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反恐20年|核恐怖主義遠離我們了嗎?
【編者按】
20年前的9月11日,美國紐約的世貿大廈隨著飛機撞擊轟然倒塌,舉世震驚。無數個體生命、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運行軌跡都因之而改變。20年后,恐怖主義的幽靈仍不時在世界各地肆虐,全球反恐是否陷入了“越反越恐”的尷尬境地?20年的時間,是否足以令人類看清“9·11”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和影響?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國際部今日起推出“全球反恐20年”專題報道,從多個維度呈現“9·11”以來這20年如何改變了個人、國家以及世界。
愛因斯坦在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后警告世界:“原子彈的殺傷力已改變除我們的思想方法以外的一切,這樣,我們會逐漸陷入空前的大災難之中。”
核武器巨大的毀傷效力讓世人“談核色變”。冷戰結束后,恐怖主義活動日趨猖獗,世人擔心恐怖主義組織制造核恐怖事件。
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
表示,“9·11事件”后雖然沒有發生核恐怖主義事件,但核恐怖主義的威脅一直都在,不能放松警惕。

核武器巨大的毀傷效力讓世人“談核色變”。
“臟彈”帶來的恐懼
2018年熱播的電影《紅海行動》中多次提到恐怖分子妄圖得到制造“臟彈”的技術,電影中現了這么一種制造核污染的材料-黃餅,恐怖分子企圖奪取核材料,并且試圖得到制造“臟彈”的技術,制造出帶有核污染的“臟彈”,結果被特戰隊員摧毀,粉碎了恐怖分子的圖謀。
恐怖分子尋求能夠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巨大物質損失的恐怖事件及轟動效應,擁有巨大殺傷力的核武器正是他們理想的方式。
核恐怖主義可能采取的行動樣式主要包括,一是恐怖組織用非法手段獲得或制造核彈(“臟彈”)進行恐怖襲擊;二是襲擊民用核設施,獲取核材料或制造恐怖事件;三是奪取個別核武器的控制權或制造核武器意外發射事件。
“軍用級別的核彈對于恐怖組織來說技術太難了,但‘臟彈’還是有可能的,”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趙通介紹說,“‘臟彈’又叫放射性炸彈,技術水平低,有常規炸藥和放射性材料就可以制作‘臟彈’,常規炸藥產生爆炸力將放射性物質擴散到空氣當中,就可能造成嚴重的核輻射污染。”
“‘臟彈’的危害取決于放射性材料類型、含量和自然環境條件等,但無論威力如何,但都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容易引起公眾心理恐慌,導致混亂局面出現。”趙通告訴澎湃新聞。
恐怖分子企圖制造核彈或“臟彈”不僅存在于電影情節,現實中恐怖分子也想方設法獲得這種“大殺器”。

國際恐怖組織有可能從形勢不穩定的國家或國際核黑市購買可用于制造核彈或“臟彈”的技術與核材料。
“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曾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專訪時表示,獲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一種“宗教使命”,他企圖再制造一個遭受核襲擊的“廣島”。“基地”組織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試圖獲得核爆炸裝置,當時住在蘇丹的本·拉登曾出資150萬美元從蘇丹軍官那里購買武器級鈾,雖然交易達成后發現被騙,但可以從中看出本·拉登對獲得核爆炸裝置有濃厚的興趣。
國際恐怖組織有可能從形勢不穩定的國家或國際核黑市購買可用于制造核彈或“臟彈”的技術與核材料。現在世界上有40多個國家有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雖然95%都在美國核俄羅斯手里,但一些國家的核設施核材料安全保衛有許多漏洞,每年都會發生相當次數的核材料失竊案件。
最近的核材料失竊案件發生在印度。美國軍備控制協會今年8月刊文稱,過去幾個月印度發生兩起核材料失竊案件。在第一起案件中,印度警方于5月7日在馬哈拉施特拉邦逮捕了兩名男子,他們涉嫌擁有7.1千克天然鈾,估計價值280多萬美元。
第二起案件是賈坎德警方根據一項舉報,于6月3日逮捕了七名涉嫌擁有6.4千克據稱鈾的物質的人員。但在6月10日,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否認了這一說法。這位發言人說,印度原子能部“聲明(6月3日)繳獲的材料不是鈾,也沒有放射性。”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21年的報告,印度擁有約156枚核彈頭,巴基斯坦估計擁有165枚核彈頭,但兩國都在擴大其核武庫和裂變材料儲存。
美國軍備控制協會稱,巴基斯坦近年來改善了對核材料的控制,但它和印度在核威脅倡議的2020年核安全指數中仍然排名靠后。該指數每年對各國在核材料安全和國內核設施保護方面的努力進行評級。
國際原子能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1993年至2013年,全球發生了2400余起涉核及其他放射性材料遺失、盜竊和非法獲取事件。這些核材料一旦落入恐怖主義分子之手,后果不堪設想。

恐怖組織很難獲得軍用級別的核彈。
被惦記的核電站
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件再次提醒世人民用核設施一旦遭到破壞,后果非常嚴重。
近年來,世界民用核設施數量不斷增多。根據最新統計,目前世界上有457個運行中的核反應堆,發電總量約256吉瓦。
“民用核設施數量的增長也對防范恐怖主義提出了更要的要求,”夏立平向澎湃新聞指出,“因為恐怖分子可能襲擊民用核設施以獲得制造核爆炸裝置所需的核材料,或者破壞核設施造成核泄漏。”
恐怖分子襲擊核電站的可能方式有多種,如使用導彈、駕駛飛行器或汽車炸彈等,從外部襲擊核電站的安全殼或燃料廠房等重要設施。
歷史上,曾發生過核設施遭遇襲擊或威脅被襲擊的事件。
1972年12月,3名犯罪分子劫持了美國南方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并威脅如果不飛到古巴哈瓦那,就要用飛機撞擊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位于田納西州橡樹嶺的核設施。
法國的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實證堆“Super Phenix”在建設過程中曾于1982年1月受到過核能反對派的火箭彈攻擊。5發火箭彈有4發命中反應堆廠房,廠房受損。
2013年,美國得克薩斯大學“核擴散預防項目”8月15日發表名為《保護美國核設施免遭恐怖襲擊》的研究報告警告稱,如果遭遇類似“9.11”事件那種多名恐怖分子參與的襲擊,美國現有104個商用核反應堆和3個研究性反應堆都沒有能力抵御。“面對可能發生的恐怖主義襲擊,美國的核電站并未采取足夠防衛措施。”
2017年10月,據法國媒體“歐洲時報”報道,國際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向法國官方提交了一份報告,指出該國19個核電站存在安全漏洞,面臨恐襲的威脅。
根據報道,這些專家研究了法國境內的核反應堆可能面臨的不同類型恐怖攻擊。其研究報告提出的假設情況非常詳細,包括武器類型、攻擊計劃、接近方式(空中、地面或水上)和交通設備(比如空中就可能采用飛機、直升機、無人機等)。有媒體曾報道,綠色和平的專家曾在不知會有關機構的情況下,使用降落傘順利“突襲”空降進入核電站,難以想象如果空降者是恐怖分子,后果會有多嚴重。
“由于核電站安全性一直是大眾關注的重點,因此,核電站從設計、建造、運行到退役全流程安全標準都比其他工業設施高很多,有更強的抵御恐怖襲擊的能力,”夏立平表示,“但是為了最大限度防止恐怖襲擊得逞,消除大眾的顧慮,應持續加強核電站抵御恐怖襲擊的能力,不能放松。”

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件再次提醒世人民用核設施一旦遭到破壞,后果非常嚴重。
網絡攻擊的核風險
恐怖分子奪取個別核武器的控制權或制造核武器意外發射事件也可能釀成核恐怖事件。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例行發布2020年度全球核力量報告,評估了世界核軍備、裁軍和國際安全現狀。報告稱,2020年全球核彈頭的庫存總量為1.34萬枚,相比2019年下降了300到400枚,美俄兩國的核武器仍然占到全球總數的90%以上。報告認為,盡管年度全球核彈頭的數量總體上有所減少,但所有持有核武器的國家仍在繼續對其核武庫進行現代化和信息化。
“美俄都沒有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雙方戰略核導彈仍處于高度戒備狀態,一旦接到指令,十幾分鐘內就可發射,而這種狀態可能給恐怖分子可乘之機。冷戰時期就發生過多次美俄戰略預警系統虛警事件。”夏立平指出。
“這些機會包括核安全部隊紀律方面問題以及政治極化帶來的隱患。比如,美國核導彈部隊曾出現過吸毒、作弊等丑聞。”夏立平介紹說。
2020年2月,據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稱,美國空軍一位官員透露,負責保護三個州空軍戰略核導彈基地的安全部隊人員因涉嫌使用大麻正在接受調查。
大麻在美國一些州是可以合法消費的,但在美國軍方的任何機構都是不合法的。
掌握核導彈的美軍部隊的種種亂象也引發了核導彈會不會被誤射的擔憂。不過,趙通告訴澎湃新聞,鑒于美國發射核彈的流程,即使操作人員吸毒了也無法成功發射導彈,但誤操作會影響美國本土的核安全。
在信息時代,網絡攻擊已成為核武器面臨的重大風險來源,尤其是網絡風險對核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NC3)造成的威脅,引發了越來越多的擔憂。如果恐怖組織的黑客入侵核武器系統或者核電站,理論上也會引發核恐怖主義事件。
2018年,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發布一份報告警告稱,網絡敵人可能破壞核武器操控系統,這可能導致英國或者其它裝備核武器的國家意外對另外的國家進行核攻擊。由于其它國家和非國家組織長期存在的威脅,試圖通過網絡攻擊核武器的可能性非常高。
這篇報告的作者貝扎·烏納爾博士(Beyza Unal)和帕特里夏·劉易斯(Patricia Lewis)稱,盡管這種風險已經存在了很長期間,最新的技術已經惡化了核武器系統所面臨的危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