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心算女神”陳冉冉:退賽回歸生活,怕一舉一動被聚光燈放大
復出,一戰成名,再翩然離開。“心算女神”陳冉冉在“最強大腦”上的驚艷一擊,給人留下諸多遐想。
她的過往被網友再次翻出驚嘆回味:7歲學習珠心算、小學五年級時被特招進部隊、斬獲國內外各類心算比賽冠軍……
“其實我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近日,陳冉冉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吐露心聲,因為擔負著“國家榮譽”的壓力,決定參加節目后給自己的壓力特別大,害怕輸掉比賽后,會遭受很多負面的評價,“尤其是中日國際賽,從頭到尾臉都是緊繃的。”
退出腦王爭霸賽也并非是害怕或耍酷。陳冉冉說,角逐腦王并非初衷,“從準備晉級賽開始的半年間,我過得挺辛苦的,是時候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去了。”

小學五年級特招進入軍隊,遠離家鄉專攻心算
陳冉冉非凡的心算能力,早在9年前就通過電視展現無遺。
2007年11月2日,陳冉冉參加由央視《正大綜藝》舉辦的“吉尼斯中國之夜”活動,1分鐘算對8題,打破了世界吉尼斯1分鐘算對5題加減心算紀錄。
在此次《最強大腦》中日對抗賽中,陳冉冉的飛速運算與沉著冷靜再次讓觀眾驚嘆。
比賽中,她完勝日本心算界神童、年齡最小的心算十段高手辻洼凜音,并經過加時賽,與在日本心算界所向披靡的“心算大帝”土屋宏明打成平局,攜手晉級最后的腦王爭霸賽。
時隔多年復出,重入心算界,陳冉冉幾經考慮才做下這一決定。除了被節目組三顧茅廬的邀請打動,也有對去年《最強大腦》中國隊慘敗于日本隊的不甘。
“心算一直是我們國家的強項,但是去年跟心算神童辻洼凜音相比顯得有些弱,當節目組找到我時,我也問過為何不請現在正在巔峰期的部隊現役隊員,但節目組告知他們上節目受到一些限制。節目組通過對我測試成績、退役狀態等各方面的綜合考量,覺得可能我是最合適的人選。”
另一方面,陳冉冉表示,這也是對自己心算生涯的紀念。“練習了這么多年的心算,之前的比賽都是小范圍的,展示的舞臺較小,而這次是一檔收視率很高的電視節目,借助特有的節目形式和道具,感覺可以很好地展示我的心算能力。將來哪天拿出來再看看,一定會回憶起我與心算的種種,可以說是一種珍貴的紀念吧。”
在腦王盛典開賽前夕,一戰成名的陳冉冉選擇了退賽。面對網友的眾多揣測,她作出了回應:“角逐腦王不是我的初衷,從準備晉級賽開始的半年間,我過得挺辛苦的,是時候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去了。”

談退役:沒必要無休止地做下去
陳冉冉消失于公眾眼前,但她的天賦與過去,卻成了網友口口相傳的傳奇。
其實,心算對于陳冉冉來說,像是從小練就的本能。“天賦可能有一點吧,但沒有覺得太多”。
小學五年級時,通過軍隊特招,慈溪人陳冉冉離開家鄉,進入了遠在武漢的部隊專攻心算,“父母考慮到女孩子去了部隊之后,將來可以做軍官,是一條很穩定的路。”
從那時起,陳冉冉白天和正常的學生一樣上小學中學,晚上再回部隊進行心算訓練,為了參加比賽,她不得不放棄假期,最長的一次是三年沒回過家。
“常年和十個阿拉伯數字打交道,每天訓練的內容重復、固定,確實有時會厭煩。”每天進行大量的數字運算,陳冉冉告訴澎湃新聞,臨近中考時,想要放棄的念頭不斷在腦海中涌現。
為了心算訓練,她不得不放棄本可以上的武漢最好高中。“中考成績可以上最好的學校。但因為學校離軍校較遠,必須要住宿,影響心算訓練,所以只能上離軍校比較近的走讀學校。”
在高考過后,陳冉冉退出了心算界,選擇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法律,開始人生的新階段。對于這個決定,陳冉冉解釋道,自己不想在一條路上走到黑。“覺得我的人生有很多種可能,不想把我自己限制在心算這一個方向。而且在這個領域,我能拿的獎都拿過了,已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沒必要一直無休無止地做下去。”

小學五年級進入部隊長期訓練
澎湃新聞:據我們了解,你小學的時候在父母的動員下參加的心算興趣小組,當時父母是出于什么考慮做了這個決定?
陳冉冉:大概7歲時,爸媽把我送到了我們小學的珠心算興趣小組。在慈溪,珠心算興趣小組在小學里特別普遍,學了珠心算之后,小學數學的計算題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澎湃新聞:那后來五年級進部隊是一個怎樣的經歷?自己和父母是怎么想的?
陳冉冉:五年級時軍隊來我們學校特招,我通過了測試,就進了部隊。父母考慮到,部隊是包分配工作的,去了部隊之后,將來可以成為軍官,類似于公務員,是一條很穩定的路,對女孩子來講挺好的。
我那時還小,對自己的將來沒有很大的主見,聽我爸媽說以后可以當個軍官,覺得也挺酷的,但其實當時對部隊、軍官都沒有特別清晰的概念。小學時對將來學習成績是不是夠好、是否能考上更好的大學、能否找到更好的工作,都沒有確定的答案。
“心算和數學算是兩個東西”
澎湃新聞:從小有沒有發現自己在心算或者數學方面的天賦?
陳冉冉:在興趣小組時,在同級的學珠心算的小朋友當中算是成績最好的。另外,我小時候在浙江省內比賽成績較好,受到了部隊的關注,所以他們才會過來測試我。到了部隊之后,大家的訓練量也都差不多,但是我成績也還挺靠前的,所以可能有一點點天賦吧。
數學和心算是兩個東西,數學包括更多,比如代數幾何什么的,心算僅僅是計算。我自己的數學也不是特別拔尖,大概高考120、130分的樣子(理科),學心算的人中也有數學不好的。
相對而言,心算對英語幫助更大,心算的過程是將算盤珠子印在腦海里計算的過程,而我背單詞也是把字母印在腦海里面去記憶。
澎湃新聞:你是慈溪人,但是在武漢接受教育。長期和父母兩地分居,有沒有覺得很想家?
陳冉冉:我從小學五年級到高三一直在武漢生活,但是我是浙江慈溪人。在部隊過的是集體生活,父母也不能跟著過去,所以和父母其實一直是分開的。
一開始沒什么感覺,因為還小,覺得在部隊有同伴一起生活好像也還好。但是后來慢慢意識到了這種分別意味著什么,尤其是很長一段時間才回一趟家之后再回部隊,就特別特別想家。
這種生活帶來的好處是會比較獨立,但和父母的關系不是那么親密吧,這也是一把雙刃劍。
澎湃新聞:在心算隊過集體生活,每天除了心算隊訓練,白天還要上課,有很累嗎?
陳冉冉:確實在部隊特別辛苦。白天要和正常的學生一樣上小學中學。晚上進行心算訓練。
因為訓練的關系,心算隊隊員在高中階段不能上晚自習。在武漢,晚自習不僅僅是自習,老師會講課、講卷子,不上晚自習對成績會有很大影響。我不知道犧牲學習成績換來訓練成績到底值不值得,所以中考前有想過放棄。
后來有跟部隊領導溝通,決定還是留在部隊繼續訓練心算,最終我上了附近的一家還不錯的學校,晚上八點半上完晚自習后回去訓練,主要依靠下課、午休等休息時間抓緊做作業,盡量不讓學習成績下降。
澎湃新聞:心算是不是一個很枯燥的東西?
陳冉冉:我覺得常年和十個阿拉伯數字打交道,每天訓練的內容重復、固定,確實有時會厭煩,只能通過自己調整心態讓,枯燥的東西變得沒那么枯燥。我把心算當做學習之余的“換腦”,在訓練時盡量集中注意力不想別的東西。
“心算對形象記憶似乎有幫助”
澎湃新聞:也會有人質疑心算有什么用,你怎么看?
陳冉冉:我自己也想過這個問題。因為現在電腦等高科技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人力,我們的用武之地大大減少。
就像中國功夫,無法抵擋西方的堅船利炮,但它還是有強身健體等意義,心算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對人的智力有所開發。具體可以帶來哪些方面的益處,可能要靠科學來驗證。
我自己能感覺出來的最大影響,應該是意志品質。感覺自己能夠靜下心來、集中精力做一些事情,性格比較堅韌也比較能吃苦。心理素質也還不錯,雖然可能內心其實很緊張很害怕,但還是能比較冷靜鎮定地完成一些重要的事。
另外,心算對形象記憶似乎也有幫助。其它的話,就是學習心算的這些經歷講起來,可能會讓別人覺得我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吧。
澎湃新聞:從部隊退役后,你考入了中國政法大學,現在做律師,為何會選擇這個行業?
陳冉冉:我當時學的是理科,但我的興趣點還是在社會科學方面,我不想總是在實驗室做實驗,想更好地接觸社會。我覺得法律是整個社會科學里面最實用的并且貼近實際生活的,通過學習法律邏輯也會比較清晰縝密。此外,通過各種不同的法律可以更好地了解社會的運行,有一個對社會的宏觀把握。另外就是以前看一些律政劇,覺得當律師挺酷的,很有精英范兒。
害怕在場上的一舉一動因聚光燈被無限放大
澎湃新聞:除了參加各種珠心算比賽,之前你也參加過央視《正大綜藝》舉辦的“吉尼斯中國之夜”活動,包括這次的《最強大腦》,三者的區別在哪里?
陳冉冉:心算比賽就是像做卷子,外在的干擾比較小,比賽成績與練習成績不會有太大區別,壓力也不會特別大。
參加央視的《正大綜藝》時剛退役不久,能力基本還是保持在那里,另外當時年少,初生牛犢不怕虎,上節目一點都不怕,也沒有做任何形象上的修飾,現在覺得天哪那個時候好傻。
《最強大腦》壓力最大,受眾比較廣,實際上已不僅僅是一個節目,而是帶有某種國家榮譽的意味,尤其是在去年中國隊失利的背景下,這也是我最初猶豫的原因,我覺得壓力好大。
其實我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我怕我在場上的一舉一動因為聚光燈被無限放大,我怕因為我很久沒訓練技藝生疏輸掉比賽之后,會遭受很多負面的評價,我怕我原本平靜的生活從此變得不平靜。
決定參加節目后,我就想盡量表現好一些,因此給自己的壓力也特別大,尤其是中日國際賽,從頭到尾臉都是緊繃的。
澎湃新聞:有沒有一些備戰上的調整?
陳冉冉:因為比賽的形式、題型都不一樣,備戰方式自然也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就是進行針對性訓練。比如我在中日國際賽的時候沒有驗算,這也是策略調整。面對強大對手的壓力,我沒有時間驗算,所以只能通過針對性訓練提高一次性答對的正確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