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衛計委:查處明珠醫院違規,將建官方醫療信息查詢平臺
近日,有媒體接到上海市民投訴稱,位于浦東新區上南路3300號的上海明珠醫院耳聾診療中心,號稱能夠通過穴位埋植這一所謂國際先進技術來治愈“神經性耳聾”,但經過一個月治療,患者反而耳鳴更為嚴重。隨后,記者以患者身份暗訪這家醫院,花費近萬元卻發現用于穴位埋植治療的所謂國際先進技術的“生物蛋白”,竟是普通的外科縫線。
隨后,當記者聯系到該院院長時,對方竟然坦然承認醫院為吸引患者、故意擴大宣傳治療效果,而對于這一所謂的國際先進技術的收費,該名院長也表示“較物價部門備案價格高出許多”。
5月10日,上海市衛生計生委表示,對媒體報道的上海明珠醫院涉嫌違規問題,已要求浦東新區衛計委會同區物價管理等部門依法予以查處。同時明確下一步將加強醫療機構監管,并表示要著手建立本市官方的醫療服務信息便民查詢展示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準確、方便、多維度的醫療服務信息查詢服務。
院長自曝夸大宣傳是為吸引患者
據東廣新聞臺此前報道稱,該事件緣起浦東新區惠南鎮一名王先生的求助電話。王先生是盲人,近幾年又患上神經性耳聾,走遍滬上幾家著名專科醫院,但均被醫生告知“無法治愈,只能戴助聽器”。
然而王先生心有不甘,通過盲人專用的讀屏軟件,在網上搜到了號稱“能治愈神經性耳聾”的上海明珠醫院。2016年4月4日,他趕到醫院,一位自稱來自北京的專家稱可以用國外進口的、高級的生物儀器,在其耳朵上植入生物蛋白,一個穴位要七百元,最少要打五個穴位,對方稱:“一個月見效,三個月治愈,北京已經有三萬人被這一方法治愈。”隨后,王先生花了三千多元打了五個穴位。但一個月后,完全沒有效果,耳鳴反而更嚴重。
對此,沒有任何聽力問題的記者以患者身份對這家醫院進行暗訪,僅經過簡單的檢查后,一個自稱姓譚的專家便診斷記者患有“感音神經性耳聾”。譚姓專家對這名記者采用與王先生一樣的治療辦法,讓記者埋十個穴位,還另外開了六天的補液和口服藥,一共花了近一萬元。
然而,記者進入手術室卻發現,所謂國際先進技術的生物蛋白,包裝袋上卻寫著“可吸收性外科縫線”。更離譜的是,當記者去付費時,又發現處方單和注射通知單上的醫生簽名不是譚姓專家,是“王德華”醫生,記者從未曾與這名醫生見過面。
隨后,記者輾轉聯系到該院院長張先生,對方坦言,明珠醫院耳鼻喉科只有一個醫生。之所以設立耳病治療中心,是想作為民營醫院,夸大抬高自己可以多吸引一些患者。而對于這項穴位埋植治療技術,每個穴位700元,十個穴位7000元,收費的確比他們在物價部門備案的價格60元來說高出許多。
此外,這名張姓院長自稱原先是浦東新區一家社區衛生中心主任,退休后來到這家民營醫院,主要協助老板管理醫院,一人身兼數職,既是院長又是副院長,同時也管理醫務科,但他并不負責醫院的經濟運營情況。
上海將建官方醫療信息查詢平臺
調查顯示,根據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信息顯示,上海市明珠醫院成立于2004年,除耳鼻咽喉科外,還涵蓋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口腔科、皮膚科等多個科室,注冊資本350萬元。
對于神經性耳聾是否可以被治愈,報道中指出,上海市新華醫院眼耳喉鼻科專家楊軍指出,如果是一到兩周內突發耳聾,病發當天去治療,可能有效果,但超過一個月肯定是沒有效果,而且在中華醫學會的耳聾治療指南中,也根本沒有所謂的生物蛋白埋穴位技術。
而對于明珠醫院所謂國外進口蛋白包裝上寫著“可吸收性外科縫線”一事,上海市岳陽醫院五官科主任張劍寧向記者表示,“這是一種可吸收性的長絨線,通過羊或者牛提取的蛋白,不是什么特殊的蛋白。”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5月10日下午表示,對媒體報道的上海明珠醫院涉嫌違規問題,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已要求浦東新區衛計委會同區物價管理等部門依法予以查處。將圍繞醫療機構的執業范圍、醫務人員聘用、醫療廣告、規范診療等內容開展檢查,著力提升醫療監管的力度和效能。
據統計,2016年至今,上海市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共對醫療機構開展監督檢查8486戶次,立案處罰198件,76.8%發生在社會辦醫療機構,包括“醫療機構診療活動超出登記范圍”、“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的”、“違規發布醫療廣告”等。
下一步,上海將采取三項措施,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監管:一是要求各醫療機構圍繞科室管理、醫療技術應用、醫療廣告發布等開展自查,梳理存在的問題并立即整改;二是在加強日常監督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專項監督檢查,著重對醫療廣告發布、科室出租承包、醫務人員資質等進行檢查;三是著手建立本市官方的醫療服務信息便民查詢展示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準確、方便、多維度的醫療服務信息查詢服務。
市民如有醫療服務信息咨詢需求,或投訴相關醫療機構監管問題,歡迎撥打12320衛生計生熱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