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媒:中國科學革命展示萬丈雄心,或將成全球科研領跑者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消息,英媒稱,從世界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實驗,到大范圍推廣最新醫(yī)學進展;從幽深的海洋到遙遠的太空,一步步推進探索的極限,中國科學研究正在展示出萬丈雄心。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23日報道,回望幾十年前,在全球科學排名榜上,中國幾乎是榜上無名。而現在,根據科研投資和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總數來評估,中國僅次于美國。
報道稱,盡管突飛猛進,中國依然面臨挑戰(zhàn)。下面這五大重要科研項目,既彰顯中國的實力,也揭示中國的弱點。或許有助理解這樣一個問題:中國是否能成為全球科研領域的領跑者。
1、“天眼”看太空

報道稱,FAST位于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研究人員希望這個新射電望遠鏡能接收到來自宇宙深處的無線電波。
FAST能將中性氫觀測延伸至宇宙邊緣,重現宇宙早期圖像。它還將加入尋找外星生命的行動。
科學家花費近10年時間進行搜尋和論證研判,才找到了適合容納FAST的天然大坑。但其工程建設周期卻是創(chuàng)紀錄地短,也就5年多,現已進入收尾階段。
FAST這類項目是中國科學振興的強有力象征。2014年,中國的研發(fā)投入超過歐盟,預計2020年將超過美國。
《自然》雜志最近一份報告顯示,就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數量而言,中國現在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
2、動物器官移植

中國盲人約占世界盲人總數的五分之一。中山大學眼科中心的袁進教授說,角膜疾病是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去年,中國政府批準由豬角膜生產的生物工程角膜上市。
報道稱,動物器官移植給人類只是中國涉及爭議醫(yī)療科研領域之一。干細胞研究、克隆技術、基因改造也在國際科學界掀起波瀾。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qū)總裁劉珺說:“我認為,有些人的觀點是,中國處在科研前沿,因此對研發(fā)最新技術有很大的雄心和胃口。”
3、尋找“奇異粒子”

報道稱,中微子產生于核反應,是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大亞灣的實驗在全世界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地方正在展開,也許會幫助科學家理解中微子的奇異特性。在大亞灣,科學家觀測的是產生自附近一家核電站的中微子。
這里安裝有一系列巨大的粒子探測器,可以監(jiān)測到中微子與其他粒子的罕見對撞。
大亞灣中微子項目的研究工作非常成功,去年獲頒國際知名的科學大獎“突破獎”。考慮到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向這一領域的研究進行投入,取得如此進步令人刮目相看。
主持中微子項目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說:“現在我們開始見到成果了。”
報道稱,和中國許多科學家一樣,王貽芳也曾在國外工作。以前,離開中國的科學家很少回國,但現在人才外流之勢出現逆轉。
王貽芳說:“隨著政府投入越來越多、機會越來越多,將來回來的人還會更多。”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曹俊說:“在中國,目前真是科學家的好時光。”
4、探險幽深海洋

報道稱,這艘科考船配有實驗室和先進的科研設備,它將探索世界的大洋,也將幫助中國深入海底。科考船將成為深海潛水器的“發(fā)射臺”。
上海海洋大學的崔維成教授說:“人類對深海的了解還不如對月球和火星表面的了解多。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匆獮楹Q罂茖W家潛入深海創(chuàng)造條件的原因。”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正在推動探索深海。中國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是由崔維成及同事設計的。“蛟龍”號下潛深度達到相當可觀的7062米。
現在,中國政府正計劃研發(fā)新型潛水器探索海底最深處。中國強調其目的完全是科學研究。但目前海上局勢緊張。
報道稱,中國在南中國海地區(qū)卷入主權糾紛,也正在該地區(qū)加大軍事部署。有人擔心,海洋科技或許會被中國用于加強對爭議水域的控制。
5、飛向浩瀚太空

吳偉仁自豪地指了指月球儀上“玉兔”月球車登陸、標有中國國旗的地方。他介紹了中國探索太空的新項目,包括月球探索。
中國計劃發(fā)射航天器前往月球,搜集巖石樣本帶回地球,同時還計劃在2018年探訪月球的背面。
中國還把目光瞄準了火星。不久前,中國宣布計劃于2020年前后發(fā)射火星探測器。
吳偉仁說:“進入軌道、環(huán)繞探測、部署探測器,我們將一氣呵成。”
報道稱,對中國來說,載人探索也是一個重點。中國將于今年發(fā)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今后還將加大規(guī)模。這表明,中國決心不讓任何困難成為攔路虎。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快速進步和中國在其他許多科學領域的突飛猛進交相呼應。
今年三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國宣布了“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數十次提到“創(chuàng)新”一詞。
下一階段,中國希望經濟發(fā)展從以制造業(yè)為主導轉向以創(chuàng)新產業(yè)為主導。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已出現放緩跡象,但政府將研發(fā)投入放在未來計劃的中心地位。到2020年,中國希望科技研發(fā)投入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5%。
很明顯,中國處于一個轉折點。中國的科學革命下一步將走向何方,中國是否能完成向世界科學強國的轉型,全世界拭目以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