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批準《水俁公約》,含汞產品2020年起禁止生產和進口
中國正在全球范圍的限制汞污染議題上發揮積極作用。
日前,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決定批準《關于汞的水俁公約》,公約要求締約國自2020年起,禁止生產及進出口含汞產品。
這份公約是在2013年10月10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辦的“汞條約外交會議”上,由中國政府代表在日本熊本簽署。中國外,還有86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共同簽署了這一公約。
4月29日,國際公益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高級律師大衛?勒奈特(David Lennett)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近年來,國際社會為限制汞的排放與使用做出了積極努力。作為全球最大的汞生產國、消費國以及排放國,中國正式批準《水俁公約》,將有利于保護公眾健康,并對在全球范圍內限制汞污染起到表率作用。
勒奈特認為,在正式批準《水俁公約》之后,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落實限汞。這包括積極推動聚氯乙烯(PVC)材料的無汞生產,在2020年前逐步淘汰汞在體溫計和血壓計生產中的使用,以及逐漸淘汰含汞紐扣電池等。
汞是自然生成的元素,見于空氣、水和土壤中。世界衛生組織網站顯示,人類活動導致了環境中持續性汞排放,食物鏈中存在的汞及其對人類帶來的不利影響引人關注。“接觸汞,即使是少量汞,也可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對胎兒和幼兒的發育構成威脅。汞可能對神經、消化和免疫系統,以及肺、腎、皮膚和眼睛都產生毒副作用。”
公開資料顯示,20世紀中期發生在日本水俁的汞污染事件是最早出現的由于工業廢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日本至少有5萬人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確認了2000多例“水俁病”。“水俁病”在1950年代達到高潮,重癥病例出現腦損傷、癱瘓、語無倫次和譫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