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代表倡湘鄂共建中國內陸(兩湖)自貿區,助力長江中游城市群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龔建明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建議,由湖南、湖北兩省共同申報自由貿易試驗區,共同建設“中國內陸(兩湖)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崛起。
2015年3月,國務院批復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批復前后,湘、鄂、贛三省及其部分市縣區均在制訂相關的對接方案,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
省級層次達成了《武漢共識》,并簽署了《長沙宣言》、《合肥綱要》。在今年兩會召開前夕,2016年2月29日—3月1日,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省會城市又在南昌召開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四屆會商會,簽署了《南昌行動》。在市級層面長江中游城市群此前亦提出了“咸(咸寧)、岳(岳陽)、九(九江)中三角”概念。
不過,龔建明表示,雖然《規劃》非常系統,各地的對接方案也十分詳細,但各地似乎都缺乏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有效突破口和戰略大格局引領,也缺乏一個互聯互通的交通網絡建設總體規劃。
目前四大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天津、廣東、福建)均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規劃》的重要戰略定位之一就是“內陸合作開放示范區”,龔建明認為,湖南、湖北兩省共同申報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戰略大格局的有效突破口。
龔建明表示,建設中國內陸(兩湖)自由貿易試驗區很有必要,由湖南、湖北兩省共同申報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共建“中國內陸(兩湖)自由貿易試驗區”,按“2帶1”模式組建,即長株潭板塊、武漢板塊帶岳陽板塊,形成“長—岳—武”產業協同發展大格局,打造“長—岳—武”內陸開放經濟高地,以此帶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崛起,培育全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為此,龔建明還給出了五條具體建議,主要圍繞自貿區的定位、規劃面積、負面清單、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
自貿區定位為“內陸合作開放示范區”、“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引擎”、“全國經濟新增長極”,實行“2+1”模式,由長株潭片區、武漢片區加岳陽片區組成;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規劃面積可另行專案設計;兩湖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與上海等其他4個自由貿易區實行同一負面清單管理;重點從11大產業著手,聯手打造優勢產業集群;著力構建產業協同發展的機制等。
此外,龔建明還認為,中國內陸(兩湖)自貿區以后可以根據發展需要將南昌、九江等城市囊括進去。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中部四省都分別提出過各自單獨設立自貿區的構想。
早在兩年前的全國兩會上,2014年,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長胡衡華在接受采訪時就透露長沙欲申請建立自貿區。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也曾打包申報設立安徽(合蕪馬)自由貿易試驗區;江西南昌、九江兩市聯合申報昌九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也曾欲整合東湖綜合保稅區、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武漢開發區出口加工區、陽邏港四大園區現有功能,打造武漢自由貿易試驗區。
然而,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中部四省又欲聯合申報內陸首個自貿區。2015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長張慶軍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合肥正在與武漢、長沙、南昌一起申報內陸首個自貿區。彼時,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市長胡衡華,長沙市副市長何寄華亦提出了同樣的建議。當時《湖南日報》報道稱,湖南省省會長沙擬聯合湖北武漢、江西南昌、安徽合肥等3個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向國家共同申報首個內陸跨區域自貿區。
今年兩會上,中部四省關于設立自貿區的呼聲再起。除了龔建明代表提出的湘鄂共建中國內陸(兩湖)自貿區外,25位住鄂全國政協委員亦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期間聯名呼吁,懇請國家設立中國內陸(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