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政部部長:一些地方亂改地名,導致文化底蘊快速消失
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3月22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今天召開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工作的視頻會議。
今年2月,《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工作實施方案》發布,會議主要針對方案的實施做更詳細的部署。
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的副組長、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我國地名文化資源豐富,內涵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安慶、吉安等地名寄托著人們祈盼吉祥的美好愿望。但近些年來,一些地方對地名文化的理解不夠正確,甚至輕易亂改地名,導致許多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地名快速消失,還有一些地名存在“貪大、媚洋、求怪"”的現象,丟了傳統,斷了文脈,對地名的文化傳承造成很大損害。另外,在城鎮化和基層行政區劃變更的過程中,許多老地名不斷消失,最近30年我國就有6萬多個鄉鎮和40多萬個鄉村的名稱被廢棄。相對于這樣快速的變化,地名管理和保護措施就顯得比較滯后。
李立國表示,接下來,在做好地名文化資源調查和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等工作基礎上,要重點清理和整治居民區以及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橋梁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和重名等不規范的地名。在整治過程中著重于立足傳統文化的保護,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民意,遵循地名命名的演化規律,堅決防止亂改地名,絕不能讓大量地名文化遺產無端消失。對于群眾已經習慣的,一些可改可不改的地名,就不要改。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