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館開館,8卷300萬字校史同時出版

交通大學創始人盛宣懷家族的家譜、1926年交大校慶紀錄片、“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院士捐贈給母校的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模型、20世紀30年代的巨幅交大師生合影……
4月5日,經過全新改造、面積500平方米的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校史博物館正式開館,它是120年前的南洋公學主體建筑之一,開館后,將成為展示上海交大校史、校情的文化窗口。博物館首次展出交通大學歷史上,也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獻實物,多件“鎮館之寶”也由此揭開了神秘面紗。
90年前校慶紀錄片受關注


另外,交通大學創始人盛宣懷家族的家譜(1943年)也首次亮相。該譜由盛楓女士捐贈,系交通大學創始人盛宣懷家族族譜——常州《龍溪盛氏宗譜》,共32卷,16冊,1943年敦睦堂木活字本,由盛氏第十五世孫盛文頤總修,十五世孫盛渤頤、十六世孫盛毓琳、盛燾等協修。目前存世稀少,僅有上海圖書館、常州市圖書館有藏。該譜除實錄盛氏家族世系資料外,還收錄盛宣懷及其祖父輩所撰序言、行述、碑記等文獻甚多,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展出中國首批自編教科書

中國近代最早的一批教科書(1901-1903年)也驚艷亮相。南洋公學師范院設立后,師范生們嘗試自編了符合國情、適用本校教學所需的教科書、教師參考書,共計30余種,尤以《蒙學課本》、《本國初等地理教科書》、《學校唱歌集》等我國第一批自編教科書最具影響,開啟了我國近代自編教科書的歷史進程。此次展出的是校史研究人員多方搜集到的各類教科書原本三種:師范院學生朱樹人編纂的我國近代第一本教科書《蒙學課本》(1898年初版,1901年新訂);1902年師范院學生張相文所編我國第一本《初等地理教科書》,是我國近代最早編纂的地理教科書;1902年譯書院譯印英國莫爾顯著、師范院學生朱樹人翻譯的《格致讀本》。

4月5日,記錄學校百余年厚重歷史的巨著《上海交通大學史》正式出版。該史歷時十余年編撰、全書共分8卷、300萬字、照片1000余幀,真實完整地記錄、展示了學校從1896年建校以來從艱苦跋涉到奮力崛起的辦學歷程和發展軌跡,是上海交通大學發展歷程的“鑒真實錄”,也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真實縮影,在中國高校校史研究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