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迅雷:經濟轉暖之際權威人士發言,貨幣政策寬松空間縮小
權威人士前兩次在《人民日報》上談論中國經濟分別是2015年5月25日的《五問中國經濟》和2016年1月4日的《七問供給側改革》,前兩篇文章發表時,均是在各類經濟數據仍未見起色的狀態下。而這一次,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以及顯示出中國經濟出現了明顯的企穩跡象,權威人士選擇在此時發聲,是何原因?
對此,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如權威人士在文中所指出的,一季度的經濟成績雖然有新進展,卻也暴露了新問題。而對于不少地方政府來說,雖然也意識到改革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依然存在著把經濟增速放在第一位的情況。“權威人士在此時再次發文,是對于中國未來的L型走勢和宏觀政策方向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也是希望各級地方政府重視改革,對于經濟增速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著眼于更長遠的調整,而不是寄希望于短期的刺激政策帶來經濟增速上的好成績。”
李迅雷分析,權威人士以大篇幅強調供給側改革,強調去產能以及加杠桿的風險,便是再次提醒了供給側改革才是下一步經濟工作中重中之重,提醒了要明確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刺激之間的主次關系,這也預示著未來一系列供給側改革措施將加緊上馬。
而從權威人士的文章中大篇幅提及去產能也可以看出,未來去產能將進一步被提上日程。
李迅雷分析,之前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的擴張比較明顯,而從權威人士此次傳遞出的政策信號上來看,權威人士強調了政策“度”的把握,并重申貨幣政策要穩健,由此可以推測未來貨幣政策的寬松空間將會收窄。“權威人士明確說了: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杠桿的幻想。預計二季度信貸可能會收緊,另外目前我們看到通脹數據也開始回升,所以,未來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不大了,財政政策可能也會適度收一些。”李迅雷說。
此次,權威人士還特別指出:明確股市、匯市、樓市的政策取向,即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發展規律,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顯然,權威人士不希望股市、匯市、樓市變成圈錢的手段,也不希望不斷加杠桿導致風險上升。”李迅雷說,雖然權威人士的本意是不希望這幾個市場有巨幅的波動,但未來股市、匯市、樓市的升降還是會由市場說了算,具體表現尚有待觀察。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一旦泡沫不斷擴大導致風險加劇,政府的干預也會加強。
李迅雷預測,從權威人士傳達出的政策風向上可以推斷,前期的政策效應可以傳導至今年二季度,但效應的能量已然不大。“二季度的經濟成績可能依然不錯,但預計三四季度經濟會有走弱的可能性。”李迅雷表示,在權威人士的文章中,明確提出了預期管理的重要性,而其在一季度經濟轉暖之際發聲也是“穩預期”的做法,希望傳遞明確的改革信號,希望傳遞未來一段時間經濟就是L型走勢的信號,而不希望政策被誤讀,陷入寄希望于短期刺激政策促進經濟重回告訴增長的盲目情緒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