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航母都來了,美軍在南海究竟還要玩哪些把戲?
近日,美國軍方在南海問題上的挑釁開始迅速升級,甚至派出了“斯坦尼斯號”航母群來到南海。英國《每日郵報》認為,派出航母群,是美國最大膽的舉動。美國軍方到底想干什么?這其中又折射了哪些重要的信號?未來又將如何?
美國軍方熱炒南海是一時之需還是長久之需?
進入2016年新年之后,美國軍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炒作突然大提速,大肆炒作我在南海的“軍事化”行動。
先是炒作我在西沙的永興島部署紅旗9導彈,繼而又炒作我在華陽礁建設先進雷達系統。在這期間,包括美國國防部長卡特、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哈里斯以及美軍第七艦隊司令奧肯輪番上陣,言詞激烈,唯恐天下不亂。
而就在這一同時間,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本年度的國防預算,共計5827億美元。國防部長卡特還特別指出,之所以制訂這樣的數額,是為了應對中國日益增加的軍事力量,因為“中國在南海正變得咄咄逼人”。
現在的問題是,此番高調炒作南海問題是為了國防預算獲得通過的一時之需還是長久的軍事需要呢?
通過近期美國軍方高層官員在南海問題上的舉動不難判斷,這既是一時之需,同時也是長久之需。
所謂“一時之需”,就是為了這份國防預算能夠順利獲得通過而大肆進行的前提性炒作,以使國會能夠考慮到目前美國所面臨的威脅而“高抬貴手”。
美國防長卡特當時這樣表示,美國需要應對兩個對手——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對手都難以應付。因而,在“一時之需”之際,美國軍方在一貫的炒作南海問題的過程中進行了升級、提檔,調門升到了最高。同時也在南海采取了最為冒險的軍事舉動。
而“長久之需”則意味著,美國軍方將會持續在南海問題上進行炒作,只不過力度會有所不同,有所下降,尤其是不會如此番提交國防預算時這樣激進。當然,在南海問題上持續炒作,這也是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精髓所決定的。
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軍政分歧到底有多大?
美國國務院、白宮與軍方在南海問題上的分歧已經讓外界一目了然,現在的問題不再是他們之間是否有分歧,而是分歧究竟有多大?同時,奧巴馬到底聽誰的?是軍方還是國務院?或者他傾向于站在哪一方?
在去年10月27日美國拉森號導彈驅逐艦首次挑戰我美濟礁之前,美國防長卡特曾公開喊話,聲稱美國軍艦挑戰中國人造島礁的方案已經放在了奧巴馬的案頭上,就等他的批準。
他的這一主動曝光的做法不啻是在給奧巴馬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其最終不得不批準這一行動方案,當然這也是一拖再拖的結果,因為習近平主席在此前不久剛剛成功地訪問了美國。相比之下,無論是白宮還是美國國務院則在這一問題上要低調得多。
如此看來,美國軍、政兩大系統圍繞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行動的應對態度所出現的分歧并不小。
而奧巴馬一開始似乎只是在雙方之間走鋼絲、搞平衡,雖然奧巴馬本人也屢屢無端指責中國在南?!耙源笃坌 ?、“改變現狀”,但必須指出,奧巴馬本人似乎并不贊賞軍方人士在南海問題上的冒進做法,比如以軍艦挑戰中國人造島礁的12海里主權,更不愿意為此而徹底得罪中方。
這從他在去年的一番話中能夠體會到:奧巴馬于2015年6月表示,“中國在南海的部分主權可能合法”。這句話既是說給軍方聽的,也表達了他的無奈。
至于最近美國軍方的冒進舉動,可以理解為:在軍方的“死纏爛打”之下,經不住軍方的幾員大將輪番粉墨登場的“炮轟”,奧巴馬最終被迫妥協。軍方強硬派人物多少有些綁架奧巴馬政府的味道。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軍太平洋艦隊日裔司令哈里斯還帶有他個人的恩怨與情緒。正是他公開聲稱,“未來太平洋地區的兩大問題是朝鮮的導彈問題及中國在南海的所為”。
中美兩方是否會在南海擦槍走火?
近期以來,美國軍方在南海炫耀武力的做法一再升級,不斷刺激著中方。從去年派拉森號在南沙群島滋事,到今年挑戰我西沙的中建島的主權,再到近期炒作我島嶼“軍事化”以及近日干脆派出航母群到南海攪局。那么,中美這兩個大國之間是否會在南海擦槍走火?
通過分析,對此的認定是:肯定不會!
首先,美國軍方并沒有做好與中國在南海爆發一場海上沖突的準備,無論是大規模還是小規模,它所要做的僅僅只是挑釁(而絕對不是戰爭)。
在美國“斯坦尼斯”號航母群遭遇我軍艦的近距離監視之后,該航母指揮官霍夫曼這樣表示說,“我們通過艦船間的通訊渠道進行了友好的交流,屬于職業海軍的那種”。顯然,在兩軍相遇之際,沒有任何劍拔弩張,因為在南海執行任務的美軍官兵壓根兒就無意打仗。
其次,作為一個域外國家,在中國的家門口行挑釁之實,于理于法完全不符。一旦爆發沖突,美國在道義上將喪失所有的可能支點。甚至在美國國內也不會得到多少支持。
不久之前,當奧巴馬與東盟國家領導人在安納伯格莊園召開非正式首腦會議時,就有無數美國人前往示威,呼吁奧巴馬讓中國和東盟雙方自己去解決紛爭。言下之意:美國不要將手伸得過長。
耐人尋味的是,當得知“斯坦尼斯”號航母戰斗群面臨中國軍艦群的近距離監視時,這個戰斗群上的水兵的家屬紛紛在“斯坦尼斯號”的官方“臉書”上留言,祈禱自己的孩子和親人平安歸來。在美國國內,所有的人都不希望打仗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再者,在當下的世界,美國在諸多問題上有賴于中方的合作,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也正在推動之中。將中國逼上絕境并不符合美國的國家戰略。
中美在南海角力,東盟如何選邊?
在今年2月中旬,當美國總統奧巴馬興高采烈地邀請了東盟國家領導人與其在安納伯格召開莊園首腦會議時,他一定沒有想到,東盟國家領導人會拒絕在會議聲明中提及中國以及南海問題,以至于當時的會議聲明對南海問題只字未提,令外界倍感意外,當然也令奧巴馬本人極為失望。
不過,同樣在2月份,當東盟國家自己召開了本年度的首次非正式外長會議時,卻提及了南海問題,只不過并沒有直接點名提及中國。
表面上看,這樣的做法看似矛盾,其實并不矛盾。
首先,在新一輪的中美南海角力中,東盟國家并不希望跟隨美國挑戰中國,因而拒絕在中美的角力中選邊站,這完全符合東盟一貫倡導與推行的中立、不結盟的處事原則。況且在東盟內部,并非個個國家都與中國有著海上主權之爭的。
其次,東盟外長會議提及南海是因為東盟少數聲索國如菲律賓、越南等“一哭二鬧三上吊”的結果,為了妥協,不得不如此。這正在成為一種常態,不足為怪。
美國未來在南海問題上還會打出什么牌?
美國在南海以航母群所謂“巡航”的做法來挑戰中國,可謂達到了極致,達到了頂點。未來如何繼續挑戰中國,美國軍方手中的牌實際上并不多。
因為這樣的做法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弄不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把自己炫耀武力的真實面目暴露在世人面前。正如外交部長王毅所說,這不是“航行自由”,而是“橫行霸道”。必將遭到這一地區一些國家的詬病。
如果認為美軍以出動航母群挑戰中國的南海主權已經達到了一個頂峰的話,那么未來將會從這個峰值上下行。因為恐怕沒有比這更令人感到震驚的了,英國《每日郵報》就用了“最大膽的舉動”來對此進行形容。況且,美軍完全也領教了我軍艦群近距離監視其航母群的厲害。再往下一步,就可能遭遇中國軍方的“亮劍”行動。
因而,就未來一段時間而言,美方一是會大加利用、炒作菲律賓提出的所謂仲裁案,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本案宣判之際繼續制造聲勢,從軍事挑釁轉入以外交抹黑中國的做法進一步炒作南海問題。
二是利用域內國家的政治動態,如菲律賓總統選舉、越南國會選舉等煽風點火,煽動這些國家的民族主義情緒,將矛頭對準中國。期間,奧巴馬本人還將于今年的5月訪問越南。
三是,拉攏區域內外的國家在南海進行聯合軍演,企圖以此來威懾中國、孤立中國,比如眼下如火如荼的美日澳聯合軍演。
(作者是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