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沙山河智能:從發明一臺設備到成為全球工程機械制造50強

山河智能的起重與高空機械設備 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攝
9月16日上午,長沙經開區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中挖裝配車間的生產線上,工作人員在自動化設備中穿梭忙碌。巨大的吊扇,將悶熱的空氣及時排出,使廠房清爽舒適。75歲的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清華精神矍鑠地接待著來訪者。
山河智能1999年由何清華從發明一臺液壓靜力壓樁機起步,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國際化企業集團,是國內地下工程裝備龍頭企業之一,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全球支線飛機租賃企業3強。

山河智能的大型挖掘機
“沒想到”
因為一城坐擁四家“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企業,長沙被稱為“工程機械之都”。在長沙,四大工程機械領頭羊的排名是: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能。
與其他幾家相比,山河智能的特別之處是,他的創始人、首席專家何清華是一名大學教授,53歲開始創業。
時光追溯至1999年,在中南大學當教授的何清華,以自己的原創性極強的發明專利——液壓靜力壓樁機起步,借款50萬元,在長沙岳麓區觀沙嶺租了一個廠房,開始自主創業。
現在,山河智能生產的第一臺靜壓樁機設備累計施工100萬延米,系列靜壓樁機累計銷售6000余臺,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70%,穩居全球第一。
何清華憑借“先導式創新”,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所謂“先導式創新”,何清華的解釋是:當市場上對某個產品還不太認知時,山河智能就開始進行研發。而不是等到市場都比較看好了,制造商才一窩蜂跟進,甚至是仿制。
2001年,在國產挖掘機幾乎全軍覆沒的惡劣環境下,山河智能開始研究小挖。同年,山河的多功能液壓挖掘機獲6th BICE造型與外觀質量評比一等獎。2003年,國產首臺一體化潛孔鉆機在山河智能下線,填補國內空白。2004年,第一臺自主研發的旋挖鉆機SWDM20出廠,奠定了山河智能國內旋挖鉆機霸者的地位,同年山河智能取得自營進出口權。
旋挖鉆機隨后成為山河智能的“王牌”產品之一。
2009年,山河智能推出全球首臺智能化挖掘機和國內第一臺工程化混合動力挖掘機。2017年,該公司發布全球最大步履式旋挖鉆機SWDM600W。
2007年起,山河智能致力于高品質差異化起重機產品的研發與制造,在起重機領域沉淀何積累十多年,成為國內最早推出伸縮臂履帶起重機的廠家。
而早在2002年,人們尚不知輕型運動飛機為何物,山河智能只身挺進通用航空領域,成為國內首家通過中國民航輕型飛機適航認證的民營企業,并成功造出首款國產輕型運動類飛機“阿若拉”。

山河智能的中挖裝配車間
“興企強國”
1999年,何清華和團隊開始租賃廠房搞建設,當時他在墻上刷下8個大字,“修身置業,興企強國”。隨后,企業一直踐行“修身、治業、懷天下”的價值觀。
“這不是趕時髦,不是炒作,我們真是這么辦的。裝備制造,立國之本。”何清華說,“現在我國面臨的‘卡脖子’問題,我是實實在在感受到,國家強盛,企業強大是最重要的。”
“我們的通用航空是2002年開始做的,二十年過去,企業才有些盈利。這么多年來我們專注工程機械制造產業。我們是一步步做過了來,并未想一口吃成個胖子。”何清華說,卡脖子的問題不是“運動式、砸錢”能解決的,而是要精耕細作、埋頭苦干,通過制造體系建設,每天做一點點,最后形成“高大上”的產品。
如今,雖然已是古稀之年,何清華仍然親自畫設計圖紙,和研發人員一起探討,帶領企業技術團隊研發專利、不斷推進創新。
何清華提到,去年疫情期間,有年輕同事五天五夜沒挨床拼命工作,還有員工堅持10年待在西藏進行高寒地區的產品試驗。

75歲的何清華在車間
一年之后
9月16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看到,隨著上車、底架、合車等多條板鏈式流水線,一臺臺挖掘機被快速組裝完成。工作人員介紹,與去年相比,這個車間現在更智慧了。因為車間增加了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這個“中樞神經”系統,訂單快速精準地分解到每個工位。工人完成操作后,在操作臺上按下“報工”按鈕。當所有綠燈閃爍時,半成品便會自動傳送至下一個工位。由此,中挖的“生產節拍”由以前的每臺70分鐘壓縮到每臺30分鐘左右。
這一年來,公司擁有3310個庫存位的智能倉儲貨架,讓以前的“人找物料”變為“物料找人”,各種裝配件快速而精確地到達生產線上各個點位。這些變化,讓挖掘機裝配車間在人員、設備沒有增加的前提下,月產能提升50%。
此外,今年山河智能自主研制的全球第一挖深加長臂挖掘機、全球首臺套油氣管道裝備等多款創新型產品,成功打入國際高端市場。
“現在大家看到的挖機,完全是世界一流。德國的工程機械很有名,但他們的挖掘機在下滑,有家德國企業,現在我們幫他貼牌生產的產品,他們才開始賺錢。”何清華說,“不同產品不同生產模式。工程機械產品是小批量生產的,和汽車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完全不同。所以,基于不同的設計理念,要達到高品質更難,而山河積淀了非常豐富的經驗。”
“總書記來了后,山河智能獲得了更快速增長。你看,前面這一片去年還是一片小山,現在已經成了廠房了。”何清華指著屋外的山河工業城三期項目說。這里將布局高端負極材料、超大型挖掘機、應急救援裝備三大領域,是山河智能未來發展的新“引擎”。
早在2009年,山河智能就成立了“國家工程機械動員中心”,2020年,湖南省應急管理廳批準山河智能成立應急救援隊。今年7月,河南突發水災,山河智能自主研發的阿若拉SA60L輕型飛機就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從安陽永和機場起飛,在空中巡查發現決堤點,搶在決堤之前堵住了口子。山河智能由此提出,要成為應急救援裝備領域的世界知名國內第一。
何清華介紹,今年上半年,山河智能的營收、專利申請數量分別同比增長57.24%、214%;工程機械海外市場增長翻番。
“兩年兩百億,五年再翻番,全球20強”,這是山河智能立下的“十四五”發展目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