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中央黨校陳建奇談過剩行業債轉股:沒辦法判斷誰該救

去年,中鋼股份一紙公告,確定延期支付“10中鋼債”,從此冠上首家債券違約鋼鐵央企名號。此后,東北特鋼、渤海鋼鐵、中煤集團山西華昱能源等國企的信用坍塌,宣布“違約魔盒”正式開啟。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鋼鐵行業負債規模已達4.37萬億元,資產負債率達66.70%。煤炭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也已經達到67.7%,處于199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中國整體債券市場也被認為在今年將迎來天量“高?!毙袠I信用債到期,投資者正面臨史無前例的信用違約風險。
在企業還本付息都日益艱難的時候,一則來自高層的研究債轉股重啟的信號,就如久旱逢甘雨。這項在17年前由政府主導用來大規模處理不良資產的債務重組方式,一度被視為解決企業債務問題的靈丹妙藥。
不過,認為債轉股應該冷思考的也大有人在。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近日就債轉股,特別是產能過剩行業是否應該打開債轉股窗口問題,專訪了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世界經濟室副主任、副教授陳建奇。陳建奇認為,債轉股可以使得企業資金壓力大幅緩解,但是現在的焦點在于政府沒辦法判斷哪些企業可以實施債轉股。
陳建奇表示,現在產能過剩的企業,如果通過債轉股的方法,那它未來會重新生產,本來要退出市場的不會退出市場,這是一個矛盾。不僅僅是產能過剩的,對其它一些要淘汰出市場沒有競爭力的企業,也會因為債轉股延緩退出市場的過程。
事實上,對于去產能與債轉股的關系,高層已經有了答案。在《人民日報》5月9日頭版刊登的《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指出:“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人不保企’,勇于處置‘僵尸企業’。我們強調要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但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組,那樣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個大包袱?!?/p>
另外,陳建奇提到,跟1999年那一輪債轉股比較,現在面臨的問題已經發生本質變化。主要體現在債務規模、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國際環境以及金融機構的承受力。陳建奇特別指出,如果說原來我們把企業包袱卸掉它確實能夠發展經濟,但是現在你卸掉包袱還不行,它必須要加快轉型升級。因為我們原來的比較優勢沒有了,現在的企業面臨的不僅僅是債務的問題、杠桿率的問題。
陳建奇個人比較傾向于由銀行來主導債轉股,他在強調市場的作用的同時,也坦言市場的作用可能沒有那么強有力,所涉面積就不會那么大,債轉股的整個規模、效果,可能就會大打折扣。
澎湃新聞:今年兩會期間,債轉股被重提,這一輪債轉股主要基于一個什么樣的背景?
陳建奇: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現在企業的杠桿率比較高,債務比較重,中國現在債務占總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200%,這個是非常高的,各個機構測算不一樣,有人測算是250%。這是什么意思?就是企業的負債非常重、包袱就很大,所以現在企業很大的一塊利潤就用來還本付息。
去杠桿是供給側改革里面非常重要的任務,也是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去杠桿怎么去呢?如果讓企業把債還上,這是能去杠桿了,但是企業現在沒錢你讓它還上不是死了嗎?所以它不能還你還得給他錢,那這樣就變成加杠桿,以后越來越難做。
所以現在提出債轉股,把銀行借給企業的錢變成股份,把銀行變成股東,這樣的話企業就不用去還那么多的債,同時企業也變成了“銀行的孩子”,這樣的話銀行會繼續來支持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也不會縮貸。
所以通過債轉股,從幾個方面可以使得企業資金壓力大幅緩解。
澎湃新聞:你剛才也提到,去杠桿是供給側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那改革還有一個任務是去產能,一些研究認為債轉股的一些標的對象里面可能無法避免急需去產能的一些僵尸企業,你覺得這兩者有沒有矛盾?
陳建奇:這個就是我要說的,為什么債轉股這么好現在還不做?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哪?債轉股其實是對企業的減負,那政府就要決定對哪一個企業進行債轉股。
澎湃新聞:怎么衡量?
陳建奇:這個企業是很難判斷的。好的企業或者其它這種產能過剩的企業,它都會要求債轉股,但是你是不知道這個企業是好的還是差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政府可能沒辦法分辨哪一些企業可能通過債轉股能夠恢復它的競爭力或者提升它的競爭力的,哪些企業它可能是債轉股也是沒有用的。
如果政府把一些差的企業債轉股了,企業如果破產,銀行會因為變成股東銀行面臨巨大損失,之前是債權可以拍賣,現在沒有債權只有股權,銀行壓力會相當大。
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銀行變成股東以后,這些差的企業并不能根本改變它的整個管理,或者治理機制,原來沒有競爭力的企業不會因為銀行變成股東以后它就有競爭力。
所以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政府沒辦法判斷哪些企業可以實施債轉股,焦點就在這里。
現在產能過剩的企業,如果通過債轉股的方法,那它未來會繼續延續、重新生產,本來是要退出市場的不會退出市場,這個也是一個矛盾。
其它一些企業,不僅僅是產能過剩的,要淘汰出市場沒有競爭力的企業,也會因為債轉股延緩退出市場的過程。
所以說,債轉股聽起來很好,但是非常難實施。
澎湃新聞:你剛才提到,政府很難判斷哪些企業適合債轉股哪些企業不適合,那在判斷標準這塊,目前有哪些說法?
陳建奇:我估計以后還會有一個行業的劃分,就是說從行業的角度會有一個側重。比如說產能過剩的鋼鐵、煤炭,債轉股可能就會非常慎重。然后對于一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或者近年以來我們說的新興戰略產業,這些企業如果面臨了資金的問題,它們是不是在債轉股里面具有優先權,政府會重點扶持?
我認為從行業劃分的角度,會是一個比較大的選項。但是現在具體在哪一個行業,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文件和相關的辦法。
澎湃新聞:另外,我們也不可避免要去跟上一輪做比較,那在你來看,上一輪債轉股最后產生的效果如何?
陳建奇:現在來看,上一輪債轉股到現在這么多年,你也不知道是債轉股的作用,還是因為其它的作用,當時是綜合的一攬子方案,你不能說我們經濟發展到現在是因為上一輪債轉股。
可以說的一點是上一輪的債轉股至少沒有成為經濟發展的負擔,它還是解決了一些問題。它如果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那中國的經濟會有一些新的麻煩,但中國這么多年的發展,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債轉股至少還是有一點作用的。但也不能說前幾年經濟好是因為債轉股,因為有很多原因。而且中國經濟現在有跟原來不一樣的地方,這個可能不能簡單地比較。
澎湃新聞:你剛才提到現在經濟有跟原來不一樣的地方,那么這一輪債轉股跟上一輪,中國面臨哪些不一樣?
陳建奇:現在應該說債務的體量、規模是相當大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中國現在面臨的一些產能過剩這些問題,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以前雖然有一些行業有一些問題,但是沒這么沉重?,F在的債務負擔應該是創紀錄了,從整個規模角度,我認為還是不一樣的。
第二個,從整個發展階段來看也是不一樣。原來在那個階段、在加入WTO之前,中國整個發展的比較優勢還是存在的,原來很多企業不用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更多就是讓它簡單地卸掉包袱就行。所以說原來我們把它包袱卸掉它確實能夠發展經濟,但是現在你卸掉包袱還不行,企業必須要加快轉型升級,因為我們原來的比較優勢沒有了?,F在的企業面臨的不僅僅是債務的問題、杠桿率的問題。
就是說,債務為什么這么重?一個是跟我們金融體系有關系,間接融資比較高。還有另外一層關系,就是企業的競爭力沒有了,所以它整天都在攤大餅,不能良性循環了。那如果說這一層關系是成立的話,那它跟上一輪債轉股肯定是不一樣的。
第三點,整個國際環境也不一樣。現在整個國際經濟都不太好,所以說你如果債轉股以后就不會產生新的麻煩了嗎?原來國際環境雖然也有波動,但還是相對比較穩定,沒有像現在這樣近幾年大家經濟都不好。
所以說,幾個方面綜合評估,還是出現一些問題。同時,最重要的我認為還有一點就是銀行,也就是我們的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上一次也有問題,但現在金融機構已經到了今天這樣一個規模它能不能承受債轉股?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現在已經出現了上升,商業銀行未來怎么辦現在也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
上一輪是通過剝離不良資產,現在在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之前,盲目地把企業的債轉股先做了,那銀行能不能適應,或者它能不能承受得了,都是問題。
這幾個方面是最突出的不同點,還有一些可能需要進一步梳理。
什么樣的企業、哪些行業、怎么實施、哪些銀行來參與等,這些都需要考量。如果通過市場化債轉股,就是銀行自己來弄,那可能可以。如果通過行政手段來弄,那不太合適。
澎湃新聞:你說的這一點也是焦點之一,上一輪主要是由政府主導來進行大規模的不良資產的處理,那如果由銀行來主導,會有哪些方面的區別?
陳建奇:銀行畢竟是市場經營者,它要考慮到債轉股以后會不會影響它的綜合競爭力的問題,最核心的就是通過債轉股以后是好還是壞,它會去評估。銀行肯定比政府更了解企業,企業的現金流、前幾年的信用狀況、授信狀況、盈利模式,它應該都非常清楚,所以銀行自己會判斷哪些企業去實施債轉股這樣一個政策。
當然,你放給銀行的話會有一個問題,就是政府希望債轉股的一些企業,比如國有企業,恰恰銀行沒有給它實施債轉股。這里面政府和銀行的意向可能不一樣。
澎湃新聞:政府和銀行各自考量的角度應該是不一樣的。
陳建奇:比如說有些國有企業,你要不要給它債轉股?商業銀行在看的時候,可能不會給它債轉股了。這里面應該有個平衡吧。
我個人還是比較強調市場的作用,但是市場的作用可能就沒有那么強有力,它的面積就不會那么大,債轉股整個規模也好、效果也好,可能就會大打折扣。
澎湃新聞:目前,債轉股頂層設計這塊大家也很期待,你覺得頂層設計應該突出哪些方面?
陳建奇:債轉股肯定不是單單中央層面,它肯定涵蓋地方層面。
首先它要考慮的應該是哪些銀行、銀行以哪些方式參與,這個可能中央會有一個說法。
第二個就是在哪些行業,這里面怎么來劃分債轉股的對象。
同時,因為各地行業、結構不一樣,債轉股有多大的規?;蛘呖臻g,不能一說債轉股就全都債轉股,這肯定也不行。會不會也會參考地方債一樣,它有個規模限制,這個地方批多少,那個地方批多少。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怎么評估的問題。
另外,涉及到里面有些是國有企業,還有一個麻煩就是國有企業的股份怎么弄。股份轉給銀行就不是國有股份了,一旦劃給商業銀行,肯定就不是代表政府了。同時,我覺得央行還會推出一些政策,債轉股這樣一個動作以后,商業銀行的資本金等各方面可能會有一個調整。
總的來說,金融層面、中央和地方層面、企業所有制層面、行業層面,這些可能都要考慮。
這些問題都比較復雜,我不知道會不會先搞一個試點。全國各地都去推開可能比較困難,比如說選3-5家比較大的國有企業,先進行看看再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