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海策|中國在南海的軍事表現:如何既不能太弱又不能太強?
《爭鳴|在南海提升對美對抗等級,真的符合中國利益?》一文(澎湃新聞2月24日發表,以下簡稱“南海戰略1”)從中美兩國的戰略目標出發,指出為什么在南海問題上,中國不應在美國不斷增強戰略威懾時,被動地在南海提升對美對抗等級,解釋了為什么這么做不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反而有助于美國戰略目標的實現。
“南海戰略1”指出,“要實現中國的戰略目標,難度在于:中國在該區域的軍事表現必須恰到好處,既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強。如果太弱,連我們的主權利益都不能維護,不僅會被南海各國視為外強中干,也無法向國內民眾交代。如果太強,就會陷入區域各國合縱抗橫的境地,與中國的戰略目標背道而馳?!保ㄒ娢暮蟆袄^續閱讀”)
那么,中國在南海的軍事表現:如何既“不能太弱”,又“不能太強”?這是本文“南海戰略2”闡述的問題。

不能太弱,有兩個基本標準。
第一,中國??哲姮F代化建設與相關技術支持,必須能在南海與美軍各個程度的軍事威懾展開有效的長期對峙,保證任何時候在該區域,中國都能行使充分的航行自由,并對已建設或將建設的島礁行使完整主權。
本質上,這是一種戰略對峙能力,不是軍事裝備能力,也不是軍事打擊能力。不能把滿足這種能力需要的軍隊現代化建設,簡單地認為是在軍事技術裝備上或軍事打擊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或超越美國在該區域的軍事布局。在短期和中期,中國不可能在上述兩個方面超越美國。戰略對峙能力和軍事裝備能力、軍事打擊能力之間,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
第二,中國的??哲姮F代化建設與相關技術支持,必須能在美軍未來撤出南海的假設條件下,對該區域國際秩序進行有效的維護。
本質上,這是一種國際秩序的建構與維護能力,不是軍事能力。和戰略對峙能力一樣,這需要一定程度的軍事裝備能力和軍事打擊能力,但不能以后兩者取代前者。同時,在適當時候,中國應明確在南海海域的安全規則,以各種方法獲得區域內多數國家的接受(明示或默示),并向該區域提供可以信賴的公共安全物品。中國需要制造已成為區域秩序建設者和維護者的既成事實,不能僅以南海主權爭議方或受害者(友好忍讓者)這些缺乏戰略意義和實際效果的形象來界定、宣傳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國際地位。在美國未撤出南海的未來條件下,我們提供的安全規則和公共安全物品,不需要完全排除美國,也不妨礙和美國在區域秩序上構成互相競爭、合作并存的關系。

不能太強,也有兩個基本標準。
第一,應明確避免、公開拒絕在南海和美軍進行任何名義上或實質上的軍備競賽,包括根據美軍的戰略威懾程度來提升中國的對抗等級。
軍事威懾,無論其表現形式是什么,目的和效果只有兩個:(一)阻止對方做什么,但不能要求對方做什么;(二)影響第三國的心理和選擇。
所以,無論美軍在南海的軍事威懾行動怎么變,中國都要(而且只要)堅持在南海開展持續的、有節奏的、不可逆轉的安全行動,使得美國和區域內其他國家清楚地意識到一點:無論美國采取怎樣的威懾行為,無論其威懾程度如何升級,都不能阻止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和發展,就足以使美國的軍事威懾失去效力,并影響和左右區域內其他國家的心理和選擇。
第二,應明確區分東盟國家中的“麻煩制造者”與“愛好和平者”。根據對等原則,對這兩類國家采取不同的對待。
對“愛好和平者”,與我們有南海爭議的,應盡快協商、劃定爭議邊界,或達成共同開發的具體條款和可執行方案。同時,可由中國向其提供共同維護南海秩序所需的基本軍事援助,使其能與中國共同執行、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發展。注意,這樣的援助不應是昂貴的、過多的,而應以滿足基本需求為準,并能根據時局的變化靈活調整。同時,中國應對“愛好和平者”做出明確承諾,不要求他在中美大國之間選邊、站隊。
對“麻煩制造者”,我們必須保持靈活、堅決的軍事威懾。什么是靈活的軍事威懾?就是根據其與美國的互動,中國可以在外交、軍事、經濟等領域,自由調節威懾方式與程度。什么是堅決的軍事威懾?就是絕不能像東郭先生那樣,在國際社會中毫無原則、一廂情愿地實施“兼愛”。必須毫不手軟、清晰無誤地讓“麻煩制造者”能夠預知、預判并最終承擔制造麻煩的代價。這些代價不一定很大,但要有明確的、實質的結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