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2年了,它依然吊打九成愛情片
22年了,它依然吊打九成愛情片 原創 魚叔 獨立魚電影
昨天,全網都在悼念一位英國導演——
羅杰·米歇爾。
他于英國當地時間9月22日不幸離世,享年65歲。

有些人可能不太熟悉這個導演。
但若提起他執導的《諾丁山》,一定不會陌生。
即便已經過去了22年,它依然是許多人心中不滅的愛情經典。
羅杰·米歇爾當年也因為這部影片的成功,蜚聲國際。
后來陸續拍攝了許多口碑不俗的作品,像《變線人生》《末路愛神》《早間新聞》等。

《早間新聞》
甚至還一度擔任了《007》系列的導演。
可惜因為與制片人發生嚴重分歧,脾氣倔強的他最終退出了項目。
他似乎并不那么看重名和利,一輩子只是兢兢業業地完成一個導演的任務——
拍好一部電影。
就像他在采訪時曾說過的一句名言:
「導演,就是要讓演員發亮,讓劇本發光。至于導演本身,做個隱身人就可以了。」

今天,魚叔想回顧一下導演手中最經典的這部《諾丁山》。
以此緬懷,致敬。
感謝羅杰·米歇爾,為我們留下了一部如此美好、浪漫的電影。
《諾丁山》
Notting Hill

愛情片,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一種電影類型。
但要將一部純粹的愛情電影拍成經典,卻并不容易。
它看似簡單,不考慮片酬的話,通常制作成本也不高。
實際上,卻需要各方面都能恰到好處地統一在一起,才能擦出最美妙的火花。
誕生于1999年的這部英國電影《諾丁山》,就是這么一部完美恰到好處的結果。
首先,劇本來自于英國金牌編劇,理查德·柯蒂斯。
他早年參與編劇《憨豆先生》而受到認可,后來又通過《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徹底火出圈。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
當然,他后來擔任導演的成績也很耀眼。
《真愛至上》《海盜電臺》《時空戀旅人》……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好作品。

《真愛至上》
說回他編寫的這部《諾丁山》。
這個故事,正是他從自己的生活中產生的靈感。
他當時正好住在位于倫敦西郊的諾丁山地區。
影片中,主人公所住的那所藍房子公寓,其實就是柯蒂斯本人的住所。

一棟有著藍色大門的房子
諾丁山,其實沒有山,而是因為地勢較高而得名。
這是一個移民聚集區,混雜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居民,充滿了浪漫的異域風情。
柯蒂斯每天看著街上形形色色的人們,突然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也許,兩個身份差距極大的人會在這里相遇,相識,直至相愛。
于是,便一鼓作氣寫下了《諾丁山》的劇本。

除了一個好劇本,男女主的人選恐怕是一部愛情最關鍵的要素了。
《諾丁山》在這方面更是完美。
一個是謙謙有禮、優雅紳士的休·格蘭特。

一個是笑容燦爛,閃亮迷人的茱莉亞·羅伯茨。

男的38,女的31,恰是最好的年紀。
神顏未衰,氣質更滿。
演技也早已脫去了青澀,愈發沉穩、自然。
加上兩人一英一美,風情有別,性情共軛,火花十足。

劇本,演員,都很完美。
而導演羅杰·米歇爾正如他的格言,收斂自己的鋒芒,穩穩地釋放出故事與人物的魅力。
他的平衡感極好,節奏把控得既平穩,又輕快。
氣氛營造得既平實,又浪漫。
情感刻畫得既流暢,又雋永。
當然,在幾處時空轉場之處,也能匠心十足地實現一個個極具想象力的鏡頭。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數男主人公一鏡走過諾丁山的春夏秋冬。
白駒過隙,四季輪回,惆悵之情不言自表。


當然,本片的原聲音樂也恰如其分。
像是一首黯然憂傷的《Ain't No Sunshine》;
或是一首柔情似水的《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
亦或是一首深情款款的《She》。
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諾丁山》成功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浪漫情懷。
其實,如果單單看這個故事梗概,并不是那么特別。
它講述的是一個好萊塢大明星與英國窮小子之間的浪漫愛情。
這么一句話,聽起來宛如狗血奇談。
兩人的相遇更是離奇。
第一次是在書店。
女演員安娜就這么走進了威廉的書店。
借用那句俗套的老話:
世界上有那么多街道,街道上有那么多小店,她卻偏偏走進了我這一間。

巧合,總是愛情來臨的第一步。
試問哪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不像一場幻夢呢?
一眼心動,再看已沉湎。
只消兩眼,威廉已經神魂顛倒。

如果說一次碰巧,是幸運。
那么兩次碰巧,就是命運。
威廉再次遇見安娜,是在諾丁山的大街上。
他手捧著咖啡,有些走神,一個轉角,撞上了夢中人安娜。

在柯蒂斯的劇本里,尷尬幾乎是所有浪漫的來源。
若不是因為這尷尬,威廉不會有機會邀請大明星去家里做客。
若不是因為這尷尬,安娜也不會發現木訥、笨拙的威廉,有著如此紳士、可愛的一面。
身份、地位天差地別的兩人,就這么燃起了愛情的火花。

沒錯,這樣的艷遇,很容易讓人感到虛幻。
但只要拍得自然、利落,就不會浮夸。
影片到此,剛過15分鐘。
沒有油膩、做作,沒有刻意、拖沓。
從演員表演,到鏡頭表現,都很簡潔自然。
正如片中那句反復出現的臺詞:
「很不真實,但很美好。」

這種跨越階層的愛情戲碼,可以算是一種經典套路。
比如,講述叛逆的富家女與灑脫的窮小子相伴走天涯的《一夜風流》。

《一夜風流》
或是,講述小報記者偶遇高貴公主的《羅馬假日》。

這些經典代表作,其實都是講述了一個近乎天方夜譚的童話。
但正因為劇本的細膩、有趣,演員的誠懇、自然,以及導演的克制、平衡。
才讓這種在現實中基本不可能出現的愛情故事,變得如此美妙動人,令人心馳神往。
《諾丁山》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除了離奇的愛情情節,其他一切都很寫實。
片中除了男女主角的顏值和性格,美好得嚴重偏離常值。
其他配角,都非常的接近普通人的模樣。
比如威廉古怪的室友,會在氣氛曖昧的時刻突然闖進來。

威廉的妹妹,總是略帶神經質地大驚小怪。

威廉的夫妻朋友,遭遇過意外,無法生育,但依然樂觀平靜地生活著。

這些或平常,或古怪的朋友們,平常總沒一句正經的話。
但到了關鍵時刻,全都非常靠譜。
沒有他們的存在,威廉或許最后就錯過了追求愛情的機會。
沒有他們的存在,電影也會變得無趣,毫無真實的質感。

其次,英式幽默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劑。
比如,為了再次見到安娜,威廉假扮成記者,采訪他根本不認識的演員。

采訪一個童星,更是調侃了大明星小李子。
童星說自己印象最深的是與「萊昂納多」合作。
書呆子威廉第一反應竟然是達·芬奇。

聽到「迪卡普里奧」這個姓氏,更誤以為是個意大利導演。

而安娜參加威廉妹妹的生日聚會,也鬧出了很多笑話。
有朋友沒認出這個明星。
還侃侃而談演員收入不高,一問對方片酬——
1500萬美元。


安娜在威廉家住了一晚,結果引來大批記者圍堵家門。
威廉的室友反倒不感到害怕,順勢擺起了造型。

這些片段的喜劇效果,大多都是由于主角階層差異帶來的。
故事將這份愛情的離奇,化作了無數可愛的笑料。
讓不真實感得到更好的消解。
最后,編劇對于主角愛情關系中阻礙的創造也相當成功。
大家都愛看大團圓。
但重要環節的不是最終的團圓,而是中間的坎坷,以及如何度過。
給愛情設置障礙,往往很難拿捏。
有時候太過刻意和牽強,會讓觀眾懷疑智商。
有時候阻礙不夠,也無法引起觀眾的情感認同。
而《諾丁山》里兩個人的愛情剛剛建立起來,就遇到了現實的阻礙。
首先是威廉沒有意識到,安娜還有一個原配,他就這么突然出現。

威廉見狀只能尷尬地裝作酒店服務員,灰頭土臉地離開。
接著,當安娜爆出不良照片,來找威廉。兩人又遇到了媒體八卦的圍堵。

名人身份的困擾,過往關系的牽扯,這些都是主角愛情路上的絆腳石。
但真正關鍵的阻礙,是安娜自己內心對于這段關系的矛盾情緒。
安娜對和書店老板威廉的愛情關系感到尷尬,因此她不愿向外界承認,寧可否認。
但她也了解自己的感情,所以被問起時也多半是逃避。
因此被媒體發現后,安娜的反應特別強烈。

也因此,威廉鼓起勇氣去片場找安娜的時候,聽到了安娜對自己的否定,再一次傷心地離開。


好在影片最后,威廉得以知道了安娜的真心。
在朋友的幫助下,趕往新聞發布會現場,借用采訪表達了對安娜的感情。
這一段,也正致敬了《羅馬假日》的結局。
迎來愛情大團圓。

當然,《諾丁山》的聰明之處其實也是它的缺憾所在。
影片的情節還是過于理想化,對階層的矛盾做了極大的淡化處理。
可是,對于這樣一部無比浪漫的愛情喜劇,又何必追求其過多的現實表達?
影片情緒轉折真誠可信,能夠實實在在地感動觀眾。
《諾丁山》緊緊地抓住了現代人更為焦慮、敏感的情緒狀態。
用一種極度理想化的愛情故事,對抗浮躁紛擾的現實社會。
這,已經足夠完美。

總有人說:
「如果你忘記了愛情的模樣,就去看一遍《諾丁山》吧。」
對于愛情,人們需要的,是「一點信心」——
能夠再次相信愛情的信心。
而《諾丁山》捕捉到了現代觀眾的這種需要,也給到了那「一點信心」。
時間過了二十多年,像這樣能夠給予人們信心的愛情片越來越少。
或許大家真的已經不再相信愛情。
無論如何,當我們重溫《諾丁山》,我們都能觸到愛情最浪漫的本質。
「我也只是一個女孩,站在一個男孩面前,要求他愛她。」



全文完。
原標題:《22年了,它依然吊打九成愛情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