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正安 | 中國最搖滾的小城,用吉他征服世界
原創 上流工作室 網易上流
當代青年,在livehouse和各種音樂節蹦迪時,除了主唱,一定無法忽視的便是旁邊的吉他手。
試問,哪個女孩沒有愛慕過校園里那個會彈吉他的白襯衫男孩,哪個男孩又沒有試圖給喜歡的人彈唱一首情歌?
然而,萬千少男少女一定沒有想過的是,他們手里的吉他,很可能來自貴州正安,一個搖滾小城。

一走進正安,你就會發現,這里就像查理的巧克力工廠一樣,只不過,正安的元素,是吉他。

△正安吉他廣場
先看建筑。
在正安,建筑只分為兩類:帶吉他元素的,和不帶吉他元素的——廣場上,33米高的巨型吉他雕塑巋然屹立。

街邊的路燈,燈柱、燈箱也是吉他造型,顏色無奇不有。

山坡上,一把巨型吉他正以直插泥土的姿態佇立不倒。

△來源:微正安
大橋兩旁,碩大的音符元素點綴其上;就連縣政府的政務大廳,也印刻著吉他的浮雕......正安人民對吉他的愛,滿滿的都是硬核味道。

再看正安人,在這里,保守估計至少有1萬人從事吉他制造。
也許你在大街上迎面路過的大姐,其實是吉他調音的一把好手;你在超市擦肩而過的小伙,十幾秒就能麻溜兒完成吉他的上弦。
在這樣一座以吉他而著名的搖滾縣城,如果你沒有蹦過野迪,簡直血虧一個億。
每當夜晚降臨,正安的音樂生活才剛剛開始,吉他文化廣場上的巨型吉他雕塑,因燈帶流動閃耀著光芒。
只需要在空地上搭個臺,夜色暗下來,激光燈轉起來,氛圍燥起來,場子燃起來,野迪蹦起來。


造就大山深處狂野搖滾范兒的,是正安的吉他產業。這座“藝高人膽大”的西南縣城,僅僅花了8年時間,就讓吉他產業從無到有,到吉他產量年產600萬把,成為世界吉他工廠。
平均一下,每天就有近2萬多把吉他從這里的工廠流向世界各地。
你買的吉他,可能都來自這里
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其實,正安這個寶藏吉他縣城,是連很多貴州人也不知道的存在。
憑著技藝精湛、年產600萬把吉他的產業規模,這座縣城僅靠一己之力,就產出了全國吉他總產量的五分之一、中國吉他出口額的三分之一,制造的吉他暢銷至包括美國、巴西在內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正安生產的這600萬把吉他中,既有外國知名品牌代工的貼牌產品,也有當地50多個自主品牌的產品。這么說吧,在世界十大吉他品牌中,正安合作代工的就有六家,“芬達”、“依斑娜”、“塔吉瑪”等知名品牌都有在正安代工生產。

也許你沒聽說過正安,卻早就彈上了正安生產的吉他。
正安吉他,沒那么簡單
在正安,一般的吉他,從激光開料、裁邊、打磨到調音,要經過至少168道細致繁瑣的制作工序,才能成功出廠。如果是訂制的手工吉他,那就更講究了。
上流君聯系到了一位資深吉他制作大師——獲得過首屆中國吉他制作大賽古典組金獎的張維義大師,這就帶大家精神體驗一遍訂做吉他的流程:
訂做之初,師傅們往往會對訂制者的需求進行詳細記錄,包括——聲音是想要狂野還是溫暖,外觀喜歡花哨還是傳統,吉他根據訂制者手的大小要進行哪些調整......這些因素都會被一一予以考量。

△張維義在制作手工吉他
每訂制一把手工吉他,從開料到最后交付,即便是最快的情況下,也需要工匠大師們加班加點制作上整整3個月。

在正安,每一天都有1萬多名制琴工人、300多名專業制琴師傅、10多名頂級制琴大師忙碌在吉他生產一線。
在生產線上,正安吉他的制作標準不可謂不嚴格,全都是精確到“毫米”,稍有不慎,小手一抖一刀下去,哦豁,木料廢了,500塊不翼而飛。

△來源:《功夫學徒》
就拿檢查吉他弦距這件事來說,如果弦距太高,演奏者按起來就會費力,如果弦距太低,就會造成打品,也就說,會產生雜音。而正安吉他要求,第一品弦距必須小于等于0.5毫米,第十二品弦距必須小于等于2.8毫米。
在這樣嚴苛的標準下,正安的吉他匠人們,個個都是吉他專家。
就比如張維義大師,在手工制琴這回事上,他已經鉆研了28年。也就是說,現在玩二十多歲玩搖滾的年輕人,在張師傅開始琢磨吉他制作技藝那會兒,還沒出生。

正安吉他精良品質的背后,是企業在研發上的巨大投入,當地一家吉他制造企業負責人就曾透露,研發經費在支出中占30%以上,正安企業在研發上可是花了大功夫。
除此之外,正安每一年都會舉辦中國吉他制作大賽,召集全國的吉他制作工匠帶上自己制作的吉他齊聚一堂,分為古典吉他和民謠吉他2個賽道進行battle。
據參加過的師傅透露,這場比賽的評選辦法也是相當神奇——盲聽!先由專家組評選進入前幾名的吉他,然后公開演奏吉他,盲聽評審,由大眾評委參與打分。
實打實地制琴,實打實地評選。嗯,硬核,是正安一貫的風格。
其實,除了貴州正安,在全國范圍內也不乏生產吉他的其他地區,包括廣東惠陽、福建漳州、山東鄌郚等等。
但是,能把吉他產業園做成3A級景區的,亦只有正安。
如今的正安,正在從制造吉他,到推動吉他工業、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如果你喜歡吉他,正安都能給你包圓了。
參觀吉他工廠、買吉他、學吉他一條龍服務感受一下?

短短8年時間,縣城正安憑借吉他產業迅速崛起。
吉他產量從0到600萬、正安從貧困縣到“中國吉他制造之鄉”、從名不見經傳到登上紐約時代廣場大熒幕......要捋明白正安的逆襲故事,還得從這里的自然環境說起。
作為一座地處貴州北部的縣城,正安氣候溫和,雨水充沛,但在地形和土地肥力上卻不行——這里不僅以山地為主,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溝壑縱橫。
再加上基礎建設落后、交通不便,使得正安不僅很難大規模開展農業生產,其他的產業也不發達,于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正安勞動力大批外流,去了廣東等沿海發達省份。
當地有關部門發現,正安出去的人很多都在吉他工廠上班,那正安能不能有自己的吉他工廠呢?
在發現僅在廣州一地從事過吉他制造的正安籍技術人員就有3萬多人后,正安政府立刻派出工作隊去廣東,主打“鄉情牌”,引導鼓勵正安人回家創業、發展。
2013年,在廣州從事吉他制造多年的正安小伙鄭傳玖和哥哥鄭傳祥接受了正安縣邀請,毅然回鄉,并將在廣州創辦的神曲樂器公司搬了過來。
當時,鄭傳玖兄弟倆剛回到正安,就遇上了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當地農信社很快就為他們辦理了600萬元的信用貸款救急。
同時,正安利用鄉友資源優勢,先后引進了多家樂器生產企業,很快就讓鄭傳玖兄弟倆的公司在縣城上不再孤單。
從此開始,正安的吉他制造人才逐漸回流,從2013年首批跟著鄭傳玖回鄉的60多人,到如今帶動了超過1.5萬人的就業。
生產吉他的工廠及配套企業,也迅速從8年前的0家發展到如今的102家。
短短8年間,正安的吉他產業,就實現了“無中生有”的跨越性的騰飛。

△正安吉他產業園
隨著吉他產業相關政策的發布,越來越多年輕人回到了家鄉,他們也簡直羨煞了離家在外的年輕人們——媽媽!我也想回家做吉他!
畢竟,現在在家門口上班,工資真的不低,鄭傳玖曾透露,現在神曲公司的技術工,收入少則4000,多則上萬。是不是有點心動?這可不就是當代年輕人想要的工作嗎——錢多、事少,離家近(狗頭)。

就像青島人血液里流淌著啤酒、金華人血液里流淌著火腿一樣,正安人正在努力,讓血液里流淌著吉他音樂。
畢竟,在正安,學吉他,絕對是從娃娃抓起的。
如今的正安,每一家吉他制造企業都有一支樂隊,民間也涌現出了許多樂隊,例如安派樂隊,就曾在正安舉辦紀念黃家駒公益演唱會,掀起推介正安吉他的浪潮。
除此之外,正安還舉辦了“吉他進校園”活動,每一所學校每周都會開設1到2節課,專門教學生學吉他。
近期,正安舉辦了首屆中小學生吉他彈唱大賽,從單人獨唱到組合上場,看看這些吉他新生代們,已經有內味了。
一起去貴州,看最大的吉他,蹦最野的迪!
原標題:《中國最搖滾的小城,在貴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