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月餅內卷——“墨茉點心局”大戰“稻香村們”
月餅內卷——“墨茉點心局”大戰“稻香村們” 原創 黑皮猴 艾問人物 收錄于話題#艾問每日人物 32 個內容 #內卷 1 個內容 #中秋節 1 個內容 #稻香村 1 個內容

從前大約不會有人想到,一整年幾乎只會被消費一次的月餅,也能在資本世界刮一陣颶風。
中秋佳節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月餅作為其必備衍生品自然少不了文章。在小紅書平臺,與“月餅”有關的筆記從8月份就開始猛增,9月一周的新增筆記數更是直逼8月筆記總量;淘寶近一個月的月餅銷量同樣水漲船高,最熱的單品“稻香村廣式月餅禮盒”已有45萬人收貨,憑一己之力拿下3550萬元月銷售額。
《艾問人物》(iask-media.com)認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連月餅也開始內卷,近兩年爭論焦點已不再止于廣式還是蘇式、酥皮還是糖漿皮、鮮肉還是蛋黃蓮蓉。當包著烘干酸筍、酸豆角、螺肉,吃起來咔滋咔滋但酸臭味兒絲毫沒減的螺螄粉月餅,以及從里到外綠得心發慌,植物“芬芳”夾雜“香皂味兒”糖漿的香菜月餅橫空出世,內蒙古奶皮子月餅、閩南芋泥麻薯月餅、河南脆皮兒月餅似乎也顯得小巫見大巫了。
還有蒜泥月餅、臭豆腐月餅、辣條月餅、臭鱖魚月餅、韭菜月餅……
除口味上“各有千秋”,月餅市場在形式上也開始愈發花樣。李佳琦的直播間大喊著“Oh my god!買它”;廣州酒家、美心、元朗榮華等知名品牌大舉推銷“低糖低卡”;百草味聯名國家寶藏河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彩繪浮雕散樂圖”推出“限定定制款”月餅禮盒,甚至還有商家把“拆盲盒”的套路也加以融會貫通……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月餅市場銷售規模已超200億元,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國民對傳統節日重視提高,走親訪友的需求將繼續復蘇,預計2021年中國月餅銷售規模將達218億元。

“殺死那個百年老店”?
“月餅大戰”中的玩家主要分為三大陣營:老牌餐飲企業、烘焙企業、跨界企業。

近年來,隨著新消費浪潮到來,月餅市場迎來了更多新玩家的涌入,競爭也逐漸愈演愈烈。當五仁、豆沙成為老牌餐飲企業的固定選擇,商家們于是開始在包裝上下功夫,尤其是隨著月餅的禮品屬性逐漸增強。相關數據顯示,當時“普通月餅”的外包裝與盒內月餅價值比高達1∶1,“豪華月餅”則能達到2∶1。
有媒體發布數據顯示,有40.2%的中國消費者表示會購買過度包裝月餅,購買理由主要是為了送禮。一盒售價80—200元的月餅禮盒,月餅的成本可能只有10塊錢。羊毛出在羊身上,包裝的成本自然會由消費者承擔。人們受困于面子和人情社會,一邊暗罵“價不配品”真不值,一邊又選擇默默付款,相當于借著送“珠”的名義,實則買了個“櫝”。
老牌餐飲的花樣也并非“加厚包裝”這一項。稻香村集團2009年就確立并開始實施了“互聯網+稻香村”戰略,成立了電子商務部,線上銷售份額多年位居第一,2020年稻香村銷售份額占比更是高達28.1%。
然而互聯網的涌入也意味著更多競爭,“狼”變多了。2014年,香港美心集團的奶黃流心月餅推出即巔峰,互聯網上的洗腦廣告登封造勢,跟風群眾也口口相傳。這一創新口味帶來的驚人銷量,也讓美心一躍成為頭部月餅品牌。
當然最“野”的還屬先天自帶互聯網屬性的新零售,它們大多來自流量年代下的網紅品牌,有的是烘焙企業,有的甚至是與月餅點心毫無相關的跨界品牌。
接連6年苦心鉆研,盒馬工坊持續結合不同地區特色口味推四川冷鍋串串月餅、廣東叉燒月餅、安徽臭鱖魚月餅,用新奇口味賺足話題;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飲品牌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推出“顏值小確幸”的月餅禮盒;更多新消費品牌則通過與傳統品牌聯名、聯名動漫IP等,進入月餅市場,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的關注。
比如廣州酒家與知名動漫IP哆啦A夢聯名合作,推出了“藍胖子”主題的中秋禮盒;良品鋪子與敦煌合作推出聯名禮盒,在運用敦煌元素的基礎上,結合莫高窟著名的翼馬/九色鹿等瑞獸形象,加入了水果元素,試圖建立“鮮果月餅”的產品印象。

據《艾問人物》(iask-media.com)了解喜茶與精品咖啡品牌Seesaw的聯名禮盒中,不僅包含4款經典口味的月餅,還加入了兩款隱藏款月餅;“長沙第一IP”茶顏悅色,在中秋禮盒中加入了“茶顏盲選”的文創茶杯產品;哈根達斯更是直接與潮玩品牌泡泡瑪特聯名,推出中秋DIMOO經典版旗艦店潮玩禮盒,包含7個冰激凌月餅和1個聯名背包。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盲盒月餅的售價比“百年老店”更高得嚇人,今年,喜茶與Seesaw的360克聯名禮盒售價為288元,相當于每克售價0.8元,遠超同類型產品。
互聯網梅開二度是大刀闊斧將直播、短視頻等流量武器應用的月餅銷售。據媒體報道,2019年中秋節前,某品牌一場不到3分鐘的網紅直播,賣出9000盒月餅。
傳統渠道吆喝1個月的量,進直播間只需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就賣光。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最近幾年跨界網紅們一到中秋節就蹦跶出來做月餅,但想憑聯名、盲盒、直播這樣的新鮮花樣就殺死“百年老店”們,那是不可能的。況且,“互聯網營銷模式”又不是高難度專利,老牌餐飲企業同樣學得來。


進擊的月餅/烘焙市場
時間回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月餅曾是“奢侈品”。相關資料顯示,當年中糖公司門市部的月餅賣10元一個,而青年工人每個月的工資可能只有20元。
80年代,月餅逐漸走向市場,隨著產量及銷量不斷提高,月餅慢慢從奢侈品變為常規商品,不管有錢沒錢,中秋節總得買點月餅。千禧年之際,月餅產業已經趨近成熟。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月餅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注冊增速始終穩定在10%左右,平均每年新增超2000家月餅相關企業。截至2021年7月30日,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今年新增月餅相關企業數量已超過620家。
從類型方面看,60%的月餅相關企業為個體工商戶,28%的相關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行業分布上,63%的月餅相關企業分布在制造業,另有34%的相關企業分布在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
據《艾問人物》(iask-media.com)觀察這樣的迅猛速度顯然不單單是“經濟騰飛的30年”能夠解釋的。背后的道理很簡單,無利不起早,如果不是數據擺在那里,任人都很難相信,一年只消費一次的月餅,其市場份額會如此巨大,與之同時的毛利率也竟如此之高。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月餅銷售額從2015年的131.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05.2億元,呈現上升趨勢。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國民對傳統節日更加重視,走親訪友的需求將繼續復蘇,該機構預計2021年中國月餅銷售規模將達218億元。
經濟學上有個“凡勃倫效應”,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商品的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現今的月餅,除了中秋衍生品,更像是社交貨幣。

時代數據發布的報告顯示,早在2020年,月餅消費者的年輕化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在年齡分布上,90后占到47.83%,80后和00后分別占到23.44%和17.62%。
這一代的年輕人消費也有明顯的特點。據《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調查顯示,滿足“社交、人設、悅己”的需求是Z世代青年的消費動機。也就是說,過去的人購買高端月餅基本只為了送禮,而現在的年輕消費者購買精致高端的月餅不僅是用來送人,也是為了“悅己”買來自己吃。
但稻香村又土又貴,杏花樓的新花樣只剩下包裝,美心的奶黃月餅已經被炒爛吃膩,Z世代疲于在小紅書上比對究竟哪家互聯網公司賣的月餅好看又好吃。2019年,《燃財經》發表過一篇文章提出靈魂拷問:《月餅一年能賣30萬噸,為何吸引不了創業公司?》
隨著“國風”興起,市場愈發期待,月餅界能出現一位“獨角獸”。
有業內人士指出,烘焙行業雖然競爭激烈,但市場集中度并不高。盡管好利來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就在全國十幾個城市開設了連鎖店,元祖食品、面包新語、克莉絲汀、巴黎貝甜等外資烘焙品牌也已登陸中國大陸市場近20年,但并沒有一個所謂的全國連鎖烘焙品牌門店超過千家。在一些投資人看來,整個烘焙行業尚沒有真正的龍頭出現。

今年9月2日,恰逢中秋節前夕,墨茉點心局再獲數億元投資。墨茉點心局的母公司為長沙壹餅壹城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王丹此前并無烘焙行業經驗,但這并不妨礙墨茉點心局成為投資標的——國風設計,產品小巧精致,迎合當前年輕人的喜好,跟隨網紅奶茶品牌茶顏悅色開店,易被規模復制。官微顯示,墨茉點心局目前在湖南長沙擁有27家門店。

一時間,“烘焙界喜茶”的稱號名滿江湖。
拿著與網紅新茶飲們相同的劇本,墨茉點心局沖擊IPO似乎已是指日可待。但從奈雪的茶上市就翻車的結局來看,“墨茉”們恐怕也還有不少疑問要解決。
《艾問人物》(iask-media.com)了解,事實上早在2018年,烘焙網紅品牌“鮑師傅”就曾拿到天圖資本的過億元融資。但天圖當年投資鮑師傅是出于自身投資消費品市場的慣性,而今年中秋節這樣一個一年一度的“烘焙狂歡”,鮑師傅也并未激起何樣水花。
盡管熱錢涌入,資本扶持下的烘焙品牌能否抵得過三五年一輪的行業洗牌周期,還是未知數。
作者:黑皮猴
編輯:多金
圖編:丘丘
圖源:網絡侵刪
原標題:《月餅內卷——“墨茉點心局”大戰“稻香村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