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財辦一月內三下“工業第一大省”江蘇,問計“供給側改革”
中央敲定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大省”江蘇表現搶眼。
4月7日~8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會議,對此作出全面部署。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4月11日報道,參加會議的除了省委書記、省長、省委常委、副省長及各省轄市主要負責人等,還有來自中央財辦的代表。
中央財辦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常設機構,其“一把手”劉鶴同時是國家發改委排名第一的副主任,被外界認為是中國經濟政策的核心智囊。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梳理發現,包括此行在內,中央財辦近一個月來已三赴江蘇,且調研內容均與供給側改革有關,凸顯這一經濟決策核心部門對工業經濟規模總量已連續6年位居全國第一的江蘇省最新發展動向的關注。
工業經濟規模總量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
中央財辦人士前兩次赴江蘇是在3月。
3月8日~10日,中財辦五局局長王志軍帶隊到江蘇調研,并在南京主持召開該省相關部門座談會。
江蘇省發改委官網信息顯示,王志軍此行是了解當前經濟形勢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實情況,特別是鋼鐵業去產能、房地產業去庫存的進展,并聽取地方降低企業成本的有關意見和建議。
江蘇省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廳、住建廳、國資委等分別作了專題發言。王志軍表示,希望江蘇在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方面提出一些好的政策措施,也對全國經濟發展提供示范、引領作用。
一個多星期后,中財辦的身影再次出現在江蘇,陣容更為豪華。
3月21日至22日,由中財辦主任劉鶴率領的中央財辦和國家發改委調研組到江蘇考察。據23日的《新華日報》報道,此行是了解宏觀經濟運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企業生產經營等方面的情況。
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石泰峰分別會見劉鶴一行。羅志軍說,中央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完全符合江蘇實際,這一創造性理論對發展實踐有重大指導作用。江蘇經濟市場化、國際化程度較高,在東部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們正在重點部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江蘇經濟的國際競爭力。石泰峰介紹了該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情況。
劉鶴指出,在繼續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要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要按照中央要求,圍繞“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結合各地實際,抓住主要矛盾,找準切入點,有序推進。
中財辦三次江蘇之行的重點之一——供給側改革,首提于去年11月10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今年1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在主持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2次會議上指出,制定好方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對于做好工作方案,他提出“五個搞清楚”:
情況要摸清,搞清楚現狀是什么,深入調查研究,搞好基礎數據測算,善于解剖麻雀,把實際情況摸準摸透,胸中有數,有的放矢。
目的要明確,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把握好手段,防止就事論事甚至本末倒置。
任務要具體,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確定的任務要具體化、可操作。
責任要落實,搞清楚誰來干,做到可督促、可檢查、能問責。
措施要有力,搞清楚怎么辦,用什么政策措施來辦,政策措施要符合實際、有效有用、有操作性,讓地方和相關部門知道怎么干。
目前,江蘇省的工業經濟規模總量已連續6年位居全國第一,全省八大主要工業行業規模總量均居全國前列,萬億級行業達到六個,規模工業企業、中小企業數均居全國首位。
江蘇系統部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華日報》的報道稱,4月上旬的江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會議就堅決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項重點任務作出系統部署。
“去”是為了給有效供給騰出空間,要主動去、堅決去、去到位。
去產能,一定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好市場出清的作用。要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堅決杜絕新增過剩產能,穩妥處置“僵尸企業”,盡可能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繼續淘汰落后產能,把職工分流安置擺在重中之重。
去庫存,要針對房地產市場區域性的特點,分城施策推進。要有效釋放農業轉移人口的城鎮購房需求,積極探索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鼓勵支持合理住房消費,強化房地產市場引導。
去杠桿,要針對政府和企業杠桿的不同特點,分類審慎操作。要著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著力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著力防控金融債務風險,著力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降”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要動真格、下真功、見實效。要以降本增效為目標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以落實國家財稅政策為抓手降低企業稅負成本,以簡政放權為關鍵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補”是為了拉長供給體系中的短板,要“補”在薄弱處、關鍵處、緊要處。要聚焦影響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的突出瓶頸、影響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重點問題、影響市場主體活力釋放的關鍵環節,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脫貧攻堅短板、民生保障短板、農業短板、人才供給短板。
會議還專門對全省各級各類開發區提出要求: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當好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主陣地、穩定經濟增長的“壓艙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示范區。
一直以來,開發區是江蘇開放型經濟的主戰場。至去年底,該省有國家級開發區44家、省級開發區87家。去年,江蘇開發區實現進出口4395億美元,其中出口2671億美元,分別占全省總量的80.6%和78.9%;到賬外資193億美元,占全省的79.5%。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