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圣約翰大學老校友向歷博捐贈史料,勾勒民國上海教育
今天上午,在漢口路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會議室,幾位年逾古稀的圣約翰大學校友會校友代表向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移交了一批“民國上海圣約翰大學文物文獻”,這批文物文獻將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永久典藏,同時也為民國上海教育史研究提供了珍貴史料。
在捐贈儀式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長張嵐也向記者透露,位于人民廣場原跑馬總會大樓的原美術館館址今年基本完成改建,預計于明年5月份作為歷史博物館新館館舍對外開放。屆時將精選這批珍貴文物文獻與世人見面。
圣約翰大學(St.John's University),誕生于1879年,初名圣約翰書院,在滬西梵皇渡購地興辦(校址現為華東政法大學)。1881年學校開始完全用英語授課,成為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1892年起學校正式開設大學課程。1905年升格為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1952年院系調整,圣約翰大學被解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圣約翰大學1924 年畢業年刊
據圣約翰大學校友聯誼會副會長,88歲高齡的華家骔介紹,在世的圣約翰大學校友們均年界耄耋,在滬校友中,尚還健在的約2000余人,由于年歲和精力所限,去年他們舉辦了最后一屆世界校友聯誼會,意味著圣約翰大學校友聯誼會這個名字也將永載史冊。為了傳承圣約翰大學的歷史與文化,校友會多次會長會議討論,鄭重決定將圣約翰大學歷屆校友捐贈的一批珍貴文物文獻先后三次共計近 100件組,捐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永久典藏。
73年的辦學歷程中,圣約翰大學培育出了顧維鈞、宋子文、劉鴻生、陶行知、林語堂、潘序倫、鄒韜奮、榮毅仁、經叔平、貝聿銘、顏福慶、周有光等一大批聲名顯赫的校友,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傳奇。此番捐贈的圣約翰大學文物文獻幾乎勾勒出民國圣約翰大學的學生生活,為民國上海教育史研究提供了珍貴史料。




此番捐贈的100件組文物文獻中,有完整的民國圣約翰大學(附小、中學、備館、大學、研究生)畢業證書、?;铡⑹ゼs翰大學年刊、圣約翰大學成績單、實驗記錄、作文簿、學生棒球隊合影、課余橋牌等。比如一件距今百余年的1915年圣約翰大學備館畢業證書,是目前所收集到的最早的畢業證書。
所謂備館是沿襲了最初圣約翰大學前身圣約翰書院的學級管理制度,書院統分西學齋與國學齋,學級分“正館”和“備館”。在捐贈的一批學生成績單中又首次發現有西學齋、國學齋各自科目內容,因此可以說這批文物反映了圣約翰大學早期從書院向現代化大學教育制度嬗變過程,彌足珍貴。
隨著時間的推移,圣約翰大學校友相繼離開人世,為此部分史料的搶救和征集工作帶來越來越大的難度。據圣約翰大學老校友徐孟瓊女士介紹,許多人手上保有資料,又很珍惜,最初舍不得拿出來,結果去世之后,很多史料被當作廢品送到廢品回收站。她為這部分史料的征集提供了2條線索,一,圣約翰大學出過校史,其中可以找回很多線索;二,圣約翰大學舉辦過11次世界校友聯誼會,相當于活著的檔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