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沈南:我的方向是做能夠影響一代人的脫口秀


沈南原本該西服革履坐在法庭上滔滔不絕,他2004年考入東北林業大學法學系,曾經想過將來做一名出色的大律師。沒想到,大學生活比沈南原來想象的還要豐富多彩,“沒忍住啊,然后就去說相聲,做主持?!?/p>
“大學生活那么發光發彩?”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專訪他時問他。
“不是發光發彩,是紅得一塌糊涂。算起來,我最紅的時候應該就是在大學校園里,每個學院都叫我去主持,當時最夸張的是,我也有一張檔期表,有時候真的忙不過來想和人家委婉地拒絕,結果人家說,沒事兒,你哪天有空哪天辦活動?!?/p>

這么一個老天給飯吃的孩子,后來卻有一個“悲催”的轉折。沈南說他并不覺得那次“錯過”給他造成了大面積的心理陰影,“也就那樣吧,其實還好,有老婆在身邊嘛”。沈南調侃說,“最開始沒什么想法,后邊沒想到‘好聲音’能火成這樣!”
本該擔任第一季《中國好聲音》主持人的沈南,因為當時播出平臺的變更,煮熟的鴨子飛了,于是成就了“中國好舌頭”華少。
看著人家火得不要不要的,也不能說一點落差都沒有,那也太假了。畢竟沈南為了這次重要“戰略性轉移”,還從黑龍江文藝頻道辭職了。
“年輕人,一時糊涂?。 ?/p>
他給記者講述了“動了念頭”的那一天。
“3月6日,我開車到臺里,我們那個停車場有臺長的位置,總監的位置,還有員工的位置,當時我莫名其妙就把車停到了臺長的位置,我當時沒下車,就坐在車里胡思亂想,我想我這輩子在這兒不動,很有可能最后就是把車停在這個位置。后來保安過來讓我把車倒走,我才走。經過那天,我又給‘好聲音’的導演打了個電話,問了問那件事兒,她說隨時歡迎,于是我就買了張機票去了上海。”
沈南說他很感謝臺長,雖然不想讓他走,但還是不想因此耽誤他的前程。但萬萬沒想到,一腔熱血跑到上海后,等待他的結果讓他“傻眼了”。
沈南說其實他并不是那種看起來不在乎,心里使勁打算的人,“一路走來,還是迷迷糊糊的,只是心里知道那個方向和目標是什么?!?/p>
“那個最清晰的方向是什么?”記者問。
“還是做影響一代人的脫口秀吧,《小南秀》或者《沈南秀》。我上大學時候就研究脫口秀了,但那時候特傻,以為就是一個人在那兒想說啥就說啥,不知道是有一個團隊。我現在不著急,平時經常在寫稿,自己覺得還沒到時候,就自己慢慢養吧。”

“可能觀眾看上去這個人不是什么智者,但他骨子里一定是個智者,他也愿意分享。很多人都會誤以為脫口秀就是講段子,不對,那只是方式方法,最重要的當然是傳遞一個新銳的思想,表達一個犀利的觀點?!?/p>
談到為什么不趁熱打鐵,趕緊實現自己的目標?
沈南頗為嚴肅地說道,“我粗淺地認為,想要做一檔脫口秀,最起碼要有一個社會認可的身份。我自己是一個80后的年輕人,在北上廣的城市奮斗,然后以80后的角度說出自己的分享,我還是想再等段時間吧,也不確定,前段時間也有人再催,讓我上《沈南秀》,說贊助商也在等著,我說不到時候,出來就要好,不能丟人。”
“金星認為你時候到了嗎?”
“她也讓我再沉一沉?!?/p>
第一次見到金星,沈南說自己還挺害怕的,“她一直在電視上都挺兇的、氣場又強,哈哈!然后我又不太會和陌生人打交道,又是大明星,所以也沒什么準備,心里想著走一步看一步吧?!?/p>
從籌備《金星秀》到播出,中間跨越了一年的時間,沈南和金星從陌生變成了“太了解彼此”,所以到了播出以后,你一句我一句,堪稱“完美”。
相比《康熙來了》中陳漢典更加微弱和自毀的呈現,沈南在《金星秀》中還是極好地保持了“自我”,三分逗,七分捧。沈南趕緊說,“可不敢!“
“從一開始我們策劃,因為和金姐的年齡差距,我的位置可能更多的是代表年輕人發聲,另外一個方面,她是著名的舞蹈表演藝術家,經常高來高走,我真聽不懂,我相信我聽不懂的話,觀眾也聽不懂,這個時候我出來拉一拉。拉這個動作適合節目組來做,否則我們不做的話,觀眾可能會覺得,哎,是不是有點,裝?”
“那你是真傻還是裝傻?”記者問。
“我現在也分不清我是真傻還是裝傻?!鄙蚰瞎恍Α?/p>
“所以你們這些一來二去都是有劇本的?”
“對,有劇本。也談不上劇本,每次播出內容只是呈現我們工作量的20%-30%,大部分都在前期的開會討論。也都是我們自己寫的?!?/p>

“曉松富于知識性,以自身為載體、閱歷很棒;王自健的表達方式更有趣。我一直在想,脫口秀就像一個導彈,導彈的彈頭就像金姐的態度,燃料箱就像曉松的知識性,它是源源不斷的,整個打擊范圍、輻射面,就比較靠近傳播方式,就是幽默表達的語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我就想如何能把自己調整到一個最佳的狀態,希望能夠做一檔很幽默的脫口秀?!?/p>
沈南有一個觀點,“你的身份要不斷地刷新,要不斷往自己身上貼標簽,‘不換衣服’的沈南,‘臉大’的沈南也好,其實都沒有什么意義,要不斷地出去干點事兒,要把標簽不斷地疊加,最好是刷新,沒有刷新是可恥的?!?/p>

算起來,自《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已經過去了4年,最近,媒體給沈南的報道起的標題是:
沈南,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