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區縣黨政一把手半數以上為“65后”,最年輕的42歲
5月13日上午,上海奉賢區召開黨政負責干部會議,會上宣布莊木弟任奉賢區委書記,華源任奉賢區委副書記、代區長。1974年出生的華源,成為上海區縣黨政“一把手”中最年輕的一位。

而據2014年10月的相關統計顯示,彼時上海區縣黨政一把手中,60后占70%,50后占21%,70后占9%。
“70后”、“未滿50歲”,這一年齡層次的正局級干部并不少。
郡縣治,則天下安。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區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也是干部干事創業、鍛煉成長的基本功訓練基地。
年輕干部增多
上海區縣黨政一把手中“70”后干部的增多,有干部隊伍自然更替的因素,也與近年來上海大力推進干部隊伍建設密不可分。
2013年,“加快在實踐中培養選拔年輕干部”被列為市委一號課題。市委明確,培養造就大批優秀年輕干部,關系上海加快實現“四個率先”、建設“四個中心”的大局。
根據2012年底的一份調查顯示,彼時全市干部隊伍結構不合理逐漸突出,尤其是年輕干部比例低、人數少。全市市管干部1931人,55歲以上的有977人,占50.6%;45歲以下的,只有180名,其中正局級16名;40歲以下的只有27名。年輕干部數量不多,有基層領導經驗的優秀年輕干部更少,迫切需要一大批年輕有為的干部。
2013年8月,在上海市組織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韓正談到,“上海已到了沒有改革創新就不能前進的階段,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敢擔當、敢負責、敢碰硬、敢闖敢干的干部”。
2013年以來,一批年輕干部陸續走上區縣黨政一把手崗位。以70后干部為例:如,1970出生的李躍旗,于2012年1月-2014年11月,任金山區區長;2014年11月,任金山區委書記。1971年出生的諸葛宇杰,于2013年7月-2015年1月,任楊浦區區長;2015年1月,任楊浦區委書記。1973年出生的夏科家,于2015年1月任青浦區區長。1974年出生的華源,于2016年5月任奉賢區代區長。
這4位70后干部,都是在42歲左右任區長,其中2位在44歲左右任區委書記。
來自多樣化的“基層”
這幾年,區縣“一線指揮部”里新生力量的加盟,體現了上海怎樣的干部選拔理念和特點?
打通渠道,拓寬來源,打破原有的體制界限、所有制束縛和身份限制,使干部隊伍來源越來越寬廣;更加注重全市“一盤棋”,加大崗位資源統籌力度;面向實踐、面向基層選拔任用干部。
公開資料顯示,在任地區領導干部之前,李躍旗曾任黃浦區團委書記、人民廣場街道黨工委書記、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團市委副書記等職;諸葛宇杰曾任上海港務工程公司經理、黨委書記,洋山同盛港口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同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等職;夏科家曾任復旦大學團委書記、學生工作部部長、總務處處長,團市委副書記、書記等職;華源曾任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辦事處主任,五角場街道辦事處主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等職,還曾借調世博局任黨群工作部部長。
從他們的經歷可以看出,區縣黨政一把手的來源寬廣,在不同的基層實踐鍛煉過:有的在地區“土生土長”,主管過街道;有的擁有豐富的企業工作經歷;有的具有更多“學院派”色彩。無論來自怎樣的“基層”,到了區縣的平臺上,他們都身負重任,接受更大的挑戰:面對數十萬甚至一兩百萬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大事、雜事、難事、急事,事事都要碰到。
對包括新任區縣黨政一把手在內的年輕干部們,市委寄予厚望。正如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本市第二期優秀年輕干部思想作風建設專題培訓班上所言。“各級領導干部什么狀態,直接影響著黨的生命力、執政力和群眾期待。我們的黨、國家和上海需要一大批敢于擔當、敢于開拓、不怕困難的干部。”年輕干部要有敢擔當的精神,克服小富即安的心態,在上海改革發展的實踐中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切實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區縣“一線指揮部”的“指揮員”們,千斤重擔集一身。壓力來自方方面面——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區縣需要加快轉型步伐,需要面對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考驗和陣痛。發展始終是硬道理,否則民生保障和改善無從談起;
建設科創中心,需要大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氛圍,“雙創”基地建設,區縣是主陣地;
拆違和環境綜合整治,其深遠意義在于,守住建設用地、環境、人口、安全四條底線,使區域環境得到徹底改善,為區域未來發展騰出空間,而這更是塊難啃的硬骨頭,需要解決許多歷史遺留問題;
還有,城市安全防范要警鐘長鳴,決不能有絲毫僥幸和麻痹……
上海觀察記者在采訪時,能深深感受到這種緊迫感,在采訪中聽到這樣的故事——
金山區委書記李躍旗在金山衛通地區實地察看環境綜合整治,一位路過的老伯伯激動地講起一家污染企業。李躍旗問了情況后,請老伯帶他一起去現場看一看。老伯伯并不知道他是區委書記,熱情地邀請李躍旗坐到自己的三輪車上面。李躍旗謝絕了老人的好意。之后老伯騎車在前,他徒步在后,走了大約1公里多,來到了那家污染企業察看。
楊浦區委書記諸葛宇杰也喜歡暗訪,經常晚上去暗訪那些環境臟亂差、具有安全隱患,需要進行重點整治的薄弱地區。在下屬們看來,他很懂行,經常一查一個準。比如,一些市場,表面上看已經整治好了。晚上,前門拉上了卷簾門,后門有人隨意出入居住,“三合一”現象依舊,這個也逃不過諸葛宇杰的暗訪。
60后、70后、80后……人們習慣用這樣的方式來記錄一個時代,來描繪一代人的特質。前不久,60后干部、嘉定區委書記馬春雷在與企業家們交流時講過一番話,頗有辯證意味:人們常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既是后人,也終將成為前人。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勤勉盡責,盡力為后人創造更好的條件。
(原標題:上海區縣黨政一把手,全部“60”、“70”)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