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三大男高音:團結就是力量,組合讓我們走得更遠
戴玉強58歲、莫華倫63歲、魏松67歲,三位男高音寶刀不老,依然游走在舞臺第一線,奮戰在事業第二春。
9月9日晚,在指揮家高嵩、上海愛樂樂團的保駕護航下,“中國三大男高音”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獻上“謳歌百年輝煌”音樂會,為東藝2021-22演出季揭幕。
音樂會中西合璧,三人從紅歌唱到民歌,從極具代表性的中外名曲唱到西方歌劇的經典唱段。秉持著好聽、好看、好玩的原則,他們在嚴肅的同時不失輕松幽默,將現場的熱度燃到爆表。
這也是“中國三大男高音”出道十年來,第二次合體亮相東藝。
莫華倫久居中國香港,此番來到上海,感觸頗深。早在1995年,他就在上海開了個人音樂會,眼見著上海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到每一個國家演出,人家都說,在中國演出一定要來兩個城市,一個是上海,另一個是北京,上海的國際形象非常棒!”

左起:戴玉強、莫華倫、魏松
記者:彼此眼里的對方都是性格怎樣的人?
戴玉強:三個人各不相同,魏老師比較沉穩,我比較浪漫,莫老師比較“騷氣”。
記者:三位都是男高音,從專業的角度看,彼此的音色有什么不一樣?
莫華倫:我們年齡相差9年,戴老師最年輕,魏老師最年長,我在中間。
我們三個人的音色完全不一樣,各有各的特色,所以能夠結合在一起。魏老師的音色比較濃厚,戴老師的音色比較響亮。我的音色正好在中間,是一種抒情帶點戲劇。我們年輕時唱的曲目很不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豐富,我們50歲以后的曲目越來越接近,三人曾經一起唱過《托斯卡》《圖蘭朵》。
美聲里面最吸引人的,一是男高音,一是女高音,歷來如此。如果三個人組合在一起的話,還是男高音的聲音最吸引眼球和耳朵。國際上的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組了20年。但是世界上的三大女高音不超過一兩年,如果音色差別太大,聽起來會有點難受,有時候合在一起又容易蓋過其他聲音。三個男高音的聲量其實是差不多的,合在一起,既可以相互彌補,又可以互相推進,彼此的聲音不會相互淹沒。
記者:三位都是男高音,私下會有業務上的探討嗎?
戴玉強:我們三個聚在一起,一是惺惺相惜,一是心有靈犀。有些東西,大家一個眼神、一個交流,就能立刻體會到。大家對音樂的表達和處理,各有各的見解,我們會盡量地靠一靠。
當然一些新的曲目,我們也需要排練,取得共識。比如唱《鴻雁》,不能完全按美聲唱法唱,也不能完全按流行唱法來,這樣發揮不出我們的長處。我們用麥克風和不用麥克風唱出的流行音樂是不一樣的,流行音樂依托于麥克風,流行音樂怎樣唱出來會讓人覺得舒服,就需要大家根據自己的嗓音,根據自己的真聲、假聲和混合聲的比例去調整,根據每一段音樂的循序漸進等各個方面去調整。
魏松:雖然都是男高音,但我們還是不同類型的,演唱的曲目也是貼近自己嗓音的,男高音也分小號、中號、大號,我們唱各自拿手的曲目會發揮地更好。
記者:組合很容易有矛盾,你們會有爭吵的時候嗎,一般都是因為什么呢?
莫華倫:組建三大男高音時,我和魏老師都過了50歲,戴老師接近50歲,我們都經歷了很多,很多事情也能夠看開。如果組建時還是三十多歲,這番話可能就不這樣說了。
我們都是朋友,因為互相尊重對方的專業水平,才走在一起。可以說,我們之間沒有競爭。我們都有自己的事業,不是靠三大男高音的成立儀式而成名的,是成名之后再合在一起繼續往前走。我們各有各的領域,各有各的名氣,各有各的關注。團結就是力量,組合把我們團結起來,走得更遠。
說實話,到了這個年紀,一個人從頭到尾開一場音樂會是很累的,三十年前我們經常這樣干,現在不這樣了。美聲其實都是體力活,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所以我們要養好自己的身體。
記者:三高演出的一大特色是有臺上和臺下的互動,這是事先商量好的嗎?
戴玉強:不是,是這么多年以來一種經驗的積累。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我們站在舞臺上,光顧著緊張了,哪有什么互動?正是有了經驗,才有我們接地氣的表演。文藝作品的指導思想就是要接地氣,不能只是在高高在上的攝像頭中呈現,這樣的指導思想也是我們演出時的共識。
記者:很多音樂節目和音樂人曇花一現,怎樣才能保持藝術生命力的持久?
莫華倫:首先,不管你做什么,你都要全心全意愛這行,不是為了名氣、為了賺大錢,想著一年之內成為最紅的歌星。抱著這個心思就不行,有些人可能成功,但大部分人把這個心思裝進去就很難成功。第一,你不是因為愛音樂而去做,其次你追求的是名利。音樂是感覺,是需要用心去做的,如果是為了名利去做,最終只能曇花一現。美聲不是一兩天就能學會的,需要經過音樂學院長期的訓練才可以成功,一夜成名是不可能的。
記者:三位在演出前會不會有疏解壓力的特殊方法?
戴玉強:我們沒有壓力,唱這么多場已經沒有壓力了,無非是唱得好與不好的區別。今天發揮得好與不好,我們自己知道。因為我們的“樂器”隨身帶著,時時刻刻受到身體狀態的影響,身體狀態直接影響到歌唱狀態。
魏松:演出前不可以生病,我們的身體就是樂器,身體不能壞,我們特別怕感冒。
戴玉強:魏老師已經67歲了。國際上的一些男高音基本上六十歲就休息了,這是慣例。
魏松:我們再堅持三年到五年,最長十年。
記者:十周年之后,你們還有沒有其他目標?
莫華倫:最近疫情很難去國外演出,所以我們會繼續全國巡演。中國實在太大,觀眾實在太全,我們要慢慢走,一線城市我們已經走過,還有二線城市,接下來可以去三線城市。
我們上半場是外國的歌曲,下半場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兩種文化都可以展示出來。中國現在已經有這么好的經濟實力,要把國際文化帶進來,再把我們中國的文化通過國際的表演藝術方式傳出去。
我是一輩子為了音樂。我現在60多歲了,就想繼續這樣唱下去,直到我真的不能唱了為止。生活在舞臺上,我很快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