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據帝扒天氣|不是所有清明時節都能雨紛紛
李磊田 信欣/中國天氣網
字號
馬上就要進入清明節氣,那句連小學生都會背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又來洗腦了。不過正遭受暴雨襲擊的南方小伙伴表示不服,今年豈止雨紛紛,明明是雨嘩嘩。這次就來扒一扒我國各地清明時節是否都能雨紛紛。
南方多數“雨紛紛” 偶爾“雨嘩嘩”清明,不僅僅是一個踏青掃墓的節日,它還是個節氣。從節氣上來說,一般清明節氣在4月5日-4月19日前后,正是4月中上旬。數據帝扒出了1961-2010年這50年里南方具有代表性的省會級城市在清明節氣期間的降雨數據。
在每一年的這15天里,我們把當天降雨量達到0.1毫米或以上的日子,作為一個雨日,來看看南方在清明節氣期間的雨日概率。

圖片來源:以下圖片均來自中國天氣網
可以發現,除了正處于干季的云南之外,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其以南地區在清明時節的雨日普遍過半。代表江南地區的長沙、南昌出現雨日的概率更是超過60%,清明時節經常是“淫雨霏霏,連日不開”的場景。代表華南地區的福州、廣州也不甘示弱,因為4月份往往是華南前汛期的開始,下雨天會逐漸多起來。看來清明時節多雨是南方的普遍特點。

在南方這個期間的雨天里,小雨和中雨又占了大多數,雨勢不強,很符合古詩中描述的“雨紛紛”之景。但是有些地方偶爾也會下大雨或暴雨,雨勢較強,像南昌、長沙、廣州等地大雨或暴雨占比達15%左右。
從暴雨日數統計來看,南昌大概2-3年在清明節氣期間會遇上一場暴雨,長沙、廣州大概是5年一遇,出現的頻率還是比較低的。

在這偶爾來一下的暴雨天中,最厲害的時候一天可以下到100毫米以上,也就是大暴雨量級,這樣的雨下起來絕對是“雨嘩嘩”了。
北方幾乎“雨歇歇” 有的還會“雪紛紛”
在北方,清明時節雨日的概率明顯比南方小,每個雨日的降雨量也相對少一些,看來在清明節氣期間我國北方出現“雨紛紛”的情況并不多,好多地方的概率不到20%。

所以,對于北方大部地區來說,幾乎是“清明時節雨歇歇”,這與北方在這個季節晴暖干燥的氣候狀況相吻合。
當然,對于黑龍江、內蒙古等地更加偏北的地區,還有可能在這個時節遇上四月飛雪,也就是“清明時節雪紛紛”了。
從古詩中尋找最符合“雨紛紛”的地方
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如果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就叫“潑火雨”,也就是“清明雨”。唐朝詩人杜牧寫下《清明》的時候,應該就是這樣的日子。
雖說唐朝的氣候數據不像現代這么好找,數據帝還是翻箱倒柜從一堆古籍和研究資料中挖了下寶。《中國歷朝氣候變化》一書顯示:隋唐年間,中國東部季風區呈現“四濕”夾“三干”的特點,四個濕潤期為公元590年~640年、710年~740年、810年~820年、880年~900年。

小杜(杜牧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生于803年,卒于852年,828年二月在洛陽中進士,走上仕途。可以說,他年輕時處于中國氣候相對濕潤的時期,數據帝推測他從小就有更多的機會體驗“清明時節雨紛紛”。不過,他做官以后中國的氣候總體變得干燥。
《清明》一詩,被解讀為他政治上受到排擠,公元842年外放以后而作。842至852年,他基本都是在湖北東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一帶度過,也就是江淮南部到江南北部地區。根據《中國歷朝氣候變化》一書,隋唐時期的江南地區在620年~840年整體上處于濕潤狀態。杜牧那時或許趕上了這個濕潤期的尾巴,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詩句。
不是所有清明時節都能用“雨紛紛”形容
扒了半天其實是想告訴你,“清明時節雨紛紛”在南方還蠻準的,尤其是湖北、安徽、湖南等地,偶爾還會碰上“雨嘩嘩”。至于北方,基本上是“清明時節雨歇歇”,天干物燥還需要特別防范火災。
(本文經中國天氣網授權轉載,原文鏈接為:http://www.weather.com.cn/zt/tqzt/2495550.shtml)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