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上志怪|鬼世界的烏托邦

老婆大人前兩天轉了個帖子,說一群人腦洞大開,說《桃花源記》是一個誤入死人國的故事。武陵漁夫見到的那個村子里“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三老四少,其實都是鬼,……細思恐極,吧啦吧啦。
以往她在友圈發微信,有鬼君都是忙不迭地趕去點贊,不過這次卻很不屑!關于鬼的問題,放著免費的資深專業人士不咨詢,轉這種不靠譜的帖子作甚?
對《桃花源記》的解讀很多,當然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將其解釋為死人國或曰鬼國,顯然沒有將政治大一統的維度考慮進去。
《詩經》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普天之下,沒有不是王家的土地;四海之內,沒有不是大王的臣子。這當然是指陽間的情況。但在更大的時空維度上看,冥府、水府與仙界各有自己的統治疆界。絕大多數陸地都是歸冥府管轄,仙界則管轄了天空及部分仙山、仙島,水府則統領江河湖海。在各自管轄的領域里,當然可以說“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像桃花源這樣“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化外之地,更可能屬于仙界管轄,或者是作為仙界預備隊而存在的。只有修仙之人,才可能擺脫生死,與世俗絕緣。冥府中當然也有隱逸之鬼,但像這種整個族群隱居,不受冥府管理的情況,應該是不存在的。你以為冥府就沒有朝陽區群眾嗎?
有鬼君繞來繞去說了半天,似乎要證明鬼國并不存在。當然不是,有鬼君只是想先證明桃花源不是鬼國而已。真正的鬼國是有的,只是它們都在海外。換句話說,鬼國有點像群鬼在水府統治區域設立的一塊殖民地,并且不怎么受宗主國的管轄。因為以有鬼君閱讀所得,志怪筆記中提到的鬼國,全在海島上。
《稽神錄》卷二“青州客”,就提到一個神秘的鬼國:
五代時期,天下大亂。山東青州有個商人出海行商,遇到風暴,飄至一處海島。隱約望見海島上有山川城郭。船夫說:傳聞海上有鬼國,莫非就是此處?商人登岸進城,一路上房屋田舍與大陸一般無二。可奇怪的是,商人與那些農夫、行人打招呼,卻沒人理他。進城時,看守也像沒看見他一樣。
商人直接奔王府而去,正值王府大宴。“群臣侍宴者數十,其衣冠器用、絲竹陳設之類,多如中國。”蹊蹺的是,他登堂入室,竟然也無人理會。此人索性走到王爺身邊,直接盯著對方看。過了一會,王爺覺得身體不適,請了巫師來治病,巫師作起法來,然后報告:有陽間的人到這里來了,大王您受陽氣侵蝕,所以身體不適。不過這位陽間之人似乎并非有意作祟。我們準備酒食車馬,請他吃飽喝足了,送客便是。
王爺答應了,命臣子準備貢品,然后率領群臣祭祀祈禱。商人肚子也餓了,就不客氣地把祭品吃了個磬盡。吃完就有馬車來請他上去,他坐著馬車回到岸邊。上船再回望,島上的城池竟然看不見了。于是命船夫駛回大陸。
這個故事有點像我們常見的驅鬼故事的鏡像版。人到了鬼國,也會以陽害陰。鬼國祭祀祈禳的形式,也是照搬陽間驅鬼的套路。從鬼的視角看,陽間之人才是有危害的入侵者。實際上,很多故事中都提到鬼畏懼人,主要就是怕陽氣對陰氣的侵鑠。當然,人鬼之間的侵蝕是相互的,有些鬼國,對于陽間之人倒沒有如此畏懼:
南宋時期,我大胡建福清商人楊氏父子三人泛海經商,船遇風暴傾覆,三人幸運地抱著船板漂到一個海島。這島恰是鬼國,“煙火聚落,悉如人世”。只是國人個個形容枯槁,面有菜色。原來都是餓的,因為每次聽到某州縣有水陸法會的消息,眾鬼就歡天喜地,拖家帶口地一起去法會上吃白食。回來的時候會分點殘羹冷炙給楊氏父子三人,他們才勉強充饑。要是沒有法會舉辦,一國之鬼就啥也不做,寧可餓著。
這種饑一頓飽一頓、人鬼混居的日子,楊氏父子撐到第三年,父兄“不堪鬼氣熏蒸”一命嗚呼(講真,能這么活三年,這體能也算不針對誰了),只有小兒子還活著。某天,有天符使者從天而下,尋找失蹤的小楊。眾鬼商量說,看來他被方士們鎖定了,不如也帶去參加法會吧。于是讓小楊閉上眼睛,帶著他一起飛行,小楊“耳畔聞風雨波濤之聲甚厲”。降落后,眾鬼讓小楊躲在樹上。他們則跟著做法事的和尚進去,據案大嚼,然后帶點吃的出來給他。小楊聽和尚念的是大悲咒,他小時候曾經很熟悉的,幾年鬼國的生活,早已忘卻。這回再聽,不由自主地跟著也念起來。眾鬼一聽他也會念,臉色大變,再也不搭理他了。法會結束,也沒鬼帶他飛回去。
小楊可憐兮兮地在樹上蹲了一夜才下來,原來這場法會是其家人為他們父子三人超度而辦的。因為鬼國數年的生活,他早已不復人形,反復向親友解釋,才說清楚前后因果。正常地生活數月,才漸漸有了人色,一年后才完全恢復正常(《夷堅支志》癸卷三“鬼國績記”)。
這個故事里的鬼國,實在可算人間地獄了。群鬼不事生產的寄生蟲生活,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不好猜測。不過,可以稍微引申的是,其中提到的天符使者到鬼國尋人,恐怕是和尚做法事時的咒語起效了,否則小楊不可能那么精準地正好趕上家中的法事。
有些鬼國,不僅不怕陽間的人,似乎還很期待。
南宋時南京的商人楊二郎(為毛又姓楊),一直來往于南海行商。淳熙年間,他出海時遇到海盜,全船人都被害,只有他事先跳水,抱著一塊船板在海上漂浮。兩天之后,漂到一座小島,上岸之后,看到個很大的山洞,洞里“男女雜沓,爭來緊觀,大抵多裸形,而聲音可辨認”。眾鬼中有一婦人最為尊貴,稱為“鬼國母”,說,這里怎么有活人的氣味。楊二郎述說了誤入此地的經過。鬼國母說,既然來了,就在這里住下吧。還吩咐一個鬼丫鬟嫁給他,陪他同起居。
楊二郎在鬼國住了兩年,飲食起居與陽間一般無二。雖然沒養個娃,但鬼夫妻倆倒也琴瑟和諧。有點特別的是,每隔十天半月,就有使者拿著邀請信來,說是“真仙邀迎國母,請赴瓊室”,鬼國母就帶著所有的下屬一起赴宴,唯獨不帶楊二郎去,國母的解釋是:你是凡人,這等仙境去不得。楊二郎哀求了兩年,國母終于答應了,同樣是“飄然履虛,如躡煙云”。到了一處大宅,里面已經擺起數桌酒席。
國母命他躲在桌子下面,其余諸鬼卻堂而皇之地坐下吃喝。吃喝已畢,又聽得外面有人燒紙錢哭訴,楊二郎一聽,這不是自己的家人嗎?于是鉆出來向家人打招呼。家人齊聲怒喝:哪里來的惡鬼?只有他妻子聽出他的聲音:“汝沒于大海,杳無消息,當時發喪行服,招魂占葬。今夕除靈,故設水陸做道場追薦,何得在此?莫是別有強附托邪!”認為是夫君的魂魄附體顯靈。楊二郎趕緊解釋自己沒有死,是活人。說得唇干舌燥,家人才信。這時鬼國母不干了,在屋外大聲喊他回去,接著就是怒罵,可是始終不敢靠近,最后總算離開了。
楊二郎在家中調養數年,才完全恢復。因為家境富裕,他此后不再出海,就在家中頤養天年(《夷堅志補》卷二十一“鬼國母”)
可以簡單總結一下了:鬼國都是偏安于海外的、自發形成的社區,因此不受冥府閻王的直接管轄。雖然號稱鬼國,但也就是個小島而已。三個社區的發展程度完全不一致,有進入文明社會的,也有穴居的,還有混吃等死的。可見,其發展進程是完全獨立于宗主國冥府的。鬼國雖然不受冥府的直接管理,但誤入其間、作為僑民的活人還是受影響的。后兩個故事中兩位生人之所以能逃離鬼國,就是因為祈禳儀式在起作用。
三個故事都沒有敘及鬼國的緣起,可以根據已有的材料大膽假設一下,鬼國所有成員的衣食住行都與中國一樣,可見群鬼來自中國。很可能是眾鬼不愿接受冥府的統治,飄零海外所建的烏托邦。即使在混吃等死的那個鬼國,至少也實現了眾鬼平等。
桃花源算得上中國的烏托邦,看上去確實很美好。脫離了冥府管制的鬼國,其實不過是換個地方進入生死輪回吧,最終還是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