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報調查:近六成受訪者發現職校在學生實習中充當包工頭

對中高等教育來說,實習環節非常重要,尤其是職業院校,學生可邊干邊學,在實踐中獲得知識。但是近年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的“頂崗實習”模式受到廣泛質疑。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7.5%的受訪者認為,職校學生畢業實習中存在學校以實習“捆綁”學生的問題,56.7%受訪者發現職業學校在學生實習中充當“包工頭”,63.8%的受訪者認為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企業和職業學校“唯利是圖”。
受訪者中,90后占28.3%,80后占47.1%,70后占17.0%,60后占5.4%。
57.5%受訪者發現職業學校以實習“捆綁”學生
在山西省某職業學校畢業的金樺(化名)告訴記者,他當時參與的畢業實習非常簡單,一共只有十來天的時間,吃、住等生活費用還得自理,“必須得有實習單位的蓋章才能發畢業證,所以學校幫他們聯系了當地一家比較有名的化工企業實習,專業很對口。”但說到具體的實習內容,金樺坦言:“幾乎是‘混’了十多天,什么都沒有學到”。
金樺表示,實習對他們來說就是“走個過場”。“大單位不好進,小公司不愿意去。沒有誰能通過實習得到好的工作機會。”他說,“我們還算幸運,就在本地實習,我的一位學習導游專業的同學,被學校派到了北京,領著微薄的工資,幾乎是免費勞動力”。
職校學生畢業實習中存在哪些不合理的現象?調查中,57.5%的受訪者觀察,存在學校以“實習”捆綁學生的問題。
還有56.7%的受訪者發現職業學校在學生畢業實習中充當“包工頭”或“黑中介”,56.0%的受訪者認為職校學生畢業實習勞動強度大但報酬微薄,40.3%的受訪者表示實習專業不對口,41.0%的受訪者認為企業在以“學生工”緩解“用工荒”,24.4%的受訪者指出有一年級學生被要求頂崗實習的情況。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郭揚介紹,職業教育歷史上是學徒制,即一個師傅帶一個徒弟,最多一個師傅帶幾個徒弟。“所以職業教育技術技能的訓練注定了必須是小班化教育。”郭揚表示,普通文化教育實行大班教學沒有問題,但大班教學不適宜進行技術技能訓練。“可我們現在職校一個班四五十個人,只能在黑板上開機床,在課本上種田”。
山東省濟陽縣某高中教師朱清建介紹,現在很多中職學校的學生,以“實習”之名,被學校安排到了南方的一些工廠,填補當地的“用工荒”。“長時間頂崗實習,尤其是在各類電子廠的生產線上,工資微薄,打擊了他們的工作熱情,也嚴重危害了他們的健康,甚至存在一年級學生參與實習的情況”。
調查顯示,55.6%的受訪者認為職校學生畢業實習被當作免費勞動力,不利于學生成長。
郭揚指出,職業教育規模擴大時,學校資源不夠,企業來分擔,但是企業本身是一個獨立的機構,沒有教育的義務。學校把學生往企業推,企業覺得有免費勞動力了,填補“用工荒”的現象就存在了。
畢業實習中,職校的不合理做法會對學生產生哪些影響?調查中,61.0%的受訪者認為侵犯了學生的合法權益,54.3%的受訪者認為這導致學生沒有真正鍛煉技能獲取經驗,49.0%的受訪者認為這會讓學生對以后的工作產生厭惡感,49.0%的受訪者認為這樣不利于職校自身良性發展。同時,30.0%的受訪者認為此舉也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轉型。
郭揚介紹,目前國內很多職業學校甚至找不到合作的企業,但在國外這種情況是倒過來的,能不能參與到教育中來還要考察企業的資質,比如有沒有相當數量的培訓師,能不能系統地給學徒傳授專業理論。
52.9%受訪者建議增強職業學校實踐課的“含金量”
產生職校生實習中不合理現象的原因有哪些?63.8%的受訪者認為企業和職業學校唯利是圖,52.6%的受訪者表示職業學校自身定位不明,52.0%的受訪者表示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缺乏規范,46.3%的受訪者認為學生權益缺乏法律保護,28.9%的受訪者認為職業學校資金短缺,20.9%的受訪者認為學生家長對職校的認知不清晰。
郭揚介紹,國內只有學校是職業教育的主體,合作的企業只是一個參與方,但是在國外,企業、學校都是職業教育的主體。“德國的雙元制中,學校和企業在教育中都起到重要作用。企業參與了職業教育,有必要為職業教育的學生提供學徒崗,即企業的這個崗位本來就是為學徒而設的,不存在頂崗的問題。”郭揚強調,在市場化體制下,怎么讓企業參與到教學中來,這是要解決的問題。
要改善職校學生畢業實習中的不合理現象,57.5%的受訪者認為職校要以教學計劃和目標為依據指導學生實習,52.9%的受訪者建議增強職業學校實踐課的“含金量”,52.7%的受訪者建議明確定位職校發展方向,36.3%的受訪者建議職校與企業進行深層次合作,35.7%的受訪者建議嚴厲打擊學生實習中的不規范現象,32.5%的受訪者建議明確界定學生實習中的各方面權益,31.1%的受訪者認為家長對職業學校的培養也要有清晰的認識,29.2%的受訪者建議加大職業學校財政投入,17.8%的受訪者認為應注重技術升級轉化,緩解“用工荒”。
郭揚認為,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管理必須是校企合作制的,照理說應該是先有規章制度,然后執行,但我們在這方面是缺位的,所以現在要重新把這塊補起來。
此外,郭揚說,要在根本上解決職校學生被當作廉價勞動力的問題,就需要解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的問題。“激勵企業不能用提供免費勞動力的形式,而是要他們參與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來,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要讓大企業提供培訓崗位,中小企業如果不能提供崗位就要有培訓中心,以這種形式參與到職業教育當中。”但是,企業本身是追求利潤的,所以吸引企業需要有新的想法,比如給予稅收方面的優惠。
郭揚介紹,2004年開始,各地在中央財政投入下建立了一批實訓基地,在引導職校建設和實訓方式改變,吸引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起了很好的導向作用,也部分解決了實訓資源緊缺的問題。
“過去十幾年,我們確實通過‘頂崗實習’的形式把職業教育發展起來了,但現在我們應該要進入到質量提升的階段,建立現代職教體系。”郭揚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