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銳人物|高佑思:真正的自信能客觀面對正反兩面的評價
【編者按】“新鋒人物 銳不可擋”【2021澎湃十大新銳人物】
2021年,世界比以往更需要溝通,多元的生活方式值得被看到,這十位出生在90年后的年輕人,用新銳的態度讓各自領域的聲音被更大的世界聽到。今天,我們選擇高佑思作為澎湃新銳人物,聽他講述年輕人的態度。

高佑思接受采訪時剛剛結束了兩小時的普通話課程,作為一個在北京生活工作了近十年的外國人,他中文的聽說能力并不差,有時候甚至能用到成語,“但是我的工作需要我的發音、口語和聽力都更好。”
作為“歪果仁研究協會”(下文簡稱歪研會)的創始人和會長,憑借一系列跨文化交流視頻,高佑思被中國觀眾所熟知。這和他的經歷有關,高佑思13歲跟隨父親去中國香港學習生活,18歲移居北京并在北京大學完成本科學業。作為一個在跨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以色列人,高佑思一直在找一種方式讓外國人加深對中國的理解,視頻成了出口。

高佑思的團隊為其慶生
在視頻平臺BiliBili上,歪研會播放量前三的視頻有兩條和外國人在中國因語言問題發生的趣事有關,還有一條是武漢疫情期間,高佑思和他的朋友們在以色列通過購買醫療物資等方式馳援武漢。
作為較早一批在中國做自媒體的外國人,高佑思和他的團隊是成功的,但是從數據上看,歪研會的“爆款”大多出自前幾年。點擊率的壓力,成了高佑思的一個焦慮點。
“我們現在處在數字時代,數據成了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當然迎合觀眾自然能獲得流量,但是我們還是希望堅守初衷,做一些有趣又能促進文化理解的視頻。”
看到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中國做跨文化交流的內容,高佑思坦言并不擔心這部分人會搶走歪研會的流量,他認為這是好事,更多人的參與才能讓跨文化的內容越做越好。“我們團隊每兩周也會去拜訪其他內容團隊,共同交流怎么把內容做得更好。”
現在一些外國博主在做跨文化內容時,會一味夸獎中國或貶低自己的國家,而這樣的視頻不論褒貶,點擊量卻不低。對于這一現象,高佑思提到了一個詞——文化自信。
“這部分視頻利用了一些(中國)人的驕傲或者說是表面的文化自信,去迎合他們獲取流量。但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可以客觀地面對正反兩面的評價。”高佑思說,“另外,一些推送機制也讓部分人的世界觀變得更窄,他們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世界。”
“當然對于其他國家也一樣,就好像說起俄羅斯,中國人會想到AK47、戰斗民族,一些強化俄羅斯是戰斗民族的好笑視頻或許能獲得高點擊量,但是并不能讓你更客觀地了解俄羅斯。”
或許是因為從事跨文化內容工作,又或者是中文表達的限制,每說一個觀點的時候,高佑思會從不同方面去闡述,怕引起歧義。
高佑思的另一焦慮來自自我的期待。“我現在已經27歲了,但是不夠獨立,遇到問題會習慣向父母請教,和我期待的27歲不太一樣。”

高佑思和其父親高哲銘的合影
這和高佑思的父親高哲銘在事業上的成功不無關系。高哲銘是投資集團英飛尼迪的創始人兼管理合伙人,而該公司是中國第一家被允許從事人民幣業務的外資基金。
此外,作為公眾人物高佑思會收到很多來自網友的評價,而這些聲音會進一步抬升他對自己的預期。高佑思提到了一個故事:自己5歲的時候去踢一場足球賽,結果進了一個烏龍球,當時全場的人都在笑他,回家后他告訴父親自己以后再也不踢球了。“我父親當時就說我太在乎別人的評價了。”
種種因素加起來,高佑思表示自己的焦慮可能比一般人多一些。“但是年輕人適度的焦慮是好事,能推動你去突破。”同時他補充到,“如果已經焦慮到抑郁了就是另外一回事,要趕緊去調整。”
雖然被人熟知的高佑思多以內容創作者的身份出現,但是他更愿意做一個幕后的賦能者,“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去做跨文化內容這件事,這也是一個長期目標。”

現在,賬號“歪果仁研究協會”不再是歪研會視頻的唯一的出口,它變得更像一個孵化平臺。據了解,目前已經有50個來自30個不同國家的COL(Cultural Opinion Leaders,文化意見領袖)去用自己的視角向世界展現中國。COL是歪研會的原創,選拔標準是要對中國文化有強烈的興趣、中文表達能力強以及有一技之長。
有觀點認為疫情后的世界更加分離,高佑思也曾這么認為。“其實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長期來看,中間可能會有一些小波動,但最終融合的程度我都無法想象。”
作為一名跨文化交流工作者,高佑思認為年輕人要能認同自己的身份,不僅是對國家的認同,也包括價值觀、家庭、宗教等方面,而這是內心自信的體現。
“還有就是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善良有非常強大的力量。以及有耐心,長期主義去看事情,相信未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