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恒生電子總裁劉曙峰:HOMS系統5.3億罰款并未定論

歷經一年的紛紛擾擾,恒生電子(600570)決定回歸“初心”,只干那些技術型公司該干的事兒。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恒生電子總裁劉曙峰將這一年的日子形容為“過山車般的經歷”。
“作為一家技術型的公司,HOMS系統令我們名氣大增,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這一年來我們反思了很多,得到的一個教訓是,即便是一家技術型公司,但在我們建立每一個系統后,是誰在用、怎么用、造成什么樣的社會影響,這些都必須了解,也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劉曙峰說。
恒生電子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26億元,同比增長 56.52%;凈利潤4.54億元,同比增長25.86%。
從數字來看,恒生電子仍是一家“賺錢”的公司,但面對此前證監會開下的5.3億巨額罰單,恒生電子又將何去何從?
“5.3億元罰款仍在和監管積極溝通中”
在劉曙峰看來,過去一年中恒生電子已經承受了太多的社會關注,直接原因就是社會對HOMS系統的爭論。事實上,恒生電子一直是業內的“隱形巨頭”。
作為國內最早專注于金融技術服務領域的企業之一,恒生電子市場份額常年保持在90%以上,但由于刻意“低調”,普通投資者很難接觸到這家公司的實際業務。
2014年,恒生電子迎來一次“蛻變”,公司收到來自螞蟻金服的注資,自此成為馬云旗下互聯網金額板塊中機構業務的重要一環,其名首度在市場中廣為流傳。
2015年上半年,恒生電子伴隨牛市“一炮而紅”,旗下一款名為HOMS的交易系統因可進行證券賬戶的多賬戶和子賬戶同步管理而在配資領域被廣泛使用,但隨之而來高杠桿民間資本的涌入也極大吹高了市場泡沫。在股市從5100點高位出現螺旋式下跌后,監管部門開始徹查暴跌“元兇”。
2015年7月,證監會發布《關于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對證券賬戶進行實名制規范,HOMS系統和場外配資被認定為股市暴跌的“罪魁禍首”之一。
8月,恒生電子旗下子公司恒生網絡因“涉嫌違反證券、期貨法律法規”,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被立案調查。
緊隨其后,證監會認定恒生網絡涉嫌違法經營,擬沒收該公司違法所得13285.24萬元,并處以39855.72萬元罰款。
總計超過5.3億元的罰款,對年利潤4.54億元的恒生電子而言不是一筆小數目。對此,劉曙峰對記者多次強調,監管的最終處罰決定并沒有下達,因此該數字也非最終結論。
同時他向記者透露,目前還在和監管部門溝通中,“公司已經向相關部門提起了申訴,且正在積極溝通中,因此整個事件還未有最終定論?!?/p>
“HOMS系統已經退役”
“作為一家技術型的公司,我們不太習慣這種關注。但我們也認識到這種技術作用越來越顯性化,所以我們更需要搞清楚,什么是我們能做的,什么是我們不能做的?!睂OMS事件的處理,劉曙峰反思道。
在他看來,HOMS事件是個教訓,更是件好事,因為它讓恒生電子明白,金融機構的核心仍在對風控的把握,技術中性論并不能成為造成風險的理由。
“我們看到技術承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作為一家技術公司,我們可能不僅僅需要關注技術的本身,還需要關注這些技術是被怎么應用的。換句話說,我們需要關注我們服務的客戶它的業務是不是合規的,它的業務風險在哪里?!?/p>
值得一提的是,若僅從業務比重分析,剔除罰款直接影響,HOMS系統僅占恒生電子的業務比重很小一部分。
據劉曙峰介紹,目前恒生電子的收入主要分為四大類:
第一大類是資本市場業務,基本上涵蓋了券商、公募基金、保險資管、信托、期貨公司這條產品線,這部分在2015年貢獻了13.17億元的收入水平;
第二大類是除去資本市場之外的銀行業務,去年銀行業務的收入約為3.41億元,占整個公司15%左右的比重;
第三類是互聯網金融領域,該部分收入達到4.44億,這其中就包括來恒生網絡、恒生聚源、恒生云融等子公司業務。
最后是非金融部分,例如一些科技類的業務,這部分數額約為1.16億元,只占5%。
不過,恒生電子如何處理這筆5.3億的巨額壞賬一直為市場所關注,也將深刻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
對此劉曙峰表示,監管事件發生后,恒生網絡業務一直處于停擺之中,“HOMS已經退役了,目前處于等待進一步通知的狀態?!?。
而此前市場曾有傳言,恒生電子可能會選擇“丟卒保車”應對罰款,即對子公司恒生網絡執行破產清算,以此消減對母公司上市公司的影響。
劉曙峰對此回應稱,恒生網絡現在盡最大努力保持經營,當前公司業務已經收縮至很小,“我們繼續保持恒生網絡的正常經營,然后等待情況明朗化我們才能做進一步的應對策略?!?nbsp;
5.3億罰款的“減法”
不過據記者觀察,恒生電子仍嘗試通過財務數據向監管做出最大程度的“申辯”,以期將公司損失降到最低。
分析恒生電子2015年度財報可看出,恒生網絡截至2015年年末凈資產433萬元,當年的凈利潤為-1.68億元,公司實際上已處于“資不抵債”的邊緣;不過對比公司此前公告內容,恒生網絡上半年凈利潤僅為-1514萬元,相較年底的-1.68億元這一數字相差10余倍,也就是說剔除巨額罰款,公司本有可能實現營收平衡、甚至盈利。
同時該報告指出,恒生網絡已結合現實情況,以2015年12月31日賬面凈資產為限,累計確認預計負債5789.09萬元;受上述事件影響,期末應收賬款中1.12億元已全額計提壞賬準備。
“公司在年報中已經明確全額計提壞賬1.12億元,并將該筆費用計入資產減值損失賬目,基本就是認定應收賬款回不來了。”上市公司審計資深人士沈先生向記者分析。
他表示,監管罰款根據公司的實際違法所得再加上三倍定額執行,而恒生網絡對此進行了計提,說明公司認定通過HOMS系統的實際收益存在缺口,違法收入理論上不及監管罰款中提到的1.33億元。
換句話說,公司真正通過HOMS系統獲得實際收繳上并不像監管所言的1.33億那么多,而最終相關判決下達后,如果監管認定違法所得數額少于原先的預計,那對公司的負面影響將進一步下降。
“躺著把錢賺了”
在談及恒生電子未來時,劉曙峰明確表示,恒生電子是一家技術公司,業務主體是為機構提供金融技術服務,而非金融創新。
“我們的任務是推動金融創新,以我們技術的手段去推動金融創新。但金融業務創新本身不是我們做的事,是我們來協助各種各樣傳統的創新金融來做的事情。”劉曙峰這樣理解。
相比外界對其前途的“堪憂”,劉曙峰反而覺得,市場風格轉變隱含著變革的意味,對恒生電子而言是再好不過的發展機遇。
在他看來,如今的中國投資市場已經呈現出從一個散戶市場向機構市場轉型的端倪,尤其是近期諸多市場風險的暴露,顯示出個人投資者在應對市場風險時的無力。
“尤其是這次投資市場風險的暴露,我相信風險的暴露不管以何種形式,包括剛兌(剛性兌付)的打破還是股市的暴漲暴跌,這些都表明了,這是一種金融領域的‘新常態’,是一個從趨勢性機會向結構性機會轉變的過程?!?/p>
他用如今大行其道、被譽為金融市場下一個藍海的PB(Prime Brokerage 主經紀商)業務作例子,他指出,機構市場正在不經意間飛速發展,專為機構服務的恒生電子能夠“躺著把錢賺了”。
根據恒生電子的數據統計,如今市場資管機構總規模大約40萬億,其中券商資管14萬億,公募約8萬多億,基金子公司大約7萬多億,保險剛剛超過10萬億,信托為12萬億;再加之社保、銀行,這部分資金的數量已經遠超個人投資者。
“這一塊,恒生電子占到市場份額95%以上,可以說是‘舍我其誰’?!眲⑹锓逭f。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