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內思想周報 | 最可能改變你生活的兩會提案有哪些?
上周輿論焦點無疑是一年一度的兩會召開。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同一地點大幕開啟。
教育和女性,成為各路代表關心的熱點議題。

由于“二孩”政策剛剛落地,婦女權益成為兩會熱門議題。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朱列玉認為,生育的主體——婦女——在選擇生育二胎的同時卻面臨職場和家庭的種種困難,嚴重影響該政策的具體落實。因此,他建議完善“二孩”相關政策配套,降低生育二胎對女性的影響。他的具體建議相當全面,涵蓋六個方面:男性育兒假、國家補償企業付出的生育成本、加大投入發展公共托幼服務、防治與懲處用工性別歧視行為、組建婦幼保健人才隊伍、建設和完善公共場所的母嬰輔助設施如育嬰室等。
朱列玉律師特別強調,國家應加大投入發展公共托幼服務的問題。“現在‘入托難’已成了一個普遍的問題,有的幼兒園學費比讀大學都貴。國家一定要有大量的投入,孩子應該要由國家來養,給父母松綁。”他認為關鍵是要發展普通家庭可以負擔的公共托幼服務,緩解家庭壓力。具體做法是把義務教育下移一個階段,將學前教育(3-6歲)納入義務教育,同時大力興辦日托(0-2歲)與幼教(3-6歲)設施。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則在“兩會”上提交一份議案,呼吁制定《學前教育法》,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進一步擴大公辦園 和普惠性民辦園覆蓋面。他還非常關注學前教育質量。他強調,要注意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開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推行標準班額辦園。
近年來,出于霧霾對青少年學生健康影響的擔憂,空氣凈化器進校園的呼聲漸高。但沈健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稱:“在各地霧霾形成機理還不清楚的情況下,現在我們還沒有計劃把空氣凈化設備列入學校標準化要求。”他知道有一些地區的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少受霧霾影響,主動出錢給孩子所在教室安裝空氣凈化器,“在家長自愿的情況下,我們目前對此沒有制止。”
國家衛計委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全國人大北京團代表馬旭同樣注意到托幼的問題。他認為,女性生育二胎最大的顧慮在于,在孩子三歲前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帶孩子,使她們的就業難度大幅增加。據他介紹,國外托幼機構比較健全,媽媽生完孩子后可以很快投入工作,目前國內這方面條件還比較缺乏。建議以政府公辦和社會力量相結合的方式,設立針對0至3歲兒童的托幼機構,緩解媽媽們帶孩子的沉重負擔。
馬旭還提及兒科醫生短缺的現象。一般來說,1000名兒童對應2至3名兒科醫生符合健康標準,而目前中國僅為0.4名,“二孩時代”來臨,兒科醫生短缺難題恐會加劇,亟待解決。他建議,加大兒科醫生培養力度,提高待遇,并盡快建立兒科分級診療體系。
西安高中生撰寫“提案”關注母嬰室

學生們在《關于加強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的提案》中分析,哺乳期婦女往往深受沒有合適哺乳場所的困擾:背奶媽媽“不得不躲進雜物間或者不干凈的廁所,甚至躲在辦公桌下,為孩子準備食物”;全職媽媽則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哺乳場所,“只能無奈選擇在簡單的遮蔽下進行哺乳”,“或是看著孩子挨餓,加快腳步回到家中”。
提案建議工商管理部門在強制建設母嬰室時,參考在這方面較為完善的國家的經驗。根據美國的“新媽媽室”,日本的“母嬰站”,應將母嬰室的最低標準設置為:足夠的空間,洗手池,至少一個座椅,以及附有安全帶的育嬰臺。同時,工商管理部門應定期檢查母乳設施的情況,對不合格的單位命令整改。民政部門應督促在公共場所建立母嬰室,保障媽媽們在車站、公園等地的哺乳權。
提案還建議整合互聯網線上與線下資源,建立一個服務于媽媽們的平臺。比如針對“互聯網+”的趨勢,推出可靠的手機應用,幫助她們尋找周圍的母嬰室,為媽媽們推送合理的哺乳知識,分享育兒經驗。
莫言:建議中小學學制從12年改為10年,取消小升初考試

據@央視新聞 官方微博消息, 全國政協委員莫言的提案是關于中小學學制改革的。建國六十多年,我國中小學學制仍基本保持了6-3-3的模式。莫言認為該學制割裂了少年成長連續的發展過程,增加了學段銜接的成本,而小升初考試和中考更是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家長的經濟和心理壓力,而由此也衍生了重點班、校外補課等困擾民生的社會問題。
縱觀我國目前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一共25年,莫言認為時間太長,而在各階段,基礎教育的占比太大。他認為我國已進入信息化、數字化時代,今天學前兒童和中小學生的智能發展水平已經遠高于幾十年前的兒童,可以大大縮短學程而不影響學習。
莫言建議中小學學制從12年改為10年,實行一貫制,取消小升初考試。十年內只進行2次期末考試,每學期根據課程進行課堂測試。而受過10年教育的孩子畢業時16歲,還是未成年人,都必須參加升學考試,相當于現在的高考。然后根據升學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進行分流,一部分升入大學,一部分升入學制最長兩年的職業教育學院,這兩年職業教育學院在國家經濟允許的情況下也應該考慮免費。即,學制改革后應該讓每個孩子都享受10年免費義務教育,而且都有機會升入大學和職業學院學習,從制度上杜絕童工現象,向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各方面的人才。
政協委員汪暉:如果沒有優秀的教師樂于在農村奉獻,農村孩子的未來何在?
連續三年,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汪暉關注貧困地區的農村教育問題。他今年提交了《2016年關于農村教育與師資問題的政協提案》,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
首 先,針對區域教育資源不平等分配。目前農村教師的工資發放,由國家撥款和地方配置兩個部分組成,地方配置部分直接取決于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由此導致 了越貧困的地區,教師收入越低、越沒有人愿意去當地教書,當地的教育發展也就越緩慢。他建議,中央財政另設專項資金,直接補貼農村教師工資,讓在特困地 區、貧困地區工作的鄉村老師,收入能較現有工資達到20%左右的升幅。
據財新網報道,汪暉認為,“清華北大等高校的農村學生比例越來越低,根源不 只是在高考,由于教育配置差別大,很小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定了’,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學生,從小學就落在了別人后面,失去了平等競爭的機會。”他指出,沒有更大的政策改善,教育公平的真正實現是不可能的。”他建議,在2015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的基礎上,國家的教育支出應達到國 內生產總值的6%, 以便切實提升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促進教育資源公平配置。
其次,徹查現時代課老師人數,盡快處理農村缺編的問題。汪暉在調研中發現,不少貧困地區 的代課老師比例高居不下,而代課老師的工資遠低于有正式編制的老師,往往只有在編老師的一半,甚至更低。汪暉認為,應該增加更大額的補貼,讓農村教師切實 感到不比在城里工作差,同樣有尊嚴感,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留住農村教師。
第三,改革績效工資制度。他在調研中還發現,從2010年開始推動的教師績 效工資改革,在增加老師教學熱情上的效果有限,反而給不少教師帶來壓力。根據規定, 教師每月的工資中暫扣一部分作為績效工資,作為獎勵性部分,由學校具體考核分配。調研學校的暫扣績效工資比例,為20%-40%不等。績效工資的發放在實 踐中也帶來一些困境,比如,不少校長借此強化了權力,更強化了只重視分數、撇棄品德等的應試教育模式。汪暉建議,不應擴大績效工資比例,必須保證農村教師 基本收入,在工資制度外,設立獎金以激勵教師,為教師們謀取切實的基本權益。
民進中央提議:遏制校園暴力傷害事件,可適當提前刑事責任年齡
去年一年,校園暴力傷害事件頻發。有一些施暴者為了炫耀或其他原因,還將視頻傳到網絡上,引發各方關注與擔憂。
“出了問題,很多家長也覺得不以為意,覺得不就是跟同學打架嘛!道歉,或者拿錢就能解決了。學校為了自己的面子,也會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樣一來,很可能他就會再次施暴,因為施暴沒有成本。”全國政協委員鞏漢林說,對于校園暴力事件,尤其是那些有炫耀心理,以施暴為榮傳播暴力視頻的孩子,必須加大懲罰力度,不能以“尚未成年”就不予追責,進行強制性教育,學校負監管責任,家長負連帶責任。
民進中央今年專門提交了《關于遏制校園暴力傷害事件的提案》,認為法制不健全,青少年校園暴力犯罪成本低是首要原因。同時,網絡、影視、書籍中的暴力手段被包裝和美化,很多學生欣賞暴力并沉溺于暴力游戲,模仿影視作品中的幫派行為,在校園內為非作歹。因此,民進中央建議,加強法制建設、凈化社會風氣和改進學校教育三管齊下,有效遏制校園暴力傷害事件發生。提案中尤其提到,可適當提前刑事責任年齡。
人大代表提議:防性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
就在兩會前夕,由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以下簡稱“女童保護”)發布了《“女童保護”2015年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防性侵教育仍存在普遍缺失的問題。據“女童保護”統計,僅有44%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性教育,23%的孩子不知道何為性教育,33%的孩子選擇“似懂非懂(知道一點點)”。
“今年‘女童保護’聯合代表、委員提出將防性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填補未成年人性侵保護教育教案空白。我連續3年都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將建議提上去,而且我覺得很有效,比如去年我們也提出廢除嫖宿幼女罪,現在這個罪名已經被成功廢除、并入強奸罪。”全國人大代表李一飛說。
人大代表宗慶后提議:保障年輕人一個家庭一套經濟適用房

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兩會代表們對孩子們的關心可謂是全方位的。
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關于幫助年輕一代解決住房與就業困難,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表示,當前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年輕一代普遍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安居難、樂業亦難。對此,宗慶后建議,開發商要降低房價,設定合理利潤空間,相應去庫存政策號召,同時銀行要促使開發商回籠資金加快還貸,這樣可以推動開發商將現有空置房降價銷售,降低置業者的購房壓力。
對于無房戶和剛需人群,宗慶后建議政府完全免除其購房時的稅費,而開發商降價向困難人群銷售房屋的,亦予以減免稅費,銀行則對無房戶首套房降低房貸利息。保障年輕人一個家庭一套經濟適用房,解決其基本需求問題,確保低收入群體亦能住上房。
人大代表周嵐提議:子女換房就近照顧父母,房屋交易可予減稅
居者有其屋之后,最好還要親情居住。“一碗湯”距離的親情居住,被視為居家養老模式的“升級版”,近年來逐漸走熱。
去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住建廳廳長周嵐就是這一模式的力推者。今年,她進一步建議政府出臺減免相關稅費政策,支持親情養老居住需求。
周嵐說,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家庭親情,子女普遍認同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養老換房的需求大量存在,但還要考慮換房帶來的交易成本。周嵐算了一筆賬,由于目前市場上多是期房,加上裝修入住所需的時間,要換房通常是先買房、后賣房,這意味著買房時是家庭二套房,契稅要高出0.5%-1%。
換房有較高的交易門檻,會影響積極性。為此,周嵐建議,為在同城市實現子女與老人相鄰居住而換購住房的,等面積置換部分免征或減征相關稅收。如對個人所得稅,等面積的部分可免征,滿2年以上的房屋營業稅可酌情減征。
周嵐認為,稅收減免一方面可以釋放一部分人的購房需求,加強市場流動性,對政府而言收入減少不多,反過來還減少了對養老機構財政支出的壓力,“經濟賬上未必會虧。”她還表示,上述建議在操作上沒有問題。“查驗父母和子女雙方的兩套房產距離,就可以判斷是否可以獲得稅收優惠。”
“也許會有人追問,萬一給了優惠,子女沒有贍養老人呢?”周嵐笑著自問自答,“宏觀政策是用來引導社會發展方向的,應著重于支持廣泛存在的社會需求,引導積極正面的社會價值觀形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