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設計椅子的建筑大師,柯布西耶、讓·普魯威與阿爾托
建筑師們是深諳造物之道的。建筑師可以完成各個維度下的設計,大到設計城市,設計摩天大樓、體育館、歌劇院這樣的大型構筑物;小到座椅杯盤和配件。在建筑師的眼里,人雖然是建筑空間中尺度很小的一部分,但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建筑師用他的靈感和技能去造出一把集設計大成又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這樣的椅子不同于其他慣常的工業產品,這樣的椅子有血有肉,也有靈魂。本文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正在展出的“設計烏托邦”出發,講述了柯布西耶、讓·普魯威和阿爾瓦?阿爾托著幾位建筑大師是如何設計椅子的。
上帝造人,建筑師造椅子。上帝用盡他所有的智慧和工藝去造出人這樣復雜又精妙的智慧物種,建筑師同樣用他的靈感和技能去造出一把集設計大成又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這樣的椅子不同于其他慣常的工業產品,這樣的椅子有血有肉,也有靈魂。
建筑師們是深諳造物之道的。建筑師可以完成各個維度下的設計,大到設計城市,設計摩天大樓、體育館、歌劇院這樣的大型構筑物;小到座椅杯盤和配件。在建筑師的眼里,人雖然是建筑空間中尺度很小的一部分,但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人是空間的主體,絕大部分建筑都是為人設計,為人服務的。那么建筑師來設計一把椅子是不是有點殺雞用牛刀,大材小用?其實不然。建筑空間的營造讓人可以在其中居游勞作。而椅子空間的營造,直接貼合人的身體和身體尺度范圍的活動。建筑師需要考量不同尺度下人的活動,大到住宅的布局小到一個馬桶怎么安放。如果把椅子也當做一個空間,一個有著精細結構和多種材質的微空間,那么椅子當仁不讓理應是建筑師最擅長的超小尺度空間設計主題。

“設計烏托邦”展廳現場
我不知道上帝是不是真的造了人,但確實有不少建筑師造了椅子。他們在建筑設計之外還做了很多其他好玩的事兒。那就讓我們看看幾位代表性的建筑大師,他們是怎么造椅子的。
一、LC巴黎三劍客:勒·柯布西耶,夏洛特·佩里安,皮埃爾·讓納雷

勒·柯布西耶
談論建筑師最繞不開的就是法國現代主義建筑先驅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不但他的建筑開啟了一個時代,他所設計的家具也成為家具設計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柯布西耶在雅典衛城的速寫,1911年
柯布西耶生于瑞士,從小對藝術感興趣。1907年先后到布達佩斯和巴黎學習建筑,在巴黎期間在以鋼筋混凝土建造聞名的建筑師維克多·拉盧處做學徒。后來由于柯布西耶患有癲癇癥,遭到拉盧的驅逐。于是他轉戰到德國孟德爾松事務所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時在那里工作的巴克敏斯特·富勒和密斯·凡·德·羅,他們互相之間都有影響,并在日后開創了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建筑思潮。功能主義強調建筑應該僅根據其用途和功能來設計,并將“反裝飾”推到極致。柯布西耶并不是完全反傳統,他多次到埃及、希臘和土耳其參訪古建筑群和伊斯蘭文化建筑,研究古典建筑的比例和幾何學,并將其用于現代建筑的設計。

純粹主義繪畫, 靜物, 柯布西耶,1920,繪畫中反復出現的吉他形體,似乎預示著LC4躺椅的誕生
柯布西耶于1917年定居巴黎,同時從事繪畫和室內設計。他與阿梅德·奧占芳(Amédée Ozenfant)創立“純粹主義”畫派,還合編了27本題為《新精神》的雜志。他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筆名為勒·柯布西耶,他在雜志第一期就寫到:“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它植根于一種新的精神,有明確目標的一種建設性和綜合性的新精神。”

《走向新建筑》 柯布西耶著 1923
后來柯布西耶把雜志中發表的關于建筑的文章整理匯集出版了《走向新建筑》單行本書。這本雄心壯志宣言式的著作激烈否定自十九世紀以來因循守舊的建筑觀念,批判復古主義的建筑風格,歌頌現代工業的成就,并大膽提出“我們的時代正在每天決定自己的樣式”。他大力稱頌工程師的工作方法,“工程師受經濟法則推動,受數學公式所指導,使我們與自然法則一致,達到了和諧。”他更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機器”,鼓吹以工業的方法大規模地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務是促進造價降低,減少房屋的組成構件。”對建筑設計強調“原始的形體是美的形體”,贊美簡單的幾何形體,去掉一切裝飾。

薩伏伊別墅 柯布西耶 1928

薩伏伊別墅內景 野城拍攝,彎曲的黑色鋼管與樓梯的護欄形體分離與LC系列椅的設計手法與之類似

薩伏伊別墅內景 野城拍攝,浴室中有一馬賽克貼面的混凝土躺椅,浴池的尺寸和躺椅的尺寸都非常經濟適用,沒有多余的裝飾,也沒有材料和空間的浪費。
1926年柯布西耶就住宅設計提出著名的“現代建筑五要素”(Cinq points de l'architecture moderne):
底層架空(les pilotis):主要層離開地面。獨特支柱使一樓挑空。
屋頂花園(le toit-terrasse):將花園移往視野最廣、濕度最少的屋頂。
自由平面(le plan libre):各層墻壁位置端看空間的需求來決定即可。
橫向長窗(la fenêtre-bandeau):大面積開窗,可得到良好的視野與采光。
自由立面(la fa?ade libre):由立面來看各樓層沒有明確劃分,樓層間互不影響。
按照五要素的要求設計的住宅由于采用框架結構,墻體不再承重,墻面被解放出來,開窗尺寸和開窗方式也發生巨大變化。柯布西耶充分發揮這些特點,在1930年代設計了一些與傳統建筑結構和樣式大相徑庭的住宅建筑。薩伏伊別墅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在建筑史上與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并列。柯布西耶的建筑設計充分發揮了框架結構的特點,由于墻體不再承重,可以設計大的橫向長窗。他的有些設計過于超前不被人們接受,許多設計被否決,但這些結構和設計形式日后被其他建筑師推廣應用,如逐層退后的公寓,懸索結構的展覽館等。他在建筑設計的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對現代建筑設計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柯布西耶與愛因斯坦

柯布西耶的人體模數圖
愛因斯坦說過,“比例的神奇之處在于它使不好的更難,使好的更容易。” 柯布西耶將“模數”作為當時的工業化生產系統紊亂無序的解決方法。基于數學上的黃金比例切割法和人體形體測量法,“模數”本身成為一個設計工具,根據符合傳統審美規范的理論以美的形式來劃分物體比例。縱觀現代建筑史,也只有柯布西耶能夠基于理性和數學語言,同時兼顧美學和形式創造出這一套關于經典比例的建筑設計理論。

1952年柯布西耶在南法設計搭建了一座獨居小木屋
1952年柯布西耶在南法設計搭建了一座獨居小木屋。這個3.66米x3.66米x2.26米的木盒子有著絕對理性的和諧比例,剔除任何多余的設置和空間,將物質欲望降到最低。晚年的柯布西耶常居這里寫作思考,這個建筑是對他提出的“居所”的本質問題的回應。所有的物件都是這個木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能夠在合適的比例下自得其所。

勒·柯布西耶,夏洛特·佩里安,皮埃爾·讓納雷
要說柯布西耶造椅子得從1927 年說起。有一天年僅 24 歲的夏洛特·佩里安 (Charlotte Perriand) 闖進了柯布西耶的工作室。這位年輕的女設計師想找一份工作,但很快就被拒絕。她得到的答復是“我們這里不繡靠墊。”她并沒有被這樣的遭遇挫敗,而是為一年一度的巴黎秋季沙龍的屋頂設計了一個由彎曲鋼、玻璃和鋁材建造的酒吧間。柯布西耶的堂兄兼合作者皮埃爾·讓納雷 (Pierre Jeanneret) 帶他去看了這個凸顯結構和新材料的反裝飾性設計。勒柯布西耶對佩里安的大膽設計印象深刻,他參觀了佩里安位于Rue Saint-Sulpice的公寓,并意識到這位屈指可數的女性學徒設計師已經在進行一些座椅家具的實驗。1928年柯布西耶、佩里安和讓納雷組成一個設計團隊,創立了家具設計史上舉足輕重的LC系列家具。

Pascaud博士的Surrepos
LC是柯布西耶名字的縮寫,在他們設計的十幾款家具中,最有名的當屬LC4,被譽為“放松的機器”(relaxingmachine)的柯布西耶躺椅。LC三劍客開始對適合人體模型位置的座椅進行人體工學的研究。這是 LC4 漫長冒險的開始,其中有一個半休息的姿勢來源于柯布西耶繪畫的一個女性形體。他們設想了好幾種模型,其中一種靈感來自于 Pascaud 博士的 Surrepos 椅子,一種具有平板和金屬結構的躺椅。

LC4躺椅的不同角度
LC4是一款別出心裁的可以調節任意傾角的舒適長椅,它可以模擬身體的自然曲線。設計靈感來源于原始的弓形不銹鋼的彎曲形。躺椅分為腳架和椅身上下兩部分組成,可以隨時調整坐臥的角度。人可以躺在上面看書或者睡覺,看書的時候可以調高頭部,看書累了,可以調平角度躺在上面小憩。這款LC4躺椅是當時優雅生活的象征,也是柯布西耶工作室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后來更被美國著名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定為最重要的收藏之列。

LC4滑動系統專利672,824的圖紙
奧地利鋼管家具工業的先驅Thonet激發了佩里安的彎管躺椅項目。但是這個設計的難點是椅子的底座。到底什么樣的底座系統可以讓用戶可以穩定地將自己保持在所需的位置?他們在在航空產品目錄中偶然發現了涂漆鋼板的弧形輪廓。于是椅子的底座采用了H 形鋼板框架,其上連接 4 個錐形支撐腿。橫梁結構讓弧形鋼管椅身可以穩固地放在任意角度。

夏洛特·佩里安在LC4躺椅上。她穿著時髦的短裙、短袖毛衣,佩戴著滾珠軸承制成的項鏈,躺在躺椅上為攝影師擺姿勢。
不得不說,LC4 躺椅的功勞主要歸功于佩里安。這位早期現代運動中頗有有影響力的家具設計師,在轉向藤莖和木工之前,她一直在玻璃、模壓鋁和鋼結構方面研發多年。“有一件事我從來沒有做過,那就是調情。”她晚年自我調侃,確實在當時很少有女性設計師從事設計工作,而且佩里安為柯布西耶的家具設計系列做出了重大貢獻。1929年LC三劍客在巴黎秋季沙龍90平方米的樣板間中展出了LC4和其他幾款家具,一炮走紅。這些家具既現代又優雅,既簡潔又前衛,還很有舒適性,這在當時無疑為工業設計界開啟了一個新模板。

LC2沙發,1928年
LC2還是很符合柯布西耶早年的建筑設計理念。1914年柯布西耶提出了多米諾結構住宅的概念,特別是“框架結構”(Frame Architecture)的思想:將墻跟結構分離,墻不再跟結構產生關系,形成了自由平面(Free Plan)的設計方法。柯布西耶認為透過“墻柱分離”才能產生自由化的建筑空間。這款1928年設計的被稱為“滿是墊子的盒子”的LC2椅正呼應了墻體與結構分離的建筑理念。
一反傳統沙發的設計構造,LC2將結構外露,靠墊與籠式框架完全分離。輕盈纖細的不銹鋼框架內,填充著方方正正的皮革軟包。造型穩重優雅,厚實的坐墊坐感極致舒適,真皮與金屬的搭配更具精致簡約的工業風。這款方形沙發放置在不同風格的空間中都能夠融入環境。LC4像是一個在立方體中為身體削減出的座位,用簡潔的設計、干凈的線條,在最小的空間內提供最大的舒適度。LC2是在宣誓哪怕地面空間再局促,設計也不應該妥協。

LC1椅 薩伏伊別墅現場 野城拍攝
然而,LC三劍客沒有大規模生產家具的經驗,LC系列無論多么輝煌,批量生產起來都特別昂貴。Thonet 和 Thonet FrèresParis 的總監 Bruno Weil 決定與3位建筑師就幾個椅子模型簽訂第一份生產合同。但1929 年的經濟危機并沒有鼓勵前衛家具的發展。LC4的第一批產品在 1930 年開始生產,市場蕭條,而且休閑椅永遠不會在商業上取得成功。

LC4椅 薩伏伊別墅現場 野城拍攝
佩里安于 1938 年與 Thonet停止合約,計劃嘗試使用木材來使這些昂貴的椅子恢復生機。她的目標是設計一系列更經濟便于生產的全木家具,并研發了基于LC4躺椅的木質和皮革新版本。1940年,在日本逗留期間,她設計了東京躺椅,這是著名的LC4的變體。

LC系列座椅與沙發
直到 1964 年,LC系列才找到了合適的家具制造商,最終吸引了不少喜歡現代主義設計的用戶。在佩里安的指導下,意大利家具品牌Cassina重新發行LC系列家具。從那時起,這個著名的躺椅以LC4的代號出現在倫巴第房屋的產品目錄中。這些家具也出現在米蘭公司“I Maestri”系列中,座椅和沙發的代號為 LC1 至 LC5 和 LC7 至 LC9;帶有飛機翼腿的桌子的代號為 LC6;LC10-P 和 LC11-P 用于其他標準桌子和 LC儲物柜。LC系列都帶有不可磨滅的簽名,包括基金會的標志和柯布西耶的簽名以及品控序列號。

東京躺椅
2014 年,Cassina 向佩里安致敬,在 Louis Vuitton 2014 IconsCollection 之際發布了1,000份限量版的LC4CP模型。獨立式床墊直接固定在支架上,蜿蜒的回旋結構有竹子、柚木和山毛櫸木多種材料可以選擇。
二、工業預制化生產的機械巨擘:讓·普魯威

讓·普魯威
讓·普魯威(Jean Prouvé)是一位法國設計史上傳奇式的人物,他更像一位制造者而勝于設計師。他從不只為形式而設計,而是專注于材料、連接和生產的本質。他將制造技術從工業轉移到建筑和產品設計之上,同時又不失美學品質。讓·普魯威出生在法國南錫,并在他父親 Victor Prouvé 的藝術學校“l'école de Nancy”的理想包圍下長大。這所學校的目的是讓藝術更容易被獲得,并建立藝術與工業之間的關系,并闡明藝術與社會意識之間的聯系。這激發了讓·普魯威成為工業技術與藝術設計之間的連接體。

讓·普魯威在自宅中
柯布西耶也非常肯定讓·普魯威這位自學成才的建筑師的貢獻。作為簡樸設計和功能主義的倡導者,讓·普魯威宣稱:“永遠不要設計任何無法制造的東西。”他沒有天馬行空的幻想理念,也沒有酷炫風格的設計造型,他致力于將工程概念應用到建筑和產品設計中。他關注材料本身,他的制造工藝總是恰到好處,讓建筑和家具能夠便于制造,并成功向大眾普及。
讓·普魯威早年在鐵匠 émile Robert 那里做學徒,后來又在 Szabo 的金屬作坊工作。這些經歷打下了他對金屬材料和工藝的深刻理解。1923 年,他在南希開設了他一系列工作室之中的第一間。最開始的業務是制造鍛鐵燈、枝形吊燈和扶手,慢慢的也開始涉足家具設計。

1930年讓·普魯威設計的“Grand Repos”躺椅
1930年讓·普魯威設計的“Grand Repos”躺椅即是利用球狀的軸承來支撐金屬板,座位下方連接兩個彈簧、彷佛背帶的扶手,可以隨意調整座位前躺或后仰。

D80休閑椅,1930年

D80休閑椅草圖

Cité扶手椅,1931年
1930年他幫助建立了現代藝術家聯盟(Union of Modern Artists),其宣言中寫道:“我們喜歡邏輯、平衡和純粹。”盡管讓·普魯威一直秉持著不與任何特定美學聯姻的姿態來塑造他的公眾形象,但他父親創立的學校“l'école de Nancy”無疑對他的作品產生強大的影響。他坦言:“我是在藝術家和學者的世界里長大的,這個世界滋養了我的思想。”而在他的實踐中,他沒有去塑造其他著名建筑師或者設計師的宏大理念和論調,“標準化和普通”成了他畢生追求的設計境界。

初代的標準椅全木質,可以自由拆裝,并由金屬軸承來作組裝

正式版本的標準椅,結構為鋼板和鋼管,面板為層壓木板 1934

標準椅
這把“標準椅”(Standard Chair)應該是讓·普魯威最富盛名和流傳最廣的椅子設計了。它的前椅腿和后椅腿采用了兩種不同的結構系統。前椅腿和座部橫梁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這可能會讓人想起1920年代來自包豪斯的大師們如Mies van der Rohe、Marcel Breuer所做的鋼管椅;而背部支撐和后椅腿設計成一塊窄三角鋼板,這個飛機翼的造型是讓·普魯威特有的設計語言。這后部分支撐以優雅的造型與前部結構焊接在一起,座椅更加挺拔穩固。座部和靠背則采用易于成型的層壓木板。木色和彩色鋼板的搭配給人一種普通而又親和的感覺,完全消除了金屬椅給人的冰冷感。

教室學生連體桌椅早期版本

教室學生連體桌椅,1952年
二戰前的需求讓工作室得到持續制造自行車的業務,以及一種可以使用任何燃料都能燃燒的名為“Pyrobal”的爐子。在戰爭期間,讓·普魯威作為抵抗運動的成員在政治上也很活躍,他的參與得到了市民的廣泛認可,戰后他被任命為南錫市長。此后他還被任命為顧問團成員,并被任命為技術教育部督察。

Guéridon咖啡桌,1948年

Compas辦公桌,1953年

讓·普魯威住宅模型和結構展示,1956年
讓·普魯威逐漸發展出一套自己的建造語言,從他設計的家具和建筑可以看到一種“結構原型”的探索。無論是L型的對稱結構,還是窄三角飛機翼一般的金屬桁架,亦或是人字形的支撐柱,都成為他具有個人特點又非常標準化的設計語言。這樣一種對經濟適用又輕巧牢固的結構造型的研發,正是為了解決二戰前后歐洲工業規模化高效廉價的生產,以及應對戰后快速增長的居住需求。

折迭椅(Foldingchair)
折迭椅(Foldingchair)只使用極少的材料,僅由拉緊的帆布包覆著中空的鐵管,看起來非常的輕盈及穩固。即使看起來只要施加一點壓力就會讓座椅翻倒,但事實上后椅腳的支撐角度夠大,使得它有足夠站立的姿勢。

安東尼椅Antony Chair,1954年
1931年讓·普魯威開設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Ateliers Jean Prouvé”,并開始與法國建筑師 Eugène Beaudoin 和 Marcel Lods 合作開展諸如克利希的人民住宅、航空俱樂部和軍營等項目設計。他還與我們前面提到的LC三劍客合作設計家具。1952 年他與佩里安和藝術家 Sonia Delaunay 共同設計的巴黎國際大學宿舍的書架單元可能是他合作作品中最著名的例子。讓·普魯威力求在結構和材料方面達到最高效的設計,最終產生了 1934 年的標準椅和 1954年的安東尼椅等經典產品。

6x8m鋼架預制教室圖紙 1949

6x8m鋼架預制教室草圖

以極高的效率組合搭建完成的都會鋁棚(Metropole Aluminium House),在當時是非常前衛的預制房產品
當法國政府宣布開始為工人提供帶薪假期時,讓·普魯威以預制鋼度假屋 BLPS(1937-39)作為回應。重量不到兩噸,3.3 平方米的結構可以在四到五個小時內由五名工人安裝或拆除。1939 年,他為法國軍隊設計了便攜式軍營。后來,讓·普魯威工作室受重建部委托,為難民批量生產預制簡易房。在世界各地都需要廉價、快速建造的住房時代,讓·普魯威被公認為該領域的領導者,與北美建筑師巴克敏斯特·富勒 (Buckminster Fuller) 并駕齊驅。

8x8m軍營住宅,整個房子只有中央設有一組人字形立柱,周圍的墻壁以及所有鋼結構受力件都是預制件裝配而成。1946

Tropical House(Jean Prouvé與其弟HenriProuvé共同設計)1949

鋼結構預制組合房
在積累了相當的社會資源之后,讓·普魯威開始轉向大規模的實業生產。1947 年,他建造了Maxéville工廠,在那里批量生產家具,并對鋁的工藝進行了廣泛的建筑用途研究。他們用鋁材建造工業建筑,并向非洲運送了數百個鋁制窩棚。1950年代中期,讓·普魯威被迫放棄家具生產,并開始將時間投入到預制建筑的挑戰中。大規模生產的潛力激發了 讓·普魯威開發使用折疊金屬板建造建筑物的雄心,并為其申請專利。他所設計的產品還包括活動隔斷、金屬門和電梯轎廂。他利用折疊金屬板的創新方法,設計了一系列具有可感知的輕盈感的橋梁和建筑。

德國維特拉校區加油站
在 Maxéville工廠之后,他創辦了以建筑建造為主的企業Constructions JeanProuvé,其主要作品是依云的一家咖啡館、一座鋁制百年紀念館和修道院皮埃爾之家。1957 年,他創辦了工業運輸設備公司,并建造了鹿特丹醫學院、格勒諾布爾展覽中心和奧利航空公司航站樓外墻。他自己設計的自宅是原型,被認為是預制房屋的里程碑作品。

法國里爾會展中心外立面,戰后修復工程由讓·普魯威參與,1950-1951年
讓·普魯威的金屬家具在不同時期都能大批量生產。他拒絕使用鋼管技術,這種風格與當時流行的包豪斯鋼管家具不同。他更相信金屬板材的耐用性和加工工藝,“彎曲、壓制、壓縮而不是焊接”。他的設計一直在強調一種工作哲學,包括對手頭材料的了解、對藝術家和工匠之間合作的承諾、對不斷發展的新技術的關注,以及“永不推遲決策的原則,既不失去動力也不沉迷于不切實際的預測”。

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1977年
讓·普魯威對游牧式建筑理念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將椅子比作房子,并在設計時考慮了便攜性。1971年,Prouvé擔任了理查德·羅杰斯 (Richard Rogers) 和倫佐·皮亞諾 (Renzo Piano)的蓬皮杜中心的評審團主席,將接力棒交到了熱衷于新型結構體系的新一代高技派建筑師手中。
三、調和現代主義與自然的北歐牧神:阿爾瓦?阿爾托

阿爾瓦?阿爾托

阿爾瓦?阿爾托工作室
現代主義通常被簡化為一套原則,強調嚴格的幾何學、去裝飾和機器制造。在工業大革命主導下的功能性社會景觀中,自然似乎已無立足之地。然而,芬蘭建筑師兼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 (Alvar Aalto) 與他的妻子艾諾 (Aino) 提出了這樣一種突破性觀點,即人類情感和自然形式可以作為有機現代主義建筑設計的源泉,同時保持理性的形式和簡潔的結構。

阿爾瓦?阿爾托工作室
阿爾托無疑是現代主義設計的巨匠,但他從未遵守那些現代主義教條嚴苛的規則來進行設計。他在芬蘭荒涼的森林景觀中長大,就讀于赫爾辛基理工學院。盡管他的學業因芬蘭內戰而中斷,但他于 1921 年獲得了建筑學學位。1923 年,阿爾托在于韋斯屈萊創立了一家建筑工作室,并于次年與建筑師同行艾諾結婚。阿爾托的設計美學在1920年代后期從新古典主義演變為功能主義風格,并在1930年代轉向不那么嚴格的理性主義,著眼于自然的有機模型,最終在1950年代擁抱現代主義。他致力于芬蘭城鎮的戰后重建工作,倡導大規模工業化建筑的靈活標準化,建筑元素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組合,以滿足不同環境和用戶的需求。

阿爾托創立的家具品牌Artek
阿爾托致力于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觀念的探索,強調他的項目的周遭環境與其內部之間的流動性。他的設計善于結合自然條件,喜用自然物料,線條簡潔而優雅。除了在建筑設計以外,他也和其他合伙人創辦了家具品牌Artek,創作了一系列簡樸實用、線條優美的木制家具,成為現代家具生產的典范。

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 鳥瞰照片,1929-1933年

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圖紙
阿爾托于1929年在芬蘭西南部圖爾庫以東的森林中設計的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Paimio Sanitorium)被認為是國際現代主義的巔峰之作,也是20世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之一。“人性化的建筑是一種更好的體現,在達到功能主義的同時超越單純的技術拼湊。”阿爾瓦?阿爾托對人性化有機現代主義建筑的實驗在這座療養院的項目上得以實現。

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 露臺照片

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 露臺照片
這座被森林環繞的療養院與自然的聯系是雙重的。首先,大自然被認為是清潔衛生和有益健康的基本條件。患者們可以在陽光普照的陽臺和屋頂露臺上修養。其次,這座療養院的所有家具均由阿爾托和他的第一任妻子艾諾設計制作,專門為那些患有肺部疾病的人提供具有自然材質與符合人體工學的舒適感用具。

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 室內照片
鋼管是現代主義者標志性的設計材料,但在療養院,阿爾托恢復了木材的溫暖和舒適。那些令人愉悅的木制家具充滿了起伏的線條,沒有“大規模生產”的工業產品外觀。正如阿爾托所堅持的那樣,“機械化過程曾經是社會變革的主要原因,現在有可能扼殺其最初的目標”。他希望通過他的設計來改變當時的工業設計現狀,在工業化之中找到一點溫情。

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 病房單元模型照片

Model B32 chair, Marcel Breuer設計,1928年
1928 年,Aalto 為自己的房子訂購了一些著名家具設計師Marcel Breuer設計的金屬家具。阿爾托很快就意識到這些金屬椅子的局限性:它們易于傳遞熱量、觸感冰冷、粗糙的反光表面以及缺乏舒適度。第二年,阿爾托設計了他的第一把懸臂椅,由管狀鋼腿制成,但增加了一個膠合板座椅。

阿爾托設計的全木質懸臂椅,1932年

阿爾托為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設計的扶手椅,1930年
在設計中使用膠合板彎曲木板和木條標志著阿爾托嘗試通過機械木的工藝制造與管狀鋼懸臂椅類似的設計。為療養院設計的全木扶手椅也進過一系列發展:這把椅子的兒童版是在 1931 年設計的,但成人尺寸的椅子需要相對厚實、有彈性的腿來支撐坐者。椅子的環形腿由經過模壓層壓的芬蘭樺木制成,座椅面由更薄的樺木膠合板制成。在這個例子中,座椅和靠背選擇了帶有卷曲紋理的樺木,從而強調了材料的自然屬性。同時這個設計利用了層壓木材的獨特抗拉強度以及超薄膠合板的性能達到完美的彎曲造型和舒適感。

901茶具臺小推車,1936年

帕伊米奧演講廳室內
阿爾托希望能給大眾提供盡可能溫馨和舒適的座椅,因此在他為帕伊米奧演講廳設計的扶手椅中再次選擇了全木結構。阿爾托和他的朋友奧托·科霍寧(Otto Korhonen)花費了大量時間研究形成膠合板的新工藝,特別是因為在芬蘭比較易得的樺木不如其他公司使用的山毛櫸木來得靈活,例如奧地利制造商 Thonet(也是前面提到的LC系列家具的制造商)。1930年代中期,阿爾托已經掌握了在熱金屬壓力機中壓制膠合板的工藝。座椅和靠背的自由曲線既是藝術家自由意志的表達,也是對材料彈性的巧妙運用。這些扶手椅由科霍寧公司生產銷售,1935 年由 Artek制造,成為阿爾托家具中最成功的設計之一。

三腿凳,1929年
阿爾托設計另一爆款“三腿凳”看似簡單,卻代表了制造工藝的巨大進步。阿爾托想設計一種方法來制造剛性彎曲元件,這些元件可以同時用作座椅的腿和支撐。他稱他的三腿凳的標準腿為“多立克”腿或“彎曲膝蓋”。阿爾托和科霍寧獲得了多立克腿的專利:沿著一塊樺木的紋理在端頭進行薄鋸切割,從而可以比較靈活地彎曲。在這些槽中粘上薄薄的單板,在固定時保持直角彎曲。起初,L形腿必須手工制造,在粘合時用單獨的木皮形成密實的曲線。但很快他們就開發出一種機器,可以在熱壓機中完成這個操作。三腿凳被簡化為兩個基本工業組件:L形腿和圓形頂部。更巧妙的是幾十個凳子可以垂直堆疊在一個角落,非常節省空間。而這種多張凳子層疊產生的螺旋形式成為1930年代阿爾托家具展示的突出主題。

這種工業化的的木質彎曲腿是對現代主義設計的突破,完全沒有金屬結構的堅硬和冰冷的質感。改良后的三腿凳今天仍在大量生產,以滿足對堅固耐用又節省地方的臨時座椅的需求。

為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設計的衣帽架,1928年
可以看出阿爾托把這種彎曲木結構工藝用在他的很多設計之中個,這個為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設計的衣帽架的結構支撐就是三個環形的熱彎木環結構,這也成為阿爾托家具設計的標志性語言。

屏風 1930
阿爾托除了設計椅子和家具,還為芬蘭及其他地區的客戶生產從盤子杯子到門把手和五金配件等等各種小件產品。1937年,艾諾和阿爾瓦為赫爾辛基的Savoy餐廳定制家具和器具,并設計了經典的Savoy花瓶。

Savoy花瓶 1937
阿爾托為他的樺木椅子帶來的有機、蜿蜒的形狀成為他家具設計的特色。而Savoy 花瓶的靈感“如果不是愛斯基摩女性的內褲”一直飽受爭議。有些人認為它代表了芬蘭的風景,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它是從樹根上截下的一段輪廓線。它的流體造型已經預示了它將封裝的靈動的液體形態。事實上,阿爾托本人聲稱花瓶的線條來源于迷人的水坑形狀。然而,批評者認為,自由形式的主題已經可以在芬蘭新藝術運動建筑師埃列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設計的由Orrefors 生產的玻璃器皿花瓶中找到。

B?lgeblick不倒翁玻璃水瓶、水杯和盤子,AinoMarsio Aalto設計,1932年
最后,在阿爾托的妻子艾諾的 B?lgeblick 玻璃器皿系列中,我們可以看到阿爾托對細節的挑剔,對現代主義理想的堅持以及對自然意象的癡迷。整個系列包括不倒翁水瓶、玻璃杯、糖碗、奶精碗、各種尺寸的盤子和碗,還有一個花瓶。1932 年,艾諾參加了 Karhula-Iittala 設計競賽并獲得第二名。這些作品在1936年的米蘭三年展上稍作修改,并為她贏得了金獎。
與阿爾托的彎曲三腿凳類似,B?lgeblick的不倒翁形態也讓這些玻璃器皿可以套裝堆疊而受到大眾喜愛。這種頗有吸引力的功能,加上其簡約的設計,使它們成為尚未過時的現代主義工業品的標志。正是它們的同心圓環,就像一滴水形成的漣漪,將自然意象和工業生產完美結合。阿爾托對“自然幾何”的奉獻使他的作品充滿了功能性但又非常的宜居和富有親和力。人們關于自然在建筑和設計中的地位的爭論往往被阿爾托和他的非凡作品所改變。
他將自然世界帶入現代設計的方式與現代主義的“非自然”理念并駕齊驅,似乎少有其他設計師能像阿爾托這樣善于調和人造與自然這樣的深層矛盾的了。他就像一個北歐的牧神,連接了黑森林魔法和人類世界的生活。
(本文授權轉載自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公眾號,作者野城系旅法建筑師,策展人,藝術家,詩人,評論家,野城建筑事務所創始人/主持建筑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