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央最高層級領導人再度赴港,到底透露了什么信息?
5月17日至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赴香港視察。繼2012年之后,中央最高層級領導人再度赴港,迅速引爆了輿論。正值香港社會陷入焦灼之際,張德江此行的一舉一動,更被外界視為解讀中央對港態度的信號。
17日甫一下飛機,張德江便告訴公眾,此次來港的工作可用“看”“聽”“講”三個字概括。如今行程結束,張德江到底透露了什么信息?公道君(ID:bjrbplb)以為,大概有以下幾層意思。
別偏!堅守“一國兩制”
有人應該已經敏感地意識到,此次官方報道中采用了一個新提法——“視察”,不再采用以往的“訪問”。這本身就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兩者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
在講話中,這一層意思表達得更直接。張德江說到,無論什么時候,當我們談論香港和“一國兩制”時,都要堅守這個初心,不能違背這個初心。對于動搖“一國兩制”的行為,張德江直斥為“以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這是否違背了“一國兩制”的初心?這對香港是福還是禍?
別鬧!聚焦地區發展
法治是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這個基石動搖了、底線退讓了,香港的繁榮穩定便無從談起。對于那些沖擊法治底線的行為,張德江特意喊話,要嚴明執法、公正司法,決不能姑息縱容。
是的,折騰對香港沒有任何好處,只會蹉跎歲月,貽害經濟和民生。說到底,香港的國際地位是由經濟地位決定的。香港市民的幸福生活也離不開發展。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把注意力聚焦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提升競爭力上來,方為正道。
別怕!中央是堅實后盾
要堅定對“一國兩制”事業的信心。張德江承認,今天暴露的許多問題,有些是多年積累而來,有些是新出現的,解決起來絕非朝夕之功。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我們有智慧、有能力解決問題,“香港社會完全可以放心”。
要堅定對香港前景的信心。張德江從世界發展大勢、祖國發展機遇及香港獨特優勢三個方面,為其指點迷津。他提到,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同時我國實施一系列戰略,機會是扎堆而來,香港完全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
“一次占中讓香港倒退30年”
這幾年,曾被譽為“東方之珠”的香港,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政局穩定,都陷入泥潭不可自拔。
旅游減少、外貿疲弱、貨幣承壓,零售業失去增長點……香港的經濟持續萎靡。今年一季度,GDP環比增速下跌0.4%,同比增速也從去年一季度腰斬至0.8%,創下2012年一季度以來的最差表現。
不知是經濟困境讓香港某些人慌了手腳,還是一些人眼光短淺罔顧香港未來,這幾年香港政治內耗不止。不僅政府職能遭到嚴重阻礙,許多方針政策推行不下去,社會泛政治化的風氣也愈演愈烈,許多人被所謂的“民主”裹挾,社會撕裂嚴重。
特別是2014年9月占中運動后,外資大幅撤離,讓原本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有人說,一次占中運動讓香港倒退了30年。或許有些夸張,但政治內耗帶來的傷害不可小覷。與此同時,“分離主義”蠢蠢欲動。從收緊自由行到聲勢浩大的反大陸游客活動,包容性的下降大大壓縮了其發展空間。
最佳出路:與祖國共發展
香港怎么了,未來何去何從?有人將怨氣發泄到現今的政治制度,想要掙脫祖國搞“港獨”,甚至寄希望于回到1997年前的英治時期,感慨正是因為殖民地的遭遇造就了香港的繁榮。
這樣的思想何其謬矣!即便不談血脈相親、文化相承的感情因素,單從客觀因素分析,也決非如此。
且看香港發展的幾個關鍵節點。上世紀50年代,香港成為新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重要窗口,巨量的物資經由香港中轉;上世界70年代,國際石油危機爆發,香港的出口和制造業大受影響,改革開放為香港送來了“第二春”;到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使香港備受重創,經濟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又是中央政府果斷出手,方才成功度過危機。隨后,中央政府又大力推動諸如CEPA予以支持,令香港成為內地改革開放紅利的最大分享者之一。
而今,再度站在十字路口的香港,要怎么選擇?最佳出路,還是充分依靠和挖掘內地腹地的資源與支持,與祖國共發展。
比如“一帶一路”,香港便大有可為。作為中國的南大門,它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同時它與西方世界、西方文明接觸較早,涵養了人文優勢,這是其他國家、其他地區無可比擬。最重要的是,這對香港來說是一個必須抓住的機遇。用梁振英的話說,其意義不亞于當年的改革開放。積極參與到國家的大戰略中來,將重新激活香港,有助于跳脫出視野局限,走上更大的發展舞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香港命運始終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執迷不悟沒有小確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