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首例就近入學“民告官”案上訴被駁回:教育局無明顯不當

家門口有個小學不能上,卻要跑到一公里外,南京家長顧某很不服氣,將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告上法庭。
3月21日下午,備受關注的“顧某訴教育局重新劃分施教區”一案,在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法院當庭作出終審宣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此前,顧某已經兩次與建鄴區教育局對簿公堂。
第一次是在2015年4月,南京市建鄴區法院認定,顧某在2014年7月起訴時,其女兒未滿6周歲,不屬于“適齡兒童”,起訴人與被訴行為沒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駁回起訴。
第二次是在2015年9月,建鄴區法院認為,建鄴區教育局總體上滿足所劃分的區域符合“就近入學”原則,駁回了顧某的訴訟請求。
此次上訴到南京市中院依然被判敗訴,顧某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心中不免有些遺憾。但讓他欣慰的是,事情至少得到了不小的推動。
法院:教育局沒有“明顯不當”
顧某家住南京市建鄴區吉慶家園小區。2014年4月,吉慶家園南邊300米處新成立了南師附中新城小學北校區(下簡稱新城北小)。
然而令顧某感到詫異的是,吉慶家園的學區沒有改變,依然是往北一公里多的南湖三小。他的大女兒已于2015年9月前往就讀。
顧某認為,去南湖三小上學,要經過8條馬路、8個紅綠燈,但是去新城北小只需要過個馬路即可,為什么不能在家門口上學呢?
顧某稱,這一次,他依然堅持他的疑問:既然是“就近入學”,為什么近的上不了,反而要去遠的?
和一審不同的是,起訴方在二審中提出,要求法院對建鄴區對學區劃分的行政行為進行全面審查,并提出了其他幾個在他們看來劃分也不合理的學區。
對此,被訴方建鄴區教育局當庭對質疑進行了一一回應,并再次提出,“就近入學”并非直線距離最近,而是要兼顧學校布局、適齡兒童數量和分布、地理狀況等多種因素進行規劃,學區分布呈不規則多邊形。
原告顧先生表示,就算要考慮多種因素,但僅300米外的小學都不能上,實在是太過離譜。他們多次要求被起訴方解釋,如果將吉慶家園劃分到新城北小,到底觸犯到了哪一條準則?
庭審最后,建鄴區教育局作出回應稱,如果將吉慶家園劃分到新城北小學區,勢必要造成“乾坤大挪移”。
“如果那樣的話,其他小區要分到新城小學本部去,然而新城小學本部已經沒有容納的空間。”被起訴方稱。
法院經審查認為,被訴行政行為劃分學區的方式確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會造成部分適齡兒童未能被安排至離家最近的學校入學。但是,由于建鄴區目前教育資源不均衡、適齡兒童及學校分布不均勻、街區形狀不規則等因素,“就近入學”本身并不意味著直線距離最近入學。
法院認為,對顧某而言,其戶籍地至南湖三小的實際距離雖非直線距離最近,但并非過遠。教育行政部門應考慮公共利益的實現,雖未能完全滿足上訴人的利益訴求,但其兼顧了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與個體利益的維護,符合行政權行使的基本價值取向。
因此,法院認定被訴方的行政行為不屬于法律規定的“明顯不當”情形。法院當庭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個案訴訟推動“就近入學”決策日趨優化
二審再次敗訴,顧某在感到遺憾的同時,也欣慰于“就近入學”正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本案一審法院建鄴區法院一度沒有受理此案。
顧某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一開始,建鄴區法院認為這是抽象行政行為,拒絕受理。
此后,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其實具體行政行為,要求建鄴區法院受理。于是才有了這例全國罕見的就近入學“民告官”案。
顧某稱,正是在他告了建鄴區教育局之后,教育局才第一次搞了公眾聽證會,也搞了專家論證會,此前都沒有過。
同時,顧某認為,盡管建鄴區教育局勝訴,但他并不認為教育部門的工作是無懈可擊的。據悉,他的二女兒將于2017年上小學,屆時,他將會繼續起訴。
法院也認為,本案中,被訴行政行為雖然證據充分,程序合法,亦不存在明顯不合理,但應注意到其合理性尚有提升空間。
法院認為,當前確實或多或少存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狀況,因此,教育部門應盡可能在今后的學區劃分工作中,進一步完善程序,廣泛聽取意見,提升合理性。
法院宣判前,被訴方建鄴區教育局副局長馬峰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拋開結果不談,他對起訴方顧某通過法律途徑維權的做法非常贊賞。同時他認為,該案對“就近入學”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確有推動作用。
馬峰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仍在大力推進中,建鄴區也客觀存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情況。未來,他們將在學區劃分上盡力廣泛聽取意見,盡管目前并沒有相關法律規定要如何聽取意見、聽取誰的意見。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此前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這個案子不管怎么判都有積極意義,它提醒教育部門,要把民意作為就近入學的考量因素之一,而不是閉門造車、瞎決策。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表示,單靠推行“就近入學”,還是無法解決教育不公的問題,教育資源均衡了才是王道。
儲朝暉也認為,教育資源均衡達到一定水準,“就近入學”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學校之間差距不太大,家長就不會很糾結,他們可以“就近”,也可以“擇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