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常務副市長屠光紹:審批制度改革要關注適應企業發展需要

政府哪些應該管?哪些不應該管?
4月29日,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屠光紹來到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市民與社會?市長熱線》節目。他在訪談中表示,十八大后國家特別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意味著市場主體有更多的權力。通過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就是把過去政府管得太多的事務,讓給市場主體。這樣才能夠為市民、公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鼓勵P2P金融創新,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屠光紹在訪談中表示,市場做不到的,政府應該創造條件,形成更好、更有效的市場,從而使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在市場監管方面,政府必須有所為,而且不能缺位,要履行職責。
有聽眾在訪談中提出,P2P原本定義為融資平臺,上海有很多大的金融機構,有很強的專業團隊,對于P2P事中事后監管可以更加好。現在P2P公司變成投資公司,缺乏專業人才,可能會導致過多強調投資回報,忽略了風險。
對此,屠光紹表示,對P2P事中事后監管,涉及到政府職能轉變或者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核心。給市場放權,包括P2P等互聯網金融,更多鼓勵企業創新,不是一放了之。放管結合,對P2P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這兩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的。要鼓勵創新,中間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因為金融服務涉及到投資人的安全,也涉及到整個行業的規范發展,但不能怕亂就不放,這樣使得金融創新得不到發展。
針對聽眾有關中介服務亂象的提問,屠光紹說,目前中介服務業很多方面還有不規范的地方,過去很多中介服務機構依附于政府,被稱為“二政府”。如果把政府的職能交給這樣的中介機構,會使商業秩序、商業環境受到影響,也影響政府公信力。所以要在政府管理方面探索,怎樣將政府和中介機構很好地分離。
行政審批標準化管理制度建立后,還要加強跟蹤監管
針對聽眾有關政府審批和企業需要不匹配的提問,屠光紹說,審批周期太長,會影響企業的發展機遇。審批制度改革需要進一步關注和適應企業發展需要,遇到企業設立和開展具體業務時,要更多了解企業的具體情況,不斷改進管理方式,提高辦事效率。
屠光紹說,目前正在推動的行政審批標準化管理,既包括標準化的流程,也包括標準化的辦理要求。標準化管理制度建立后,仍要加強跟蹤監管,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同時,行政審批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內容,即使是真正需要的環節和內容也必須公開、透明。
有聽眾提出,現在有很多審批的理念都是辦公室文化,人的因素影響很大的。換科長或者換處長,提交的資料規則就全部變了,而且各個區各個局也會變。來了一個新的領導,突出某些方面,原來突出的方面不需要了。審批的理念,應該建立在日常的監管上。
屠光紹表示,這位聽眾提的問題非常重要。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過程當中,有一部分要保留行政審批,但首要的是進行標準化管理,行政審批不能因為人的變動或出現什么情況就把標準變了。有了標準管理,而且是公開的標準,實際上使得行政審批更加規范。目前正在推動的行政審批標準化管理,既包括標準化的流程,還有標準化的辦理辦法,從了解的情況來看,現在涉及到行政審批的部門包括區縣,標準化管理的力度還是很大的。但是,上述聽眾剛才反映的情況,說明在推進標準化管理方面,公開透明、標準化管理方面可能還存在一些漏洞,這說明標準化管理制度建立了,但還要加強跟蹤監管,必須使標準化管理能夠真正的落到實處。
據上海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上海市審改辦”)介紹,上海自1998年在全國率先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來,著力解決審批過多、過濫、過慢等問題,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不斷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盡可能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201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審改工作要“高度透明、高效服務,少審批、少收費,尊重市場規律、尊重群眾創造”。2013年至2015年,上海累計分8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1351項,其中取消392項、調整959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