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家談上海崇明林麝困境:系養殖遇經濟問題,官方不宜介入

上海崇明島50頭人工養殖林麝的出路在哪?恐怕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
4月25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發布了一則關于崇明島50只林麝面臨困境的報道,引發網友的關注。有人直言,林麝既為保護動物,為什么允許企業養殖?再者,養殖成本過高,政府部門有責任出手介入,確保其生存。也有網友持相反意見,養麝人當初是出于營利目的而養殖,如今遇到困境屬于投資失敗,政府部門無需參與企業行為。
對于網友提出的疑問,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答疑解惑。專家認為,麝場本身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行為,相關部門不應直接介入,政府的主要職責在于保護這些動物不受傷害。
林麝為什么可以人工養殖
當日報道一出,即引發不少網友感到好奇,既然林麝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什么會存在企業養殖的現象,同樣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大熊貓,卻從沒看到有私人養殖。
對此,WWF(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咨詢專家范志勇解釋,和大熊貓等動物不同的是,林麝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而且在《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前,人工養麝就已經存在。
據介紹,中國曾經是世界上麝香產量最高的國家,但是由于盲目捕獵,野生麝資源遭到嚴重破壞,麝香產量逐年減少。
范志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庫存里的麝香總有用盡的時候,野生林麝產生的麝香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為了解決供需矛盾,國內自1958年起,開始著手進行人工養麝試驗,并先后在四川和陜西建立了幾個養麝場。
在中國,人工養麝已有近60年的歷史,但其養麝的存欄數量和市場規模幾乎沒有擴大。范志勇在采訪中表示,養了這么多年,卻很難發展起來,可見飼養它真的有難度,養麝真的有前景嗎?他認為,可能會帶來很大的負擔。
期待價格政策調節
談到崇明養麝場的困境,范志勇直言不諱,“目前沒有很好的辦法。”他說,麝場本身是以商業化生產為目的的,遇到經營困境,讓相關部門介入并不適合。
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徐宏發也持有相同看法。他表示,政府的責任是以保護野生動物不受傷害為主,更偏于是管理職責,而不是參與到麝場的企業行為中去,這不符合市場經濟的需求。“特別在資源量少,人工繁殖率低,死亡率高的現實情況下,國家投入很大的精力是不太應該提倡的,這樣也會加劇野外林麝被大量捕獵的幾率,不利于對它的保護。”
同時,范志勇建議,如果麝場不能維持下去,根據市場機制是要被淘汰的,在實在無法維系林麝生存的情況下,企業可以申請破產,讓國家接手處理,或將其轉移到實力雄厚的企業。
有網友建議,林麝能夠在崇明這樣的低海拔地區馴養成功,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是否可以發展生態旅游觀光,成為崇明生態島的一張名片?
不過,范志勇認為這個提議違背了林麝的天性,“林麝是一種天生膽小的動物,只要有人靠近就會四處逃竄,如果讓多人同時參觀,林麝必定因恐慌而蹦蹦跳跳,甚至撞墻而死,所以動物園里根本看不到林麝。”
從長遠的角度看,人工養麝的出路何在?
范志勇認為,只能期待未來的政策上會有所調節,鑒于過去一直處于管控狀態下的麝香價格,國家應該做一些適當地改變。“國家應該根據養麝的真正成本來定價,利用價格杠桿進行調節,國家完全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救活這些企業,否則養麝人連麝都難以養活,還談何今后的發展?”
另外,范志勇表示,從商業角度來講,養殖企業應該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和一些知名藥用企業緊密結合起來,才有一個好的出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