱為“中國核醫學之父”的王世真在核醫學研究領域創下多項記錄: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同位素訓練班;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同位素中心實驗室;第一個將同位素應用于人體試驗;籌辦中國核醫學會,任首屆理事長;創辦中華核醫學雜志,任首屆總編輯等等。
據《中國科學報》2013年報道,在王世真看來,其中最為艱難的工作非創辦同位素訓練班莫屬。
“沒有方法、沒有技術、沒有儀器設備,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全部依靠自己創造。”王世真說,沒有一件事情是容易的。同位素技術是核醫學領域的核心內容,辦同位素訓練班,成為中國核醫學發展的第一步。正是在這個訓練班里,誕生了中國第一批放射性同位素測試儀,研制出第一批放射性標記物,完成了第一批顯影實驗,培養了第一批從事核醫學研究的專業人員。
當時,全中國幾乎所有的同位素醫學應用技術和方法,都是在王世真的主持和倡導下創建,并向全國普及推廣的。
1987年,王世真在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會議上,作了中國核醫學的現狀和發展規劃的報告。翌年,國際核醫學大會在北京召開,成為中國核醫學研究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青出于藍,質重于量。這是我們這些超齡服役老兵的唯一愿望。”據《中國科學報》報道,王世真曾在他給研究生開設的課程中如此開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