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連線|在日中國學生:連被子都能震掉,震度可想而知
對于剛來日本熊本不到兩周的中國交換生小薛來講,原本想要體驗文化的憧憬,卻變成了體驗地震的噩夢。
繼4月14日熊本縣發生6.5級地震之后,16日凌晨又發生了7.3級強震。房屋損毀、道路斷裂、大橋崩塌、火山噴發……小薛想要去福岡避難,卻由于交通封鎖而被困熊本。“現在只能在這里(避難所)等待救濟。希望不要再嚴重了。”她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說。
小薛她們已經向中國駐日本福岡總領事館進行了信息登記。據她介紹,總領事館的工作人員已經到達離熊本大學最近的櫻山避難所,今晚準備和學生們一起度過。
拖著行李箱想“逃離熊本”
回想起凌晨發生的那場強烈地震,電話那頭的小薛仍心有余悸。
“當時剛躺下準備睡覺,沒過多久,就感覺整幢樓搖晃得厲害。電視機、茶杯、洗面奶……能掉的都掉落了,連被子都能震掉,震度可想而知。”她說。
小薛是杭州師范大學日語系的研究生,來熊本大學交換學習,沒想到剛來兩周不到,就經歷了她人生第一次地震。4月14日晚,熊本縣發生6.5級地震。而16日凌晨的強震更是達7.3級,日本時事通信社稱“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相當”。
在此之前,日本共觀測到3次最大震度為7級的地震,分別是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造成6434人死亡)、2004年的新潟縣中越地震(造成68人死亡),以及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造成1.8455萬人死亡或失蹤)。
“地震發生后,我趕緊從寢室出來,跑到學校一處空曠地方避難。和我一起來日本的另外3位同學也都聚到了一起。”小薛說,熊本大學四周都是山,她們害怕發生泥石流,于是決定一早就去福岡避難,“逃離熊本”。
早上8點,拖著行李箱的小薛和3位中國同學前往JR熊本站,“我想可能暫時不會回來(熊本),所以用行李箱多帶一些東西,電腦、衣服、床單都帶上了。”小薛說。
可是,等她們到達JR熊本站后發現,所有列車都已經停運。“我們被困在了熊本。”當即,她們決定前往約一公里遠的五福小學避難,“那里四周沒有那么多山,相對來講安全一點。”4個人又一起行動起來。


最擔心下雨引發泥石流
大約步行了20分鐘,小薛她們來到了五福小學。一幢3層的教學樓臨時成了避難所,1層、2層都已經滿員,她們被安排到了3層的一間教室。
“每間教室也就20多個人,還算寬敞。”在與小薛通話之時,電話那頭傳來了廣播的通知聲。小薛說,學校方面剛剛調整好Wi-Fi無線網絡,充電設備和免費電話也都設置好了,“還是比較靠譜的”。
“或許是習慣了地震,日本人在震后還是很冷靜應對,避震防范意識確實比我們強,都會很自覺地去避難所。日本人幾乎每家都有車,車里還裝有食物。”
小薛現在最擔心的,是天氣預報說今晚會下雨,可能會有泥石流災害。“14日的那場地震還沒什么關系,但這次震完之后,感覺特別害怕。樓房很明顯不牢靠了,這里離活火山阿蘇山也很近,還有泥石流的危險。”
據日本NHK電視臺報道,在震中熊本市以東的南阿蘇可以看見災情十分嚴重,地面大面積塌陷,山泥沖進公路上,也有地方河水涌上公路,整條道路基本無法通行,相關地區民眾也全部被困。當地主要橋梁阿蘇大橋崩塌,有5家學生宿舍倒塌。
16日上午7點半左右,阿蘇山中岳發生小規模噴發。這是阿蘇山時隔1個半月之后的再次活動。日本氣象廳稱,阿蘇山的活動今后可能變得活躍,呼吁周邊民眾提高警惕。
“中國駐日本福岡總領事館的老師們已經到達離熊本大學最近的櫻山避難所,今晚準備和學生們一起度過。由于道路封鎖,他們無法開車過來接走學生,只好過來一起陪學生。”小薛表示,她們已經向總領事館進行了信息登記。
小薛還沒有吃早飯,她自帶了一些水和食物。“所有商店基本都關門了,現在只能在這里等待救濟。”她說,“我是來日本體驗文化的,可不想體驗地震。希望不要再嚴重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