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現代人穿越回古代,能跟《尋秦記》中的項少龍一樣滋潤嗎?
如果能讓一個現代人穿越回古代,真會過得跟《尋秦記》中的項少龍一樣滋潤嗎?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 收錄于話題#尋秦記 1 個內容 #項少龍 1 個內容 #古代 5 個內容

作者|我方作者張嵚
《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1778,閱讀時間:5分鐘
歷史提問
如果能讓一個現代人穿越回古代,
真會過得跟《尋秦記》中的項少龍一樣滋潤嗎?
答:如果要問哪部小說堪稱“穿越小說”的鼻祖,那必須是黃易的《尋秦記》。
特別是在二十世紀最后二十年里,這部腦洞大開的作品,也先后以小說和影視劇的形式紅遍大江南北,作品里那身懷絕技“穿越”到先秦的特種兵項少龍,也從此吸引了無數眼球。“項太傅”那懷抱美人周游六國,一路吊打“戰國名流”的風光生活,更叫多少年輕人心向往之。也正是從此以后,“穿越小說”迅速成為小說界的黑馬,一部部有著相似穿越情節的名作脫穎而出,一幕幕“現代人享受古代生活”的劇情,更叫多少人充滿了美好想象。

就連相聲界也因此衍生出一票精品,特別是某“非著名相聲演員”的代表作《我要穿越》,更描述了“穿越迷們”那不惜“跳河”“摸電門”“抹脖子”也要穿越的執著精神。仿佛不管在現代活得多悲催,只要“穿越”到古代,就能富貴逼人來,過上項少龍一般的滋潤生活。那么這愿望,真有那么容易實現?
“穿越回古代”到底能不能“活滋潤”?首先可以用出土文物來說話。比如1966年,考古人員在浙江蘭溪的一座南宋墓葬里,發現了一條棉線毯。可別小瞧這么件“居家用品”,當時一下子就轟動了全國。因為這是至今為止,中原地區發現的最早的棉制品遺物。要知道,唐代時的棉花,還只是花園里供人欣賞的名貴花卉,宋代時棉花雖能制成衣物被褥,卻也是放進墓里的豪奢陪葬。穿越到那年頭,想裹條棉被御寒?那都要看命。

也可以看看歷史上一些出名的“炫富”場面。比如三國年間的魏文帝曹丕,就給老對手孫權得意喊話說“南方龍眼荔枝,寧比西國葡萄石蜜”?也就是說南方的珍品荔枝,都比不上外國來的葡萄與沙糖(石蜜)。特別是今天我們日常能吃到的糖,放在那時候,就是天價進口物資,只有印度才產。中國本土的蜜糖也是不便宜,袁術兵敗臨死前,最后的愿望就是喝口加蜜的水。說古代人有可能一輩子沒吃過糖?那絕不夸張。

甚至當時轟動西晉王朝的“石崇王愷比富”事件,好些細節讓現代人一品,都能啞然失笑。富可敵國的石崇,冬天里竟然吃不上新鮮韭菜,只能拿韭菜根摻和麥苗冒充。后來北齊武成帝的一名妃子,倒是喜歡吃韭菜,但就為了供她吃韭菜,就要“歲費萬金”。也就是說,今天從集上買幾捆韭菜穿越到那年代,都能大大方方充個闊。
倘若穿越到《尋秦記》的背景年代,即戰國年間。對于一位從現代“穿越”過去的“穿越者”來說,就算能如愿在那個年代身居高位。他的生活,也不是滋潤不滋潤的事兒,而是能不能熬得住的事兒。

就以最基本的“吃”來說,戰國年間炒鍋還沒有發明,“炒菜”是沒影的事兒,烹飪的主要手法就是蒸和煮,另外還有烤肉,加點肉醬就算美味。蔗糖的技術也沒傳進來,能吃到的只有蜜糖,而且多只在貴族宴會上。至于石崇拿來炫富的韭菜?漢代時種植才普遍起來。

說到韭菜,就更得說說當時能吃到的菜,也就是葵藿蔥姜葫蘆,我們今天熟悉的蔬菜,在那時一樣都找不到。普通老百姓家吃菜,能用熱水燙一下,那就算是好菜。至于主食?戰國時代的北方,主食主要是小米,以《呂氏春秋》記載,我們熟悉的面食,那時也就貴族吃得上。

至于衣物?如前文所說,春秋戰國年間,棉衣還遙遙無期,有錢人家能穿得上裘皮和絲綿,窮人家也就只能穿布衣,趕上寒冷的冬季,那就是苦哈哈熬。房屋也和今天沒法相比。一直到漢代時,當時的北方平民階層,還是多用茅草或木板蓋房。甚至有些地方的窮人,只能挖洞居住。放在更落后的先秦年間,住宿條件也是可以想。哪怕最為豪華的住宅,讓一個現代人住進去,恐怕也是各種不習慣。
當然要論最和“穿越者”健康有關的,還是先秦年間的醫療水平。即使比起不久后的漢朝來,先秦的醫療都可以說是極度落后。“望聞問切”的醫療方法,也只是在戰國年間初步出現,無論診治方法還是藥房,都處于原始階段,要到漢代時才有更大進步。而先秦的飲食、御寒、住宿等各種條件,也都意味著疾病的隱患。以這個意義說,哪怕在《尋秦記》里,項少龍能一路撐到嬴政稱王,都是極不容易。

所以,幻想“穿越回古代過滋潤生活”這事兒,哪怕真能趕上時光機問世,也不過是個不現實的夢。與其幻想過去,還不如好好把握當下,起碼,好好享受即將到來的長假生活。
參考資料:《兩漢社會生活史》《先秦社會生活史》《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
原標題:《如果能讓一個現代人穿越回古代,真會過得跟《尋秦記》中的項少龍一樣滋潤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