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現代考古誕生百年,上海推出大型融媒體直播《何以中國》
《何以中國》是上海廣播電視臺推出的大型考古文化紀錄片。該項目立足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的重大研究成果和最新發現,從秦漢為始追溯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的根基。為泱泱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正音,為當今中國的文化自信正名。
在今年早前舉行的發布會上,澎湃新聞獲悉,第一季《何以中國》擬定的節目分集主題為:秦漢帝國、家國天下、夷夏之辯、殷商王朝、最早中國、古國時代、滿天星斗、文明搖籃。

《何以中國》項目發布會
2020年11月30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這篇文章,是習近平9月28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66次集體學習中唯一的一堂考古課。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把考古工作視作“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認為它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考古文物的大量出土極大豐富了對我國古代歷史的認識。考古工作者通過對這些出土資料的整理和認識,解碼“無字天書”,挖掘生生不息的文明“根脈”,有效填補了歷史研究的“空白期”。
沒有歷史,就沒有根;沒有根,就沒有未來——這正是總書記重視“老祖宗”與“根脈”的題中之義,也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來源。

1992年考古隊員在三峽庫區做考古調查
據澎湃新聞了解,《何以中國》是一部立足于考古實證、歷史演進、文明溯源的紀錄片。該片由國家文物局擔任指導單位,中國考古學界泰斗嚴文明擔任節目總顧問,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秦嶺擔任學術總制片人,干超擔任總導演。還邀請到諸多優秀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重要遺址考古隊隊長加盟組成專家團隊,實現了秦漢考古、夏商周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領域的最強專家集結。
嚴文明評價紀錄片“文本寫得很好”,對于中國文明的突出特征,他強調說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多元一體,持續發展”。
嚴文明說:“多元一體就是說中國的文化從一開始,從史前時期一直到現在都是多元的。但是中國它又是一個,中國它有主體,有外圍,有中心。我過去做了一個比喻,說中國的文明從思想開始,就是一個重瓣花朵,一個花有花心,有內圈,這是它的主體,還有外圈這么一個重瓣花朵,就保證它能夠持續發展而不中斷。世界不管幾大文明,只有中國文明是連續下來了,這就是中國文明的最大的特點。”

1975年巫山大溪遺址發掘
據了解,第一季《何以中國》以縱向時間為線索,追溯中國這個文明國家的根基、發源與早期形成和發展;第二季從社會文化、經濟、技術、哲學、宗教、藝術等角度,全面展現文明中國之基因,及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的深度傳承。
為了讓觀眾更具有沉浸感,總導演干超表示,將觀眾的視角調整為考古人視角,親手從土中抱出一盆一罐、親手拭去玉石銅金上的泥塵。面對著一件件“文物”,想象千百年前的人們也同樣這般捧起過它們,那樣的時刻會使人由衷地覺得,歷史是真實存在的。
干超說,紀錄片將把這種真實感通過鏡頭傳遞給觀眾:真實記錄考古發掘第一現場、深入了解當代實驗室內提取考古信息的高科技手段,由最權威的嘉賓釋讀考古這部“天書”。
該部紀錄片由上海市委宣傳部和國家文物局擔任指導單位,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衛視、百視TV共同投資拍攝,填海影業承制。
直播特別節目以文化的內核、新聞的視角、跨界的表達、年輕的語態,打造具有全新表達方式的媒體融合產品。節目將在東方衛視、上視新聞綜合、百視TV、看看新聞、嗶哩嗶哩等渠道播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