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 ︱發文件統計“未娶媳婦人數”,不該被冷嘲熱諷
近日,網上流傳一份“紅頭文件”:發文單位是廣西玉林市陸川縣委,內容是要求各鎮以及縣民政局等單位統計中青年未娶媳婦人數,并剖析原因,提出對策。該通知在網絡上引起關注后,當地縣委辦公室回應稱材料內容屬實,是一份內部通知。

不少網友在相關新聞下跟帖質疑,有人說,就算是內部通知,為啥只統計男光棍未娶,不調查女青年未嫁?有人說,不知道的還以為當地要給中青年“發媳婦”呢。還有人擔心,統計未婚人員名單上報,下一步怕不是要組織上門催婚?
從現實來看,農村男青年愁“娶”受性別失衡直接影響,成因并不復雜。廣西玉林陸川地處邊遠地區,當地農村中青年娶不上媳婦,無非是受地理環境限制,囿于經濟發展落后和婚齡人口性別比失衡,再加上彩禮上漲、女性擇偶觀改變以及男性自身條件等因素。
越是男多女少的典型地區,大齡未婚男性越多,還很容易陷入買婚、騙婚的困局。當地政府發文讓各部門報材料,除了統計未婚人數,下一步是否會提出建設性意見,目前尚不可知。但有關部門對大齡未婚男青年很關心,卻是事實。
對地方政府而言,幫助農村中青年擺脫“婚姻擠壓”、消除婚育偏見、讓農村人口發展實現均衡發展,這是一個嚴肅的課題。多想辦法主動作為,正是化解難題的基礎。所以,正如有位網友所說的,“留言都是熱嘲冷諷的,難道政府這樣不算是為民辦事嗎?”
事實上,有關部門對“未婚青年”的關注和幫扶亦是分內職責,此前安徽實施在皖大學生婚姻幫扶工程也曾引發熱議。把兩個事件聯系起來看,既說明大齡男青年的婚戀問題有普遍性,也說明,“解決方案”可能不遠了。
必須看到,不僅是在廣西,中國廣大農村不少中青年“打光棍”現象本就是個社會難題。無論是學者研究,還是高校田野調查,都應該對此加大關注度,深入分析背后成因,這對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大有裨益。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男性比女性人口多出3000余萬。社會上更是流傳一種聲音:“中國將有3000萬男性打光棍”。對此,國家統計局已經做了官方解釋:從20歲到40歲這一主要婚育年齡段來看,男性比女性多出1700多萬人,并非3000多萬人。
不管具體數字是多少,男女人口比例不平衡是現實問題。尤其是,廣大農村特別是邊遠地區“可婚人口性別比”呈現男性居多的趨勢,即“草根光棍”越來越多。而在大城市中,則是“大齡剩女”居多。
從長遠來看,保障兩性公平待遇,消除男孩偏好、避免性別偏好傳遞是扭轉性別比的關鍵。從短期來看,消除天價彩禮、改善農村貧困、鼓勵積極的婚姻價值觀,才是讓農村中青年男性擺脫婚配困境的辦法。
所以,別把統計“未娶媳婦人數”僅僅當作一個段子看。實實在在地幫助大齡男青年解決婚戀問題,也是為民辦實事的體現之一。在這個意義上,不僅不應該冷嘲熱諷,還應該為陸川縣點個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