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城市觀察|鹿特丹:潛力無限的屋頂空間
此前,全球城市觀察介紹了鹿特丹的城市創新案例,為何鹿特丹走在探索可持續城市設計的前沿呢?有四個重要原因:鹿特丹向來都是善于瞻望未來的港口;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廣闊的開敞空間;以及愿意支持創新(甚至奇奇怪怪)解決方案的政府。本文將繼續介紹鹿特丹潛力無限的屋頂空間。
屋頂空間,有界無邊
荷蘭鹿特丹市一家醫院的8樓屋頂,病人們可以在一個長滿水果的小果園中療愈休憩。這個屋頂果園共3200平方米,起伏的小山丘上種植了38棵堅果、蘋果和柑橘樹。順著小路走到有長椅的避風區域,可欣賞鹿特丹的美景。即便行動不便的患者,也可以被帶上屋頂。
除了作為療愈空間,醫院的屋頂也可供暴雨期間收集雨水,還可在炎熱的夏天發揮降溫功能。相鄰的藝術博物館則有一片屋頂森林,種植著樺樹。附近還有一座約1200米長的建筑,在屋頂修建了公園,其中種植有菜園,有野餐的人,還有悠閑啃草的羊。鹿特丹還開展了若干試點項目,以測試小型住宅建筑屋頂開發利用的潛力。

鹿特丹醫院的屋頂果園(https://rotterdamsedakendagen.nl/en/erasmusmc/)

鹿特丹1200米長的建筑上的屋頂公園(https://rotterdamsedakendagen.nl/dakpark/)
按照MVRDV建筑事務所團隊的計算,如果鹿特丹10%的屋頂用于建造住房,可以提供1.5萬套舒適的小房。與后院奶奶公寓一樣,屋頂小房也可為城市增加可負擔住房。屋頂還可用于擴展現有公寓的空間,或為公寓樓增加新的聯合辦公空間。
在屋頂增加綠地有助于抵消城市熱島效應。屋頂花園還可以支持生物多樣性,減少空氣污染,并在大暴雨中吸收雨水,發揮海綿作用。無論是為居民提供遠離喧囂的綠洲,還是為人們提供種瓜采果的農場,抑或任由廢棄建筑成為被大自然之力覆蓋的“綠色紀念碑”,城市屋頂的利用,有界無邊。
關于屋頂其他用途的設想,有的非常簡單,例如用于戶外瑜伽,當成遛狗公園或作為社區工作室;有的天馬行空,比如引入以屋頂為起點的環繞摩天大樓的過山車。設計師們還建議,將屋頂用作自行車停放處、步行者的捷徑或潛在的無人機送貨站。此外,屋頂也可以鋪設太陽能電池板,這在世界各地很多城市已普遍應用。
當然,屋頂空間利用也存在挑戰。如果要在屋頂增加負荷,大多數建筑物都需要進行改造,有必要出臺新的建筑規范以及屋頂結構規范。
走在城市設計的創新前沿
Helly Scholten做飯時,如果需要西紅柿、南瓜或洋蔥,她就會上樓摘——她家的房頂是一個40平方米的溫室菜園,而她家的房子被包裹在溫室之中。
這座房子坐落在歐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港的邊緣,是“概念屋村”(Concept House Village)實驗的一部分,旨在推動可持續設計。
這個村子位于空無一人的田野中間,其他房屋也都在開展實驗,比如從尿液中收集磷酸鹽的發電廁所,能在一天內建成的可再生材料房屋等。志愿者家庭在此地生活,他們承諾要在此生活三年時間。
在概念屋村旁邊的一塊土地上,另一個項目正在展開。這個項目正在開發170套住宅,借助太陽能電池板、LED燈、地下熱泵等技術,達成發電量自給自足。根據法律,荷蘭的所有新房都必須在2020年實現碳中和。

墨爾本Helly Scholten的家。圖片來自:https://www.fastcompany.com/3060998/experimental-city-how-rotterdam-became-the-world-leader-in-sustainable-urb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