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藝術現場,你可能會遭遇毒氣、刀客,或是一頭驢
毒氣、襲擊、閑逛的驢……藝術展覽成了危機重重的事件現場,這是源于藝術家的狂熱不羈,抑或只是社會局勢的真切反映?從此,你可以說,我去看了展覽,我活著回來了。

熟悉當代藝術的人一定對于達明·赫斯特的傳奇故事了若指掌,他把動物切成兩半,泡在福爾馬林溶液里面,然后賣出天價。這類作品成了他的標簽,已經成為載入藝術史的符號。
曾幾何時,赫斯特的藝術市場風生水起,誰不想擁有一件“身價四億的鯊魚”?不過,時至今日,赫斯特的收藏家也許需要關心一下自己的生命安危。
赫斯特在2012年于英國泰特美術館舉辦了個人藝術生涯的回顧展,有一組研究者對其裝有動物尸體的水缸進行了檢測,發現“在水缸周圍有甲醛氣體,(也許是通過密閉封膠)不斷滲入空氣中,濃度達到5ppm,遠超法定的0.5ppm的數值。”
美術館、畫廊或藝術家一定非常害怕這類丑聞。這一研究是由米蘭理工大學的科研工作者偽裝成普通參觀者在現場進行的測量。他們利用腕帶探測儀和改裝的iPhone在展覽現場收集數據,4年之后,2016年4月,這一研究報告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的期刊《分析方法》(Analytical Methods)上。
“現在,我們可以說,我去了2012年的赫斯特大展,我活著回來了。”英國《衛報》評論人喬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如是調侃。
泰特美術館發言人立刻就此作出回應:“泰特始終以員工和參觀游客的安全為首要己任,在安裝布展時也會竭盡所能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赫斯特還沒有作出什么回應,不過藝術家本人對于死亡意象的熱愛是眾所周知的事情,1990年代初,他在創作這一系列作品時,本可以選擇更加安全的液體,例如酒精,但是他執意選擇了甲醛的水溶液,福爾馬林。對于藝術家來說,福爾馬林不僅是一種防腐劑,還可以與觀眾傳遞精神的交流。

而今,藝術現場似乎越來越成為一個危險的場所。例如,去年12月在邁阿密巴塞爾藝博會現場,就發生了一名女子用小刀刺傷另一名女子的事件,現場觀眾莫名其妙以為是行為藝術表演。日前,此案在佛羅里達州法庭落下帷幕。行兇的趙姓女子被判定二級謀殺未遂,她將被遣送回中國,永遠不得踏上美國國土。
據悉,這位趙思源(音譯)生活在曼哈頓,此前在俄勒岡大學獲得了建筑學學士,本來要在紐約繼續攻讀研究生。
據《邁阿密先驅報》報道,趙的精神不是很穩定,她覺得“ISIS會去巴塞爾藝博會現場,破壞那里的藝術品”。
而今,國際局勢紛繁復雜,藝術界的精神狀態似乎也受到影響,變得起伏不定起來。所以,下一次,如果你在藝博會現場看到一頭驢,可以完全不同大驚小怪了。

5月5日至8日即將在美國紐約舉辦的弗里茲藝博會上,熱衷于搞怪的藝術家莫里齊奧·卡特蘭將帶來10年前的舊作《警告!進入危險自負。不許碰、不許喂、不許抽煙、不許拍照、不許帶狗,謝謝》。簡單地說,這件作品就是“一個房間里一頂水晶燈照著一頭驢”。不過,新聞稿介紹,卡特蘭等人的作品將在非常規展位呈現,也許會“在展會中穿行”或者“在空中漂浮”。
很多人對于當代藝術的現狀不以為然,不過,當代藝術顯然只是當下社會的縮影和反映。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他的發言常常讓持不同觀點者錯愕,例如他提出要在美國南部邊境造起高墻,阻止移民非法入境。英國藝術家Lydia Leith設計了特朗普嘔吐袋,一個僅賣3英鎊,推出之后,大受歡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