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委員痛批國企用工限制,周小川驚訝:還有這么多老掉牙的政策

據北京青年報消息,3月11日,全國政協全國總工會界別小組會議氣氛凝重而又踴躍。凝重的是,這次小組會是“命題”討論,且議題只有一個——去產能過程中如何保障職工權益;踴躍之處在于,會上各位委員積極發言,超時許久仍然要求發言。
圍繞過剩產能如何產生,今后能否減少調整的“痛苦”等問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國家公務員局局長信長星和現場委員進行了討論。
委員發問“過剩誰之過”
周小川接話頭當講解員
為了這場“專場討論”,全國總工會界別的委員從鐵道大廈二層擁擠的小會議室搬到了三層的大會議廳。二十余名委員三面圍坐,在他們對面的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國家公務員局局長信長星以及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閻京華等部門負責人。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劉學良因為“看到的困難場面太多”,顯得有些焦急,整場會議一直眉頭緊鎖。
“產能過剩誰之過?誰之錯?”輪到自己發言時,劉學良先拋出自己的疑問,“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某一些部門造成的,也不是納稅人的錯,但是苦果是一線工人來消化。”
劉學良說,自己的心里“很沉重”,他建議能夠在去產能過程中充分維護工人的“知情權與話語權”。
周小川在發言時接過話頭,他認為,從經濟、技術和社會發展規律來講,產能在不斷變化。因而,有些產能從“有用”變為“過時”又變為“過剩”,這個現象不奇怪。
“但終究也有我們自己的政策、體制和對市場規律把握不好的原因。”周小川表示,例如,行業存在價格和稅收扭曲,瞄準出口的行業遭到外國貿易保護銷售不出去,銀行貸款缺乏行業研究過于粗放等等。不過,對于產能過剩的具體原因,周小川總結說,這是綜合的、復雜的,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委員痛斥國企用工限制
周小川稱“出乎我意料”
對于去產能過程中到底該如何保障職工的權益,全國總工會界別的9位委員先后獻策。來自武鋼和香港的委員還結合各自做法和經驗提出建議。輪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明森發言的時候,他將矛頭直指國企的用人限制,語速很快,聲音洪亮,有濃重的批評味道。
“由于各種各樣的行政限制,一些景氣企業的職工不但不能增加還被要求減少。”張明森說,“應適當放開或者次第取消國資委對下屬企業用工總額和工資總額的限制。”
“大型國有企業幾乎不可能從社會招聘成熟工人,除了派遣工外,我們只能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甚至畢業第二年的都不行。”他認為,取消這些限制可以使一些景氣的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增加用工數量。
張明森的語速越來越快,他繼續說道,應該取消勞務派遣制度中企業用工數量和崗位的限制。“那邊有那么大一批人,這邊又不讓企業用他們,不知道是在幫他們還是害他們。”張明森說罷,現場有委員報以贊同的掌聲。
“國有企業在吸收就業方面還存在這么多僵硬的政策,出乎我的意料。”周小川針對張明森委員所說的話說道,“搞了這么多年了,還有這么多相當老掉牙的政策,這個確實應該適應市場的變化,對有些過去的規定進行大幅度清理。”
人社部副部長邊聽邊記
系主動要求參加討論會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呂黃生則先表示了對去產能政策的支持,而后也拋出一個疑問和難點,“那些深山老林里的工人你讓他去哪里就業?”說到這里,呂黃生停頓了半晌。
呂黃生提醒不可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應該按照地域、年齡多做考慮。事實上,現場多位委員提出“不可一刀切”,工作應該做細致。
周小川、信長星等人不時拿起筆記錄委員的發言。信長星隨后表示,參會收獲很大,自己是主動要求參加這個界別的會,因為在部里牽頭負責這項工作。
他對呂黃生的問題給出了答案,在做好職工安置工作時,有一個思路就是“多渠道、分流安置”,有的企業在大城市,職工就業門路廣,但是有些就在資源型城市、在依托企業建起來的城市,這種就業門路就很窄,“我們在考慮這些地方下崗的職工有沒有可能跟其他有用人需求的城市相對接,搭建平臺。”
周小川也給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議,其中就包括要建立好職工的基本福利保障體系,提高勞動就業的靈活性。養老金和醫療保險的問題解決好,“崗位不管怎么換,都不會出現太嚴重的問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