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會不斷長大?建國來已靠灘涂新增一千多平方公里土地

上海為什么說是一個會不斷長大的城市?上海的地面沉降又是如何控制的?上海的地下有哪些資源?
4月22日,作為第47屆世界城市日的主題活動之一,地質與城市發展展廳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正式開啟,這是規劃展示館首次新增上海城市地質方面的展示內容,向參觀者詳細解釋了上海地下的奧秘。
1949年以來上海新增1000多平方公里土地
地質研究顯示,上海海岸線形成于6500年前的嘉定外岡——金山漕涇一線,當時由于長江來沙較少,海岸線推進緩慢。直到距今3000年以后,隨著長江來沙量的增加,海灘迅速淤漲,逐步形成了寬廣的濱海平原。到公元7 世紀(隋唐時期)崇明島初步形成到19 世紀長興島、橫沙島出露于水面,上海的地理面貌格局初步穩定。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的專家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由于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的特殊地理位置,長江帶來的泥沙淤積沉淀,河口海岸地帶的灘涂資源不斷增多,成為大自然對上海最慷慨的饋贈,它緩解了上海市土地資源緊張的局面,也讓上海不斷長大。1949 年后上海通過灘涂圍墾新增土地面積一千多平方公里,至2013 年上海轄區陸域面積為6340.5 平方公里。
采用多種手段監測地面沉降
雖然長江源源不斷帶來的泥沙讓上海逐漸變大,但上海又是屬于典型的軟土地基,地面沉降成為上海地質災害的防控重點。
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規土局了解到,上海通過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取得了明顯的地面沉降控制效果,目前全市地面沉降已控制在每年6 毫米左右,2015年為5.1毫米。
上海地面沉降監測以點、面相結合的監測方式為主,綜合應用GPS、GIS和自動化的多種技術,全面監測地面沉降、地下水開采和地下環境變化。專家介紹,“點”上主要測量不同深度含水層及隔水層是否變形,“面”上由精密水準、GPS進行定期測量。合成孔徑雷達干涉衛星遙感測量技術(InSAR)也已經大面積引入地面沉降監測中。
除了監測,上海還采取盡量減少地下水開采、增加人工回灌地下水的方式控制地面沉降。2015年,上海全年開采的地下水總量為400多萬立方米,但回灌的總量超過了2000萬立方米。“回灌量遠超開采量,以減少地面沉降的發生。”專家表示。
上海地下除了有淺層地熱能還有銅礦
展覽顯示,上海地下除了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還有淺層地熱能資源和銅礦資源。
上海的淺層地熱能資源藏在地表一下200米內的地層中,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新型環保能源,可以通過地源熱泵技術加以開發利用,滿足空調需求,又可直接降低碳排放。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規土局了解到,目前上海利用淺層地熱能資源的項目已超過600個,應用面積約800萬平方米,包括世博軸、松江廣富林文化展示館等多個大型項目將淺層地熱資源用于空調系統。
此外,上海還有金屬礦產,位于金山區的張堰銅礦是目前上海具有一定儲量的金屬礦藏,該礦銅、銀儲量均達到中型礦床規模,但受限于環保及經濟原因尚未開發利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